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峰的扶贫日记
2017-02-28
编者按:党中央精准扶贫的动员令,吹响了扶贫攻坚的集结号。瞬时间,千军万马从城市奔赴农村,由机关进驻农户,一场声势浩大的扶贫帮困战役在全国各地打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中,驻村第一书记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扎根基层,放弃节假日,经历风雨洗礼,付出大量心血。
在此,记者走近宁陵县供电公司派驻阳驿乡徐楼村第一书记孙晓峰,他那本厚实的扶贫日记承载着他对普通百姓最真挚、最朴素的情谊,也见证了他在经受无数挫折后的点滴成长,以及在成长中逐步“蝶变”的过程。
孙晓峰的扶贫日记
5月10日 星期三 晴
带着组织的嘱咐,带着对驻村工作的热情,今天,我来到宁陵县阳驿乡徐楼村任职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工作让我接触到贫困村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件件具体的事,更是亲身介入了百姓的家长里短,这让我生发了很多感慨,于是有了提笔记下来的念头:记录自己在扶贫工作中的点滴,在走访和记录的同时也许能激发出在扶贫上的新想法;也希望通过记录扶贫经过,鞭策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上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驻村,不像平时在单位上班那样每天朝九晚五,生活规律。在乡村也没有城市那么方便,随意。第一天驻村,我就发现,百姓有事就是上班,无论清晨还是深夜,不论周末、午休,到中午两点有可能还在进行上午的工作,晚上到八九点仍在走访也未可知……
这都算不上什么,只要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高他们的致富技能,增加收入,无论有多困难也是虽苦尤甜,刚开始的不习惯相信也会随着工作的深入逐渐适应、逐渐改变。
5月1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是组织派我正式驻村帮扶开展走访的第三天。在谈到村里的困难时,韩支书对我们说,村里有6个自然村组,共585户2385人。虽然全村贫困面大,但是村里有信心通过多方努力,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群众增收难、居住环境差、生活不宽裕,其中,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村组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
韩支书介绍完基本情况后,我们一行5人从村委会出发,踏着泥泞小道,在村与村之间,曲曲折折穿了几十个胡同,走访扶贫对象19户。
我转了几道弯之后,停在了朱屯村组郭秀兰家。交谈中,我得知,郭秀兰靠捡些饮料瓶、纸箱子、塑料袋维持生计。独自一人住在村北头两间房里,房子是砖和土坯的结合体,没喂缝……不大的院子摊满了垃圾,她用粗糙的双手翻来翻去,挑挑捡捡,没一样值钱的东西。看着看着,我的心突然疼起来,那是一种扎心的疼!
年龄大、没技术、没积蓄,这种贫困占一大部分。我认真做好记录,要在村委协调会上单独提出这一类贫困问题。
6月15日 星期四 小雨
今天走访的群众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炉村组王宗产家。
王宗产今年58岁,平日里,由他这个最小的儿子照顾89岁高龄且患有慢性病的母亲。因为照顾母亲,自己没法出去打工,二人仅靠庄稼收成维持生活。
老太太向我们诉苦:“老伴走得早,自己又卧病在床,连累得儿子这辈子也没找到媳妇。我眼睛不好,每天离不开药……”看到母子二人主要依赖种地生活,生活拮据,虽然有低保,但杯水车薪。我耐心地向王宗产介绍了小额信用贷款政策,但他说,家里没有经济来源,自己又不会做生意,贷了款怕还不上。
这次走访,我意识到,村里部分群众市场经济意识不够强是阻碍他们脱贫的一大桎梏。要使大家富起来,首先要改变他们安于现状的旧思想,多途径激励他们创业和致富的积极性,同时为大家提供致富知识和市场渠道。
6月21日 星期三 晴
烈日当空,酷暑难耐,午时最高温度已经飙升至33℃以上,但这阻碍不了扶贫人走访的脚步。简单分工后,我带领驻村工作队员顶烈日深入村组开展察民情、讲政策、解民困活动。尽管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但队员们的工作激情依然不减。
