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河南苜蓿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7-02-28

河南畜牧兽医 2017年3期
关键词:草畜苜蓿种养

(河南省饲草饲料站,河南 郑州 450008)

浅谈河南苜蓿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郑爱荣,王彦华,李桂莲,张晓霞,张国启

(河南省饲草饲料站,河南 郑州 450008)

紫花苜蓿作为牧草之王,不仅具有优良的饲用功能,而且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同时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苜蓿草品需求急剧扩大,国产苜蓿价格低迷的今天,全面分析我省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落实好国家苜蓿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探索新形势下国内外市场贸易及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河南省苜蓿产业创新、升级及其与世界苜蓿发达国家接轨,全面推进河南省苜蓿产业化进程,实现种养加一体化融合发展,提升河南省草牧业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河南省苜蓿产业现状

近年来,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支持下,在千万吨奶业跨越工程带动下,河南省苜蓿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呈现出规模更大、质量更优、效益更好、作用更强的良好态势。

1.1 苜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尤其是实施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项目以来,河南省新建了一批苜蓿产业化、专门化企业和种养结合企业,如郑州极致草业、镇平敏霞牧业等,其中极致公司苜蓿种植面积达到近万亩,这些企业示范带动全省苜蓿3 000亩以上规模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苜蓿商品草产量约4.8万吨,是“十一五”末商品苜蓿草的4倍,初步形成了稳定的苜蓿产业规模。

1.2 苜蓿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全省上下的培训推广和项目政策的扶持,河南省苜蓿企业大部分购置了自动拣拾装卸、刈割压扁、捡拾打捆、喷灌设备等配套设施,其中项目扶持自动拣拾装卸车辆8台,基地苜蓿生产的节水保灌能力、机械化生产能力和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优质高产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田间快速脱水,茎叶同步干燥,高密度草捆加工等技术逐步推广应用,示范基地生产水平每亩比当地高100~300 kg,基本都达到亩产1吨干草能力;另有南阳镇平积极探索利用青贮拉伸膜裹包调制苜蓿青贮的方法收贮苜蓿,确保雨季不降质量不影响收获;河南省苜蓿高效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初步形成。

1.3 苜蓿草品质量大幅提升

实践证明,牧草品质和效益直接相关,而且越是高品质的草越好销售。通过对11家企业生产的苜蓿草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在30%以下,苜蓿粗蛋白含量在19%以上,营养品质远高于项目验收标准,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苜蓿草品品质大幅提升。

1.4 种养结合更加紧密

全省各地在发展苜蓿产业中,立足奶牛主产区和苜蓿优势区,合理规划布局,突出种养结合。一方面,饲草加工企业与奶牛场紧密合作,开展订单生产,强化产销衔接;另一方面,一些奶牛养殖场和合作社,走上了种养结合的道路,既解决了粪污处理,又保障了优质粗饲料供应,“好草养好牛,好牛产好奶”的理念深入人心,种养结合、以养定种成为奶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方向。如中荷奶业和上蔡“牛硕”,基本实现了自产自销,奶牛单产提升约20%,生鲜乳粗蛋白含量普遍达到了3.2%以上,乳脂率3.7%以上,远高于项目考核标准,有效保障了生鲜乳质量安全。三是一些养猪场户开始尝试添加苜蓿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济源市坡头村将苜蓿打浆饲喂经产母猪,产仔数高达14头左右,断奶时成活仔猪13头左右;此外有新大牧业、漯河民社农牧业公司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苜蓿产业不但对奶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而且改善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苜蓿逐步成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和三元种植结构优化的有效组成部分。

2 当前苜蓿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畜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畜牧大省,草食畜牧业发展和保障草食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繁重。就苜蓿产业发展来说,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1 国家的高度重视为苜蓿产业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是自2012年以来,国家启动实施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直接为苜蓿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草牧业;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粮改饲,进一步为苜蓿产业拓宽了发展空间。三是目前农业部正在组织编制《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拟于近期下发。规划总的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引领、生态保护优先,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粮食产能,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发展格局。目标就是做到“两保、三稳、两协调”,“两保”就是保口粮、保谷物;“三稳”就是稳定棉花的自给率、稳定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稳定糖料的自给率;“两协调”就是蔬菜生产和需求协调发展,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应该说,苜蓿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

