APP下载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2例临床分析

2017-02-28吴彪王利郑莉萍郑焕珍

中外医疗 2016年31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

吴彪+王利+郑莉萍+郑焕珍

[摘要] 目的 分析62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提高IM的诊疗水平。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IM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IM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咳嗽、皮疹、双眼睑水肿等;并发症多表现为:肺炎、肝功能异常、心肌损害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 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EB病毒抗体阳性;患儿经常规更昔洛韦等治疗均治愈,预后良好。结论 小儿IM临床表现、实验室表现各异,并发症较多,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有效避免漏诊及误诊,应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关键词] 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a)-005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62 cases of infectious disease of children with infectious disease (IM), and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M.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62 cases of IM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omplications, laboratory test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hildren with IM for fever, angina, lymph adenopathy, hepatosplenomegaly, cough, skin rash, eyelid edema etc.; complications showed: pneumonia,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myocardial damage; laboratory examination, the total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s increased, atypical lymphocytes over 10%, EB virus antibody positive; the children often gauge ganciclovir treatment were cured, the prognosis is good. 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IM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laboratory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more complications, improve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which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the application of ganciclovir antivirus therapy is effective, the prognosis is good.

[Key words] EB virus; Infectious disease; Clinical features;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与EB病毒相关的临床综合征[1]。我国IM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及学龄儿童[2],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特征。由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的多样化表现以及不典型病例增多,给正确的临床诊断、治疗带来困难。为此,笔者对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诊治的62例 小儿IM病例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待能为正确及时的临床诊治带来相应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選取该院诊治的62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IM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患儿33例,年龄9个月~12岁,平均年龄(2.9±0.6)岁,女性患儿27例,年龄9.5个月~12.6岁,平均年龄(3.4±0.8)岁。

1.2 诊断标准

①临床表现:发热、咽峡炎、肝脾大、淋巴结大、皮疹等;②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AL)>0.10;③抗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IgM阳性。如具备临床表现中的任何3项。同时具有②、③中任一项即可诊断[3]。

1.3 治疗方法

选用更昔洛韦(注射用更昔洛韦,更迈欣,国药准字:H20045826,批号:714050081)抗病毒治疗:给予IM小儿静脉应用5 mg/kg,12 h/1次,应用10 d;合并细菌感染患儿予以应用抗生素治疗:经住院治疗3 d仍高热不退者,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每次400 mg/kg,1次/d,连续使用3~5 d。对患者咽部严重恶化或者发生水肿者,以及可能出现的紫癜、溶血性贫血、心肌炎、心包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于合并心肌炎患儿予以静脉或口服营养保护心肌的药物治疗。对于肝脏损伤的IM患儿给予保肝、护肝药物应用。针对发热、咳嗽、腹痛等症状,及时予以退热、止咳祛痰、缓解胃肠道痉挛等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

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血常规,外周血形态学分析,肝功能,心肌酶,胸片,EBV抗体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多发于3~7岁小儿。

2.2 临床表现和体征

患儿有如下临床表现及体征:详见表1。62例IM患儿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眼睑水肿、咳嗽为突出表现,其他表现有头晕、头痛、恶心、皮疹、腮腺肿大、鼻塞、腹痛等。

2.3 并发症

62例IM患儿3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11例,肝功能损害9例,心肌炎7例,轻中度贫血6例,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3例。

2.4 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白细胞<3.5×109/L 10例,9.5×109/L~20×109/L 45例,>20×109/L 7例。血小板降低9例,血小板升高7例;轻中度贫血6例; C-反应蛋白增高20例,多为轻度升高。②外周血形态学分析:异型淋巴细胞基数<10%,6例;10%~20%,54例;>20%,2例。③肝功能:ALT、AST轻度升高9例,均已除外法定传染病病毒性肝炎。④心肌酶: 20~40 IU/L,6例;>40 IU/L,1例。⑤EB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入院时或入院1周检查阳性43例。⑥胸片:24例行胸片检查,支气管炎9例,支气管肺炎2例。⑦其他检查:心电图检查发现窦性心律不齐3例,房性早搏1例。血沉增快23例。

