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肉牛繁育场母牛“三率”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7-02-28
(南阳黄牛科技中心,河南 南阳 473000)
规模肉牛繁育场母牛“三率”存在问题与对策
王建钦,谭书江,王红艺,刘青山,梁 爽
(南阳黄牛科技中心,河南 南阳 473000)
通过实施国家“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调动了养殖母牛的积极性,肉牛基础母牛数量增加,推动了规模肉牛繁育场快速发展。从而有效解决了基础母牛存栏数量持续下降、架子牛供给不足等肉牛发展瓶颈问题。但是,从项目执行情况看,规模肉牛繁育场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和产犊成活率等“三率”偏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突出,亟待改进提高。
1 影响母牛“三率”的原因
1.1 规模大小
母牛饲养经历了由千家万户为主的分散饲养到标准化规模饲养,养殖规模由小到大,管理形式由细到粗。
1.2 饲养密度
大多数肉牛繁育场,牛舍设计不合理,饲养密度大,运动场面积小,有的牛场干脆没有,母牛栓系缺乏运动。
1.3 粗料霉变
青贮玉米是肉牛养殖的主要粗料之一,但普遍存在着发霉变质青贮玉米喂牛现象。小麦秸秆、花生秧等也存在类似问题。
1.4 通风消毒
部分牛场采用全封闭模式,牛舍通风不良,消毒措施不得力,产房简陋不卫生,导致犊牛发生肺炎、胃肠炎、脐带炎,严重时造成犊牛死亡。
1.5 饲养管理
母牛缺乏维生素E母牛体内缺乏维生素E是引起胚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母牛膘情差膘情好坏直接关系到受配率的高低。
1.6 产科疾病
患有产科疾病母牛产科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卵巢囊肿等。
1.7 哺乳期长
母牛产犊后,初乳质量不高、哺乳时间长,有的长达1年之久,母牛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空怀期长。
1.8 配种技术
配种技术员年龄偏大,接受新技术慢,年轻配种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导致正常发情的母牛也很难配准。
1.9 疾病因素
由于近年来夏季高温高湿时间长,牛流行热、焦虫病时有发生,体温过高引起怀孕牛流产。此外,一些传染病引起流产。
2 提高肉牛“三率”的重要措施
规模肉牛繁育场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和产犊成活率,应分别达到70%、80%、90%。母牛健康、繁殖技术人员技术过硬是提高母牛“三率”的两个基本条件。
2.1 饲养管理
2.1.1 营养管理
满足常量元素钙磷、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需要,避免日粮突变。保持牛舍清洁干燥,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加强放牧。产后注意加强对新产牛体温、食欲、粪便、反刍等情况的监控。
2.1.2 膘情管理
母牛不能过肥过瘦,过肥过瘦,分娩后都会对肉牛健康、繁殖造成直接影响。
2.1.3 干净饮水
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足够的饲槽空间,干净新鲜的饮水。
2.1.4 犊牛要及时喂给初乳(出生后1 h以内最好)
饲养员将干净手指伸在奶中引导犊牛吸吮,不得强灌,以免灌入肺中。
2.1.5 产后管理
分娩后及时喂益母草红糖水,口服丙二醇350 ml,每天1次,连续3 d,静脉补充三高,即50%葡萄糖500 ml、20%葡萄糖酸钙500 ml、10%盐水500 ml。
2.2 产后子宫净化
子宫净化是整个繁殖中最最基础的工作,是母牛受孕最基本条件,是提高受胎率根本保证。对产后母牛子宫受到较重感染,应及早灌注抗菌防腐药液起到控制感染预防慢性子宫炎。
2.2.1 胎衣不下
产后14 d,PG2支0.4 mg肌注。
产后17 d子宫灌注:①5%盐水200 ml+5 g土霉素;②宫得康100 ml;③金霉素0.8 g+蒸馏水100 ml等,用药次数3~5次,用药间隔天数3~5 d。
2.2.2 胎衣滞留
次日10%盐水500 ml+5g土霉素冲洗,夏季可每天冲洗,直至胎衣排出,然后参照胎衣不下处理。
2.3 生殖机能监控
青年母牛体成熟、性成熟后应观察发情,及时配种。产后生殖机能检查,是为了更早的发现问题,若有异常应及时治疗。产后35~45 d做生殖方面检查。对子宫复旧差或卵巢异常的牛只应及时处理,轻微炎症可子宫灌注青霉素钾80万IU+链霉素100万IU+缩宫素1支2 ml+生理盐水50 ml。产后首次发情超过60 d以上的,应及时检查并分析原因。
2.4 发情鉴定
常规使用方法有外部观察和直肠检查。根据卵泡发育情况适时进行配种。熟练掌握直检技术,生殖机能鉴定,鉴别正常与异常发情。确定输精时间,上午发情(爬跨为准),傍晚输精;下午发情,次日早晨输精,做到适时输精。
2.5 提高适配牛参配率