2.2 巨大的市场需求是苜蓿产业发展的潜力所在

众所周知,河南省是畜牧业大省,猪牛羊禽协调发展。即使仅考虑奶牛和能繁母猪添加苜蓿,就有巨大的需求量,据统计,2015年,奶牛存栏108万头,能繁母猪460万头,按照1亩苜蓿产1吨干草,1头奶牛需要1亩苜蓿,1头能繁母猪需0.5亩苜蓿计算,全省需要种植苜蓿338万亩苜蓿,如果考虑到肉牛、肉羊、家禽和兔,或者提高苜蓿添加量,则河南省的苜蓿需要量更大。而目前,河南省的商品化苜蓿种植面积不足10万亩,缺口非常大;而同期,2015年我国进口苜蓿总计121.3万吨,同比增加37.2%,苜蓿进口量的逐年增长也直接证明了我国苜蓿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消费需求的现实。

2.3 社会的全面发展为苜蓿综合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平台

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杠将草牧业的发展推向历史的舞台。那些为了追求效益而不惜破坏和污染环境、添加违禁添加剂的畜牧业发展方式已经不再被接受,尤其是我省作为第一畜牧大省,不仅对粗饲料的数量需求越来越多,而且对质量要求愈来愈高,草食畜牧业对粗饲料的要求正从过去的以数量安全为重点转移到数量安全和营养安全、质量安全并重上来;而且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逐步发展到以种定养,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模式;迫使我们将注重草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内涵,而发展苜蓿产业,涵盖草丛-地境、草地-草畜、草畜-社会三个界面四个生产层的草业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产业,不但优化了供给侧产品供应,而且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更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创造绿色财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同时也要看到,苜蓿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是规模化发展难。主要是土地流转难,一方面土地流转租赁费用逐年增加影响了土地流转使用;另一方面租赁土地不能抵押贷款,制约了利用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生产。二是资金投入大。一方面土地租赁资金在苜蓿产业化发展投资中所占比例较大,且有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规模化生产必须要有相应的大型机械设备和草棚等设施设备也加大了资金投入量。三是发展思路不开阔。多年来,苜蓿产品的推广应用重点在奶牛。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苜蓿在单胃动物中的应用。如将苜蓿添加到肉禽日粮中,能够显著改善肉质、增加禽蛋中维生素的含量;添加到鱼饲料中,能够显著改善鱼体色泽和肉质;添加到育肥猪日粮中,能够增加胴体瘦肉率,改善肉质;添加到母猪日粮中能够提高产仔数。四是品牌效应不突出。虽然河南省已经初步形成了苜蓿产业,但苜蓿草品分级、品牌化尚未形成,甚至个别企业存在滞销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产品品牌不响亮,产品质量不高,与进口苜蓿相比没有形成产品优势。

3 推进苜蓿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3.1 准确把握产业定位,加强“种养+”结合

应将苜蓿种植生产与草食动物养殖紧密结合,以土地资源为支撑,建立种植-加工-有机肉奶生产-畜产品加工(副产品加工)-贸易(物流)全产业链生产体系,以观光牧场等为主体发展现代休闲旅游业,打造生态、循环、有机、高效、高值种养结合产业。

3.2 提高饲草加工调制技术,不断提高草品的产量和质量

重点加强苜蓿育种、种植、收获和加工等各环节技术的研发,集成苜蓿高产优质技术,尽快建立各类饲草产品及相关产业的质量标准,积极研发应用苜蓿优质高产高效种植加工调制和利用技术,建立优质优价评价体系,引导苜蓿生产向优质化方向发展。

3.3 加强科技支撑,建立草畜一体化技术体系

应围绕草畜各自特点,按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要求,统筹开展草畜品种选育、草品精深加工高效利用、草畜能(肥)循环、草畜高效耦合等技术研究与技术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建立草畜一体化技术体系,努力实现产品安全、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3.4 加强政策支持和产学研用相结合,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

与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大力发展苜蓿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现代化经营,不断提升草品产量、质量和转化率,为畜牧业发展夯实物质基础保障。扶持一批专业化苜蓿种植、加工、销售、物流等大型企业,促进产业发展。

S816

B

1004-5090(2017)02-0025-02

2016-12-27)

猜你喜欢

草畜苜蓿种养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宋尚有局长在甘南调研草畜平衡等工作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苜蓿的种植技术
浅谈原州区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河南省优质草畜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苜蓿:天马的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