2.5 治疗结果及预后

临床治愈59例(95.2%),好转2例(3.2%),住院天数6~ 21 d,平均(10.32±3.48)d。l例转入上级医院治疗,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EB病毒于1964年在非洲儿童的霍奇金病组织培养中首次被发现,是嗜B细胞的人类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4]。人感染EBV后成为终身潜伏感染,人群感染率超过90%。研究表明,EBV感染后与B淋巴细胞上的受体CD21结合,刺激其配体CD23表达,转化B淋巴细胞使其具有不断增殖并复制病毒的能力[5]。EBV感染因患儿不同的免疫状态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变化较多,而且首发症状也各有异同,非常容易导致误诊、漏诊,导致诊治的延误。该组结果显示小儿IM好发予学龄前期、学龄期,3~7岁多见,考虑与此年龄段患儿群居现象、免疫功能不完善、小儿疾病易经呼吸道和密切接触而传播等因素有关[6]。该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为发热(100%)、咽峡炎(98.4%)、淋巴结肿大(96.8%)、肝脏肿大(69.4%),据此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由EBV可累及多个系统脏器,首发症状可表现为眼睑水肿、咳嗽等不典型症状,给临床诊治带来相当的难度。需要进一步辅助检查外周血形态学分析、EB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等明确诊断。辅助检查中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已达56例(90.3%),EB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入院及1周)43例(69.4%),对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参考意义。但仍有部分小儿IM异型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0%,EB病毒特异性抗体阴性,给诊断带来困难。有研究发现[7]白细胞EBV-DNA作为EB病毒的一种抗原物质更能反映EBV 在患者体内的实际情况 更适合在临床实验室使用。此方法可作为IM诊断困难患儿的一种诊断检测方法。该组研究并发症发生率达到59.7%,以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最为多见,其次为肝脏损害和心肌炎。胸部影像学检查能及时发现支气管、肺部病变情况,并能对此部位疗效做出相应的对比评估。肝功能检查及心肌酶检查能及早发现肝脏及心肌有无受损,及早干预,防止损害加重。IM 的病原EBV为DNA 病毒,理论上可予更昔洛韦治疗,更昔洛韦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在病毒胸苷激酶和细胞激酶作用下转化為活化的三磷酸型,后者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直接掺入病毒DNA,终止病毒DNA的延长。牛银萍[8]研究临床治愈率更昔洛韦组达92.68%,对照组利巴韦林组为70.7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谭启蓉等[9]研究发现更昔洛韦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及咽峡炎症状好转时间方面优于干扰素治疗组。该组研究表明更昔洛韦治疗组临床治愈率达95.2%,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该研究结果与以上研究相符合,进一步证实了更昔洛韦的疗效。

综上分析,小儿IM临床症状及体征多样,常规辅助检查也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在小儿IM的诊断上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捕捉相关阳性症状体征,继而进行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做出早期诊断。已确诊的IM患儿可能存在肝损伤、心肌炎等并发症,应及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做好相应对症治疗。治疗方面更昔洛韦作为传统治疗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Singer-Leshinsky S.Pathogenesis,diagnostic testing,and management of mononucleosis [J].JAAPA,2012,25(5):58-62.

[2] 刘凌云,黄文祥.Epstein-Barr病毒感染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疗进展[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4,41(3):209-212.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1-825.

[4] 边毓尧,靳衡.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24):70-71.

[5] 黎四平,陆小梅,刘绍基,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免疫功能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6):1264-1266.

[6] 农华章.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例诊治及误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927.

[7] 吴尚文.EB病毒抗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21-24.

[8] 牛银萍.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84-85.

[9] 谭启蓉,移梅,李卫,等.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其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影响[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4,21(2):81-84.

(收稿日期:2016-08-10)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住院期间转归研究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
老年胃溃疡患者与中青年胃溃疡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