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2017-02-28周小娣
周小娣
【摘要】 目的:探讨引起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素。方法:给予160例首发热性惊厥患儿吸氧、止惊、退热、治疗原发病、抗感染治疗,严重者给予脱水剂、纠酸等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所选患儿复发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对160例高热惊厥患儿随访(1.80±0.46)年,40例患儿高热惊厥复发,复发率为25.00%,复发最少1次,最多4次,平均(1.43±0.19)次。复发组男性患儿占75.00%、家长缺少惊厥知识者占30.00%、表現为复杂型惊厥者占25.00%,高于未复发组的50.00%、15.00%、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首次惊厥体温(38.59±0.17)℃、首次惊厥年龄(2.35±0.40)岁,低于未复发组的(38.97±0.22)℃、(3.15±0.41)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率较高,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应实施相应的措施以减少高热惊厥复发。
【关键词】 高热惊厥; 复发; 因素; 临床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0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130-02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绝大多数预后良好,首次高热惊厥发作后会有部分再次发作,高热惊厥发作突然,如果处理不及时,发作次数越多,导致脑损伤转为癫痫的可能性就越大,高热惊厥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1]。本文通过观察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复发的危险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诊治的160例首发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均为体温38 ℃以上突然出现惊厥,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双眼凝视或上翻,口唇发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疾病。男90例,女70例;年龄6个月~3岁者120例(75.00%),4~5岁40例(25.00%);单纯型140例(87.50%),复杂型20例(12.50%)。原发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和肺炎、肠炎、幼儿急疹等。体温38.0 ℃~38.9 ℃者22例(13.75%),39.0 ℃~39.9 ℃者110例(68.75%),40.0 ℃以上者28例(17.70%)。惊厥持续时间小于5 min者120例(75.00%),5~10 min者32例(20.00%),10 min以上者8例(5.00%)。
1.2 方法
对160例患儿均给予吸氧、止惊、退热、治疗原发病、抗感染治疗,严重者给予脱水剂、纠酸等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所选患儿复发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160例高热惊厥患儿随访至2016年6月,随访时间最短1年,最长5年,平均(1.80±0.46)年,160例患儿中40例患儿高热惊厥复发,复发率为25.00%(40/160),复发最少1次,最多4次,平均为(1.43±0.19)次。复发组男性患儿占75.00%、家长缺少惊厥知识者占30.00%、表现为复杂型惊厥者占25.00%,高于未复发组的50.00%、15.00%、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首次惊厥体温(38.59±0.17)℃、首次惊厥年龄(2.35±0.40)岁,低于未复发组的(38.97±0.22)℃、(3.15±0.41)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导致热性惊厥复发影响因素
高热惊厥是非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导致的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暂时的不随意收缩,常伴意识障碍[2],患儿在发生后30%~40%极有可能再次发作,本文对两组高热惊厥患儿随访最短1年,最长5年,平均(1.80±0.46)年,160例患儿中40例患儿高热惊厥复发,复发率为25.00%(40/160),与文献[3]报道一致,复发最少1次,最多4次,平均(1.43±0.19)次,导致热性惊厥复发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通过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高热惊厥患儿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导致高热惊厥的因素包括下列方面:(1)男性患儿。男童脑发育的成熟度及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度低于同龄女童[4],因此复发率高,本文复发组男性患儿占75.00%,高于未复发组的50.00%(P<0.05)。(2)患儿家长缺少高热惊厥知识。复发组家长缺少惊厥知识者占30.00%,高于未复发组的15.00%(P<0.05),患儿家长掌握高热惊厥相关知识,防范复发意识强,能够对小儿早期发热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并积极干预,有效防止高热惊厥的复发[5],反之家长缺乏疾病相应知识,对预防复发技能不掌握,复发可能性上升。(3)复杂型热性惊厥。