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旋卡多曲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
2017-02-28宋郁河
宋郁河
【摘要】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口崩片联合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四组,A组(n=30)予以补液、口服蒙脱石散等常规治疗,B组(n=30)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口崩片口服,C组(n=31)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颗粒口服,D组(n=34)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消旋卡多曲口崩片和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对比四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D组在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上显著短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另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口崩片与匹多莫德颗粒联用可明显缩短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病程,改善腹泻症状,疗效确切,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消旋卡多曲口崩片; 匹多莫德颗粒; 轮状病毒肠炎; 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0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32-03
腹泻病是被原卫生部列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和研究的“四病”之一。在我国,根据一些省份的入户调查资料,全人口的腹泻病发病率为0.17~0.70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则为2.50~3.38次/人年[1]。我国小儿腹泻病每年有2个发病高峰季节,其中一个高峰在10、11、12、1月,主要病原即为轮状病毒,故该病毒所致肠炎俗称为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特别在6个月~2岁,发病率最高且最严重,甚至引起猝死。因此,轮状病毒肠炎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临床上对于轮状病毒肠炎尚无具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多给予饮食调整、纠正脱水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性治疗,但是部分患儿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2]。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2015年9月以来诊治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5例,对其中34例在补液、口服蒙脱石散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消旋卡多曲口崩片和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9月以来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5例,男64例,女61例,年龄8~38个月,病程2~57 h,其中91例存在脱水表现,96例并发呕吐,83例有发热现象。随机分为A、B、C、D组,A组30例,男16例,
女14例,年龄8~37个月,平均(17.97±7.11)个月,病程
2~55 h,平均(15.43±13.32)h。B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9~37个月,平均(17.63±6.81)个月,病程2~56 h,平均(15.50±13.54)h。C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9~37个月,平均(17.81±7.04)個月,病程3~57 h,平均(15.32±12.62)h。
D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9~38个月,平均(18.15±6.22)个月,病程2~57 h,平均(15.38±13.20)h。四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患者均符合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1)主要在流行季节发病,年龄在4岁以下;(2)主要症状为发热、呕吐、腹泻,常先出现发热、呕吐,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3)大便显微镜检查偶有少量白细胞,大便轮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3]。
1.2 纳入标准
(1)经诊断符合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2)患儿均为急性腹泻,发病时间在72 h内;(3)腹部B超、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无异常;(4)患儿父母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腹泻或存在其他胃肠道疾病史;(2)频繁呕吐、进食困难无法口服药物,或重度脱水;(3)对治疗药物过敏;(4)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慢性肝炎、肾炎等;(5)近期已接受相关治疗或正在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1.4 治疗方案
1.4.1 A组 (1)补液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脱水按《中国腹泻病高峰会暨儿童腹泻国际研讨会会议纪要》服用口服补液盐(ORS)[4],口服液体量不足者按方案予以静脉输液纠正。(2)蒙脱石散(湖南方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两餐之间口服,<1岁,1 g/次,3次/d;1~2岁,1.5 g/次,3次/d;2~3岁,
2 g/次,3次/d;>3岁,3 g/次,3次/d;至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后停用。(3)退热治疗:有发热者,体温≤38.5 ℃,采用物理降温;若体温≥38.5 ℃,先行物理降温,效果不佳者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口服,每次10~15 mg/kg,必要时间隔4~6 h可重复使用,24 h内不超过4次。(4)其他:母乳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大于6个月的患儿可继续食用已经习惯的日常食物,鼓励患儿进食,如进食量少,可增加喂养餐次。避免给患儿喂食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对疑似有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病例可暂时给予低(去)乳糖配方奶[5]。
1.4.2 B组 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口崩片(亚宝药业四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6~18个月,12 mg/次,3次/d;19~36个月,18 mg/次,3次/d;3~8岁,30 mg/次,3次/d;至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后停用。
1.4.3 C组 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颗粒(谱乐益,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岁,0.2 g/次,2次/d;>2岁,0.4 g/次,2次/d;连续治疗7 d。
1.4.4 D组 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消旋卡多曲口崩片(亚宝药业四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用法同B组,同时给予匹多莫德颗粒(谱乐益,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用法同C组。
