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诗歌传递瑶寨的声音

2017-02-28张永权

含笑花 2017年1期
关键词:瑶山瑶族乡愁

张永权

李万辉这个名字 ,是多年前他在给《边疆文学》投稿时,因其诗歌独特的艺术个性,而留在了我的记忆中。现在,诗人的第一本诗集《村庄的声音》的电子文本,摆在我的书桌前,才一打开读下去,就被那只属于诗人个性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虽然手头还有许多事要做,又正校阅着我文集的电子样书,等着付印。但还是把李万辉的《村庄的声音》一口气读完了,我沉醉在倾听一位瑶族诗人用诗歌传来的村庄声音的艺术境界中,不吐不快,便写下我在倾听《村庄的声音》时的感受。

李万辉用诗歌传递着南疆边陲瑶寨的声音,也传递着一名瑶族诗人热爱生他养他的瑶寨故土的心声。诗人在他的全部诗歌创作中,几乎写的都是瑶山村庄的生活,瑶山、村庄、农舍、炊烟、田野、河流、庄稼、小鸟、虫子、农事、节令和父老乡亲等等,都在不同的诗歌意象中,通过诗人的心声传递给我们。那种执着、那种专注,见证了一位瑶族诗人的赤子情怀,读他的诗,就让我想起大诗人艾青在抗日战争时期写下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李万辉的《村庄的声音》,就让我们听到了诗人对瑶山那片神奇、美丽,丰富土地爱得深沉的赤子之声。

诗人把他全部的热情和诗歌智慧都倾注在对故乡村庄的歌唱中,这也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分不开的。李万辉出身在彩云之南文山边陲麻栗坡县老山下猛洞乡的一个瑶族村寨的农民家庭,勤劳、善良的父母亲和乡村教师的岳父等亲人,通过他们的生活,都给作者以潜移默化、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影响,而故乡的山水、农事、民族文化等,成为一种文化滋养,伴随着他的成长。特别是具有初中文化的父亲,一有空就爱读一些文学书籍,还在上小学的李万辉,出于好奇,就把父亲读过的小人书《三国演义》等拿来翻读。文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具有好奇心的李万辉。还在小学初中阶段,李万辉就把中国的四大名著啃完了,从而使他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开始孕育一个瑶族孩子的文学梦想。他在故乡上完初中后,又考上了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文学专门化的系统教育,无疑为他文学梦的实现插上了多彩的翅膀。在课余时间,李万辉开始了业余创作,并在省级的报刊发表作品。大学毕业回到故乡在文山州志办从事编辑工作的他,更是把业余时间用在创作上,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他都有作品发表,《民族文学》《边疆文学》《星星诗刊》《扬子江诗刊》《绿风诗刊》等,都可以经常见到李万辉的作品。一只从瑶山飞出的文学“三头鸟”,以他的努力和才气,在浩瀚的文学星空上飞翔,迄今为止他已发表反映瑶山生活的各类文学作品500多篇(首),他的作品曾入选《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瑶族卷》和有关年选,并荣获“边疆文学奖”和“滇东文学奖”等,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作家诗人。

李万辉从开始创作,就把他文学的根扎在故乡的土地上,就是在今天他已成了一名有一定影响的瑶族作家诗人后,仍没忘记胎胞之地大瑶山。诗人把他文学历程中的第一部书取名《村庄的声音》,就是要用诗歌来传递瑶山村寨父老乡亲的声音,也是抒发一名瑶族赤子诗人爱故乡、爱自己的民族、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声音。

我在李万辉的这本诗集中倾听,首先听到的是彩云之南瑶山的美丽和神奇。在瑶山的村庄深处,雄鸡的啼声唱出村庄醒来时的清新与活力;神奇的鸟鸣犬吠牛哞羊叫声,牵引我们的目光朝着诗人的村庄眺望,看暮色群山似大海的波涛起伏,河流如一道村庄的眉毛,翠竹是村庄的绿头巾,在麦穗上打秋千的麻雀的欢乐,燕子用翅膀的剪刀修剪生活的画意等等,都在村庄神奇的声音中 ,让我们听到瑶山的自然之美,生態之美,生活之美。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声音对故乡的诗的礼赞。也是彩云之南大瑶山为我们唱出的一曲原生态的美妙瑶歌。在这曲瑶歌中,我们从村庄的声音中,看到了歌中的画,又从诗人笔下美丽的山水画中,听到了大瑶山轻柔的呼吸和妙美的谣曲。诗人在《鸟的旅程》中写道:

鸟,飞在途中

阳光在上,照亮它洁白的羽毛

瑶山在下,满眼青翠如被

如镜的梯田,倒映着它飞翔的身影

山谷空旷呀,去年的鸟巢还在

那个熟悉的孩子,正在回家的坡路上

鸟亲切地鸣叫,像叫着一个亲人的名字

一幅多美的瑶寨原生态的自然国画啊,又是一幅多么让人赞叹的人与大自然和美相处,共生共荣的生态图。一个“去年的鸟巢还在”的细节,一个鸟儿见到那熟悉的孩子后,用鸣叫去叫一个亲人的名字,就这样把大瑶山人鸟相谐的美好生态,自然而真实地展现了出来。曾经拿弹弓打鸟和掏鸟巢的孩子,如今成了鸟的亲人。大瑶山的生态美,呈现出的是瑶族人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心灵之美。这类似的作品还有《原野上的事物》《燕子高飞》《泉水》《三月》《像韭菜芽一样新鲜》《河流是一道村庄的眉毛》等等。就是从整部诗集来看,《村庄的声音》也称得上一部讴歌瑶族人民和瑶山村寨美好生态环境的诗集。李万辉在他的创作中,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他诗歌作品的大主题,见证了诗人不凡的文化眼光,这也是一名出身在瑶山村寨的作家、诗人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赤子情怀的诗歌呈现。

读李万辉的《村庄的声音》,我聆听到一位瑶族诗人的心声,还听到了从诗人心灵的深处,发出的乡愁之音。诗人用心灵的琴弦,不断为我们弹奏出一首首乡愁的谣曲,弹奏出拨动读者心弦、让人感动的乡愁情怀。

乡愁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血脉。几千年来,大诗人李白在床前的明月光中流淌出浓浓的乡愁,守边征人在秋月凄清的边关上,怀念遥远的故乡:“缭乱乡愁弹不够,高高秋月下长城”。游子诗人贺之章在回家时用乡愁感念“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风雨沧桑。流落台湾的诗人余光中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张小小的邮票、一湾浅浅的海峡中,去抒发他思念大陆故乡的乡愁。习近平主席在有关的讲话中,多次说到“要记住乡愁”,在前不久视察云南鲁甸、大理时,又反复强调要留住青山绿水,“要记住乡愁”。不忘乡愁,记住乡愁,也就记住了自己的根。

李万辉的《村庄的声音》,用诗歌传递出诗人不忘故土、不忘父老乡亲、不忘他成长为诗人根的乡愁之歌。在诗人的心目中,故乡瑶山村庄是他诗歌永远的根,也是他诗歌之所以独具艺术个性,让人耳目一新的关键所在。在这本诗集中,处处都可以聆听到一名瑶族诗人的乡愁心音。诗人的乡愁在村庄深处的果树上沙沙发响,在甘冽的泉水中轻轻流淌,在一个叫翠绿的村庄的名字里闪亮,在从屋檐上飘起的炊烟里的腊肉味道中,在从火塘中溢出的烤茶香味上,在老牛反刍、羊吃嫩草的安静中,在乡村小路上那浓郁的瑶山气息间,在父亲手织鱼网的网线上,在祖父的水烟筒那历经风雨的印痕中,在度戒男孩的成年礼仪上,在翠竹林中唱瑶歌的少男少女的欢乐中,也在那不再清亮的河水里……乡愁,一只雨后的蜻蜓驮着它飞翔;乡愁,在无形和有形的时光中流淌;乡愁,在被秋风吹红的果子上闪烁;乡愁,随诗人童年的风筝飞上蓝天;乡愁,在故乡闪烁的春水中荡漾……让我们读读这样的乡愁诗句吧:“村庄里的风,说不出自己爹娘的名字/但熟悉村庄里的每户人家,每个人/以及每条进入村庄的路/每座山岗,每个箐沟,每条溪流……”(《村庄里的风》)。充满乡愁情怀的风,在拟人化的书写中,把诗人的一腔乡愁情抒发得别致而深情。又如《村庄里的牛》也有其独特的表现:“村庄里的牛跟我们一样/是村庄的主人,遇到牛/跟遇到村里的老人一样/主动让路,孝敬七分/逢年过节,好吃的先让牛吃/在它的反刍声中,我们才开始动筷/开始享受牛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这里不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瑶族人懂得感恩,尊重一切生命,善待牛的精神品质,也把诗人传承瑶家人的优良品性,记住自己根的乡愁情愫,抒写得独具艺术个性。在这本《村庄的声音》中,这样的乡愁诗可谓不胜枚举。

当然,一本优秀的诗集,并不完全在于作者写什么题材,而关键在于诗人怎样写, 他的创作是否遵循了诗歌的艺术规律,写出了属于诗人自己又属于大家,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诗歌作品。

读李万辉的《村庄的声音》,能吸引我,让我感动的,就是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个性。