复发组表现为复杂型惊厥者占25.00%,高于未复发组8.33%(P<0.05),高热惊厥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种,单纯型高热惊厥,发作形式对称,全身性,发作时间短,发作时体温在38 ℃以上,一次热程中只发作1次,发作后没有持续的意识障碍和运动障碍,无神经系统发育和脑结构异常;复杂型高热惊厥发作时间长,发作时间长,一次热程中发作2次或2次以上,发作呈局限性或不对称,有癫痫家族史,单纯型高热惊厥发病率高,预后较好,复杂型高热惊厥发病率低,但可复发发作,复发患儿中复杂型惊厥者占50.00%,高于非复发组的14.58%(P<0.05)[6]。(4)首次惊厥体温。复发组首次惊厥体温(38.59±0.17)℃,低于未复发组的(38.97±0.22)℃(P<0.05),低热即发生惊厥的患儿,提示其中枢神经系统不稳定,惊厥阈值降低,对发热刺激更为敏感[7],因此容易复发。(5)首次惊厥年龄小。复发组首次惊厥年龄(2.35±0.40)岁,低于未复发组的(3.15±0.41)岁(P<0.05),提示高热惊厥复发多在低龄儿,这种年龄特征可能与婴幼儿大脑发育的成熟程度有关,在脑发育极不成熟的新生儿与脑发育接近完善的学龄期都不易发生高热惊厥,在6个月~3岁间,脑细胞结构简单,其功能分化及轴、树突分支不全,髓鞘生成不完善,兴奋性、抑制神经介质不平衡,惊厥阈值低,容易导致高热惊厥复发[8-9]。此外,这种年龄特征还可能与婴幼儿期来自母体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还未发育完善,易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有关。endprint
3.2 预防热性惊厥复发对策
惊厥多次发作或长时间发作均会造成小儿脑组织的缺氧性损伤,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从而引起智力障碍,也可导致肢体活动障碍,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影响[10],因此需要和患儿家长做好溝通,让家长配合医生做好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尽量减少患儿高热惊厥的复发:(1)需要做好热性惊厥的控制工作,对患儿体温进行降热处理,及时找出导致患儿发热的原因,进行复发危险因素评估,将复发高危患儿作为重点管理人群,进行跟踪随访,提供相应指导[11]。(2)健康教育指导:进行本病的健康知识宣教工作,主要向患者家属讲明热性惊厥的病因、主要的临床表现以及如何预防本病的复发等,让家长了解本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复发的预防。告知家属要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感染,以尽量降低感染引起发烧的概率,家属要为幼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全面满足其身体发育需求,并指导幼儿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合理休息和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保证幼儿居住环境通风清洁,避免发生感染。指导家长在家中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剂、止痉药等;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5 ℃左右即应予以退热栓、美林等降温,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血清铁已经降低尚未发生贫血的患儿及时补充铁剂,及早干预治疗[12]。(3)预防性用药。预防性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癫痫药物进行长期预防及间断短程预防2种方法[13]:间断性短程用药预防,可予以地西泮栓剂、糖浆或片剂,高热惊厥,一般不推荐预防性用药,但如果高热惊厥每次发作时间较长、有2项以上高热惊厥复发或有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在热程初期,可予地西泮或咪达唑仑等短期间歇预防性治疗;持续不间断预防用药,可应用苯巴比妥,主要用于发作频繁或间断性短程用药无法预防的高热惊厥患者。
参考文献
[1]况玉玲,廖丛,张晨美,等.热性惊厥及相关癫痫综合征基因研究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7):838-840.
[2]谢玲.导致高热惊厥复发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88-4690.
[3]胡源.小儿惊厥预后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44-146.
[4]胡满英.4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治疗观察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81-82.
[5]钟建民.热性惊厥的临床诊治策略[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4(12):1856-1859.
[6]陈丽珍.63例小儿热性惊厥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96-97.
[7]郑君芳.儿童热性惊厥诊治中的临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4):63-64.
[8]张永平,钟亮,徐锦华,等.小儿热性惊厥174例临床与复发因素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2):135-137.
[9]裴树华.小儿惊厥64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57-1358.
[10]陈俊玲,戴宝泉.小儿热性惊厥与缺铁性贫血相关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4):172-173.
[11]陆燕.小儿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7):1059-1061.
[12]姚经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9):138-139.
[13]李宁,陈言钊,周克英.儿童热性惊厥临床特征及其变化趋势[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2):176-179.
(收稿日期:2016-07-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