连续走访10多天了,今天,我们来到村民徐传伦、雍秀丽、王祖雨等群众家中讲政策、送信息,村民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和热情。虽然今天只走访了几户,但感受颇深,与他们谈到了房屋改造,谈到了救灾救济,谈到了发展种植养殖,谈到了国家的惠农政策……每到一户,工作组都仔细询问贫困户家庭收入情况,细化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制订包帮措施,敲定政策落实步骤等,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提高扶贫知晓率。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脱贫户王炉自然村组王祖雨家,这是第二次走访,家中三口人,是低保对象。两年前,王祖雨妻子患上了在全球都为数不多的重大疾病,每天都离不开药,每隔一个月就要去省人民医院进行输液,回到家还要服用一种进口药品维持身体,花销极大。妻子患病导致家庭收不抵支,负债累累。儿子28岁了还未结婚,媳妇一直娶不到家,他平时外出打工挣的钱都花在了给母亲看病上。本来好好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养猪、养鸡这个项目适合我,尽管脱不开身,我还是想试试。”在重重困难下,王祖雨依然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这也使原本忧心忡忡的帮扶队员,对于精准扶贫工作顿时信心满满。
农村劳动力是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重要因素,身体好,能干活,基本生活没问题,做得好的话,还可以有更多的收入。但像王祖雨这样,因家庭重担、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身体差、劳动能力下降的,要尽快翻身,政府的救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7月2日 星期日 晴
宁陵县供电公司为6个自然村实施了农网改造,新建和改造线路8.5千米,安装新变压器8台。为了让村民实现更加方便快捷地浇地,公司还在6个自然村安装了90块村头表,实现了井井通电,村民浇地时只需拿着浇地卡在电表前轻轻一照,井口就能出水,用电浇地非常省时、省力、省钱。公司还在抗旱紧要关头,为村里拉来30台水泵救急。
时下正值抗旱高峰期,有村民反映,张庄南地的村头表不通电了。我得知情况后,一边联系维修人员,一边驱车赶到现场。负责维修的工作队队长付学超很快赶到张庄村南地机井旁,他顶着烈日对电力设施进行细心调试,脸上的汗珠不停地滑落,附近的村民也都纷纷拿起工具过来帮忙,一会儿围过来20多人。
经过调试重接后,线路及时恢复送电。村民们开心地笑了,是那种淳朴的笑,现场自发地响起了掌声。正在一旁准备浇花生的村民张守正看到机井汩汩地淌水,喜笑颜开地说:“现在浇地省了大事,原来每家都要准备一捆电线,放放线就得半天,费时费力又花钱。现在大不一样了,浇地卡轻轻一刷就能浇地。”
天气闷热,但作为供电人,今天,我感觉到了一丝凉意。
8月2日 星期三 小雨
我驻村已100天有余,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那一次次走访,一份份承诺,都是真挚感情的流露,更是一份幸福的约定,也是我精准扶贫任务的开始。如今,乡村这个亲切的字眼,对我来说已经变得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已经住进了村里。
在乡间的小路上,每一个胡同、每一户人家都印满了我的足迹。我在这里的角色也由“县供电公司派来的同志”变成地地道道的“村里人”。而我在驻村的这三个月时间里,也切身感受到了农民的纯真和质朴,让我对农村这片热土有了更深层意义上的热爱和忠诚。
道路在延伸,脚步在丈量,梦想在心中,希望在前方。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举全社会之力,一定会打赢扶贫攻坚战,徐楼乡的贫困群众必将与全国人民一道阔步走上康庄大道。
8月,徐楼村喜事连连:村里的文化广场动工,农民盼望的200多盏路灯开始安装,10户危房得以翻修一新,40多户实施“六改一增”,12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50多名普通劳动力得到了技能培训,特色种植,特色养殖遍地开花……
(孙晓峰系宁陵县供电公司党群支部书记,自5月初派驻宁陵县阳驿乡徐楼村任第一书记至今已近4个月,做了大量工作,得到群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