李万辉诗歌作品的艺术个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上几乎全都是以作者故乡瑶山村寨的生活为题材,在诗歌意象的选取上,诗人善于从最富于瑶寨特色的生活细节中,提炼出具有诗歌美学特征的意象,使它的诗歌作品散发出浓郁的瑶族山寨气息,一股逼人灵魂的瑶族诗歌味道扑面而来,让人耳目一新。诗人在《村庄》里就有这样的细节意象:“竹渠是一道道高架的桥/架起村庄遥远的静与思/一些养颜的鸟听到水声/从枝头和巢间探出渴望的头”。竹桥引山泉,独具特点的瑶寨的生活风光,而在巢中听到水声的鸟儿,探出渴望的头,一个颇有诗味的细节意象,就使这一生活风光充满了生命力的气息,诗的瑶山风味也在这一细节意象中让人品味。《大姐》在一诗中写一个在瑶山当乡村教师的教学生活也有这样独特的抒写:“每天要骑摩托车上下班,早出晚归,很辛苦/车技熟得跟走路一样”以及“每天站在黑板前授课/孩子們跟着大声朗诵,声音如/田野里的河水清澈流淌/鸟雀在校园外的树木上叽喳乱叫/像另一群听讲的学生”。诗人在这里使用的比喻意象,都是从瑶寨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既幽默,充满了瑶寨的生活气息,又别有一种耐人品读的诗味。特别是用校园边树上鸟叫声像另一群听讲的学生,来烘托这所山村小学的独特性,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诗歌智慧。二是诗人在创作中遵循着诗就是诗的艺术规律,运用诗歌的一些特别的艺术手段来创作,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诗味而耐品读。如前所说,李万辉善于从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独特的比喻意象,如:“村庄深处,一幢幢房屋依靠在一起/像手拉手的兄弟,喝了几杯酒/红着脸看天看地,看庄稼,看河水/像母亲抱着孩子,坐在果树下/一边剥包谷,一边奶孩子/一边唠叨着不知不觉老去的岁月”,“一只鸟从窗前飞过/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过”,“水清了,山就青了/那山坡上的梯田,一圈圈的水银/像青春的腰带,把瑶山打扮成少女……/长势良好的苗,是绿油油的头发”,“通往乡村的小路/其实算不上路,它只是/村子身体内的一根肠子/把所有的亲情血肉般连在一起”,“河流是村庄的一道眉毛/有了河流的村庄英气逼人”,“山坡上有我慈母做的家园/祖母越来越老了,脸上的皱纹重重/但跟河流相比,她就像大地上的一根年轻的小草”,“看见黑黑的炊烟像光阴的两股辫子”等等。我从诗集中摘录的这些比喻意象,无论是暗喻还是明喻,都富于瑶山特色,又具有诗的新颖形象感。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还常用通感、象征等手法,在陌生化的诗语中,在似与不似、像与不像的描写中,来强化诗人的感情,从而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如:“村庄深处,日子跟果树一样沙沙发响”,这里的比喻意象通过通感,使日子在响声中,更具体、更形象、充满了动感。“盘龙公园里,几个鸟笼挂在垂柳枝头/同样也将清脆的音乐挂在枝头”。把音乐挂在枝头,陌生化的诗语,使枝头鸟笼里的鸟鸣更有诗味,也耐品读。拟人化的手法也是这本诗集的一大艺术亮点。在瑶族人看来,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这也是诗人在创作时,大量使用拟人化手法的原因。“一个村庄坐在火塘边烤火/一间瓦屋坐在火塘边烤火/一壶大叶茶在火塘边烤火/……/一只四眼狗、一只黑猫趴在火塘边烤火/慢慢地把火烤老,老得跟外面一样不朽”。村庄、瓦屋、大叶茶在这里都有了生命。诗中的一字之功,如“坐”字的妙用和比喻的新奇,都使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更显魅力。诗就是诗,这是李万辉诗歌作品吸引人,让人品读的根本。

当然,李万辉作为一名还较年轻的瑶族诗人,他的作品也让人感到诗人创作的视野还不够宽广,就是写瑶寨生活,也还有这个民族深厚的历史值得诗人去挖掘,特别是这个民族在党的民族政策下的时代变化,诗人的关注和抒写都不够。时代在召唤诗人, 人民在期待着诗人,希望李万辉不负民族的托付,在今后的创作中,扎根人民,扎根时代生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又富于诗歌魅力的作品来,献给读者。

我们期待着。

猜你喜欢

瑶山瑶族乡愁
乡愁
乡愁
瑶山党支部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良渚考古学文化瑶山遗址出土玉器的统计学分析
瑶族民歌进校园初探
探析贵州省荔波县瑶山陀螺的发展
回头一望是乡愁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