1.5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研讨会制定标准[6],将治疗效果分为以下3个级别:(1)显效,经治疗72 h内,患儿大便次数及性状正常,全身症状消失;(2)有效,经治疗72 h内,患儿大便次数及性状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改善明显;(3)无效,经治疗72 h内全身症状、大便的次数及性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符合正态性时)或秩和检验(不符合正态性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时)和秩和检验(多组比较时),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儿经治疗后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四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9,P=0.00;F=7.25,P=0.00),见表1。
2.2 四组治疗效果比较
四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43,P=0.00),见表2。
2.3 四组不良反应比较
四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B组治疗期间有2例便秘(6.67%),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后随即缓解。
3 讨论
1943年,雅各·莱特(Jacob Light)与荷瑞西·赫德斯(Horace Hodes)证明了在感染传染性腹泻的患儿身上有一种滤过性的病媒,这个病媒也会造成家畜腹泻。30年后,被保存下来的病媒样本证明是轮状病毒(RV)。轮状病毒总共有七个种,其中A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而人类轮状病毒感染超过90%的案例也都是该种病毒造成的,Parashar等[7]通过对全球RV患儿发病和死亡调查后得出结论:几乎每个儿童5岁以前患过1次RV肠炎。轮状病毒肠炎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发热、脱水,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为3~8 d,个别可延至2周以上,亦可侵犯多个脏器,如呼吸道、肝脏、肾脏及中枢系统和心脏等,严重时可威胁患儿的生命,在我国每年有(3.3~4.7)万儿童死于轮状病毒肠炎[8]。轮状病毒入侵肠道后,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出现脱落,小肠黏膜回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降低,肠道分泌物大量增加,出现腹泻。同时立方上皮细胞分泌的二糖酶数量少、活性低,不能使食物中的二糖完全分解而只能形成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进一步增高,加重腹泻[9]。因此,有关学者认为,修复损伤肠黏膜上皮细胞,抑制肠道消化液的过度分泌和肠黏膜水分的过度渗出,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关键[10]。消旋卡多曲是一种肠道脑啡肽酶抑制剂Thiorphan的前药,口服吸收后迅速水解转化为Thiorphan,使细胞的cAMP处于低水平,减少肠道水和电解质的高分泌,减少排便量。此药为外周脑啡肽酶的选择性可逆抑制剂,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脑啡肽水平,不产生成瘾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无兴奋或镇痛作用。它与以前应用的止泻药如氯苯哌酰胺等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安全性强,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可用于1个月以上的婴儿和儿童的急性腹泻。
T细胞亚群是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反应的重要细胞,其动态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应答反应的保障[11]。而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暂时和不同程度的抑制,CD3+、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下降愈明显,病情愈重,恢复愈慢,提示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降低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12-16]。针对上述特点,选用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匹多莫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纯度二肽,是唯一一种具有口服生物活性的免疫促进剂,匹多莫德具有安全、使用方便和耐受性好的优点,它可促进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提高其趋化作用,激活自然杀伤细胞,促进其有丝分裂原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使免疫功能低下时降低的CD4与CD8的比值升高或恢复正常[17]。
本文研究表明,在补液、口服蒙脱石散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独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或匹多莫德颗粒虽然对部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有效,但治疗有效率仍不如联用消旋卡多曲口崩片和匹多莫德颗粒组,在四组治疗方法中,联用消旋卡多曲口崩片与匹多莫德颗粒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最短,治疗有效率最高,疗效达91.18%,优于其他三组。由此可见,消旋卡多曲口崩片联合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肯定,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玫,董柏青.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研究现况[J].中国热带医学,2008,8(4):675-677.
[2]周玲.轮状病毒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0,37(3):232-234.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252.
[4]董宗祈,方鹤松.中国腹泻病高峰会暨儿童腹泻国际研讨会会议纪要[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6):414-415.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8):634-636.
[6]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探讨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7] Parashar U D,Hummelman E G,Bresee J S,et al.Global illness and deaths caused by rotavirus disease in children[J].Emerg Infect Dis,2003,9(5):565-572.
[8]周瑞,夏群,沈怀云,等.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预后的相关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7):502-503,507.
[9]肖铮铮,宋涛,王玮.喜炎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8,123.
[10]黄志勇,刘玲霞.消旋卡多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4):795-796.
[11]王蘭兰,柳永和.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社,2005:137.
[12]张学军,尹显贵.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细胞免疫功能研究[J].临床合理药,2011,4(9B):30-31.
[13]施前锋,徐兴强,徐辉.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3):341.
[14]张春梅,鹿新红,邓朝晖,等.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093.
[15]黄莺.干扰素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0):1479-1480.
[16]刘文彬,刘华君,袁丽,等.干扰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J].四川医学,2012,33(4):625-627.
[17]万瑞香,隋忠国,李自普.新编辑儿科药物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1.
(收稿日期:2016-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