目前较普遍使用的有同步排卵技术、预同步排卵技术。运用同步排卵、预同步排卵技术,可进行定期输精,可以节约观察发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5.1 同步排卵适用范围
产后60 d或流产45 d后未见发情,体况正常,子宫无炎症,直检卵巢机能正常。配后45 d以上初检空怀牛只,直检卵巢静止,黄体功能不全,有小卵泡或小黄体牛只。己发过情,发情周期已满25 d,未见再次发情,或发情后8~10 d直检无黄体。GnRH同期排卵方法:第l天注射GnRH1支100 μg;第7天注射PG2支0.4 mg;48 h后注射GnRH1支100 μg;16~18 h后配种。
2.5.2 预同步排卵
提高牛群产后75~80 d参配率首选技术措施,在同步排卵之前二次注射PG,使母牛性周期同期化。另外通过这二次消黄作用,达到净化子宫的作用,为受精卵着床,提供安全良好环境。
预同步排卵适用产后60 d发情率较低的牧场,不适用体况较差、全身疾病、蹄病等。
预同步排卵方法:产后第39天注射PG2支0.4 mg;第53天注射PG2支0.4 mg;第65天注射GnRHl支100 μg;第72天注射PG2支0.4 mg;第74天注射GnRH1支100 μg;第75天配种。
2.6 提高母牛早期妊娠检查
配种后早期妊娠检查,是控制繁殖周期和缩短部分未孕牛空怀的有效措施。抓好未孕牛的处理,是提高繁殖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2.6.1 目前常规使用的有B超检查
借助于先进仪器,通过B超图像在配种30~35 d妊检时确诊是否怀孕,就可对未孕牛采取技术处理。
2.6.2 直肠检查
配种后,45 d左右检查排卵侧有否妊娠黄体,结合同侧子宫角稍增大、变粗、质地如绵软状、液体感。如有疑问,过1~2 W复检1次,确诊无胎,应及时处理。
2.6.3 尾根采血
通过尾根采血,对配种28 d牛只进行妊娠检查。
2.7 正确合理使用激素
外源性激素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越来越广泛。正确合理使用激素,了解各种生殖激素在母牛生理上的作用对于调节母牛繁殖过程和提高繁殖性能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发情控制;产后子宫净化;提高情期受胎率;繁殖障碍治疗。
2.8 强化繁殖技术管理
繁殖工作做得好与差与技术员的工作责任性、主动性及技术素质密切相关。为了取得最佳的繁殖效果,必须强化繁殖管理。
制定年度繁殖计划和指标并逐月分解,加强对繁殖人员的考核与奖罚。明确和落实月度指标计划:计划应配数、应配率、情期受胎率、月计划受孕数、180 d未孕牛跟踪。建立月报制度及繁殖记录制度,掌握繁殖动态与对应繁殖计划比较,注重了解繁殖过程。制定繁殖岗位职责,并督促繁殖人员遵守操作规范。定期培训互相学习交流,推广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繁殖人员技术水平,提高理论水平以指导生产实践。
2.9 确保冻精质量
在选择种公牛冻精时,必须选择国家认定有资质的种公牛站,选择能够改善牧场优质遗传潜能的,繁殖性能好、受胎率高的种公牛冻精。
2.9.1 选择的冷冻精液必须达到国家标准
冻精活力≥0.35;直线运动精子密度≥800万;顶体完整率≥40%;畸形精子率≤20%;非病原细菌数≤1 000个/ml。
2.9.2 冻精贮存和取用必须按规范操作
2.9.2.1 贮存 液氮罐内应保持有足够量的液氮存量,罐的液氮水平面,应保持在18 cm以上,至16 cm时即应添加液氮。
2.9.2.2 冻精取用 从液氮罐中提起冻精时,时间掌握在5~8 s,如果1次不能完成,可以放下重复提起。
2.9.2.3 冻精解冻 冻精取出后迅速投入温度在36~37℃水浴锅内恒温30 s后取出擦干备用。
2.9.2.4 解冻后冻精需保温 在45 min之内必须使用完毕。输精头次较多,应分批解冻。配种前精液每批次拆袋,应做活力抽样检查。
2.10 做好怀孕母牛的保胎工作
母牛受孕后在没有到达预产期而终止妊娠的,流产比例控制在受孕牛5%以内。加强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满足肉牛营养需求,确保母牛正常体况,禁喂变质及霉变饲料。确保奶牛维生素、微量元素、常量元素需求。确保干净充足饮水,适当运动。确保牛舍干燥,加强对牛舍、运动场消毒,减少肉牛疾病发病率。提高肉牛舒适度,尽可能避免肉牛应激。避免牛舍、运动场湿滑引起的滑跌、摔跤,造成流产。避免牛群密度过高,互相顶撞或拥挤,引起流产。禁止人为粗暴待牛或驱赶,避免由于外伤性引起的流产。避免使用药物不当引起流产:如腹泻药物、皮质激素药物、子宫收缩药物、麻醉药物等。有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在确诊胎儿还存活时进行药物保胎。肌肉注射黄体酮200 mg+VE500 IU,7 d为1个疗程。
牧场要提高肉牛繁殖率,首先必须抓好肉牛的饲养管理,确保母牛营养需求,确保牛群健康,子宫健康,各阶段体况适宜,加上繁殖技术人员过硬的技术本领和强大责任,才能把牧场的繁殖工作抓好。
S823.4
B
1004-5090(2017)02-0010-03
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