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液灌流中出现血流量不足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7-02-28杨洁林嘉
杨 洁 林 嘉
小儿血液灌流中出现血流量不足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杨 洁 林 嘉
目的:分析小儿血液灌流中血流量不足症状出现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小儿血液灌流患儿1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影响患儿血液灌流的因素,并针对其原因采取护理对策。结果:患儿血液灌流期间出现血流量不足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血液灌流中易出现血流量不足现象,这就需要做好白蛋白预冲管路处理,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预防血流量不足的发生,提高总体效果。
小儿;血液灌流;血流量不足;护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完善,被广泛用于小儿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抢救中,取得显著成效。血液灌流是血液净化中较为主要的部分,是抢救中毒者的首选方法[1]。由于小儿病症的特征性及儿童年龄小、体重低、循环血量不足等,导致血液净化中出现各种危险性因素,加大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整体效果[2]。我科在血液灌流工作中根据血流量不足发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预防血流量不足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小儿血液灌流患儿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3~12岁,平均(7.7±0.6)岁。体重14~27 kg,平均(20.2±1.1)kg。11例患儿重症过敏性紫癜,2例误服毒荨,1例患儿误服百草枯,1例患儿服用氨氯地平过量,1例患儿误服卡马西平过量。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行基础化的血液灌流处理,处理前期建立股静脉临时血管通路,留置透析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管路均为普通透析管路,根据患儿病症类型选用不同型号的灌流设备,灌流器血液溶剂为230 ml。具体方法:(1)机器预冲。血液灌流治疗前期首先行灌流器预冲处理,预冲使用药物为生理盐水(2500 ml),并于每瓶中添加肝素药物(15 mg/500 ml),自下而上预冲灌流器和管路,泵流速为100 ml/min;再用含肝素100 mg的生理盐水500 ml以不超过50 ml/min的流速缓慢预冲,使灌流器达到充分肝素化,最后使用无肝素生理盐水500 ml预冲,排除其中含肝素的生理盐水。(2)上机引血。灌流前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静脉注射。100 U/kg,灌流过程中不需要追加计量。开始治疗的前5 min流速为50 ml,待血液流动速度趋于稳定后再适当调整,时间为2 h;其中有8例患儿在灌流前期行白蛋白预冲管路处理,剂量为100 ml,在引血端引出血液的同时借助血泵将白蛋白泵入回血端,将血液流动速度控制在3~5 ml/(kg·min)范围内,血流量为40~80 ml/min,持续时间为120 min。
1.3 血液灌流中的监测方法 临床小儿血液灌流处理过程中安排专业人员观察患儿病情,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种类及出现时间。同时,监测患儿心电、血压等指标,观察、记录患儿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变化;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引导患儿主动诉说想法;观察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周围皮肤情况,是否有出血、血肿等症状,监测凝血指标,及时处理。另外,还需密切观察设备是否正常运转,避免连接管道扭曲折叠,保持导管通畅,预防脱落。
1.4 评定项目 临床血液灌流结束后评定患儿血流量不足症状出现情况及不同时间段内病症出现情况,并探讨护理对策。
2 血液灌流中血流量不足原因
2.1 血容量不足因素 由于血液灌流治疗前患儿疾病因素可使患儿血容量相对减少如小儿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和免疫系统疾病均可致患儿血容量不足,而小儿血容量平衡又是决定小儿行血液灌流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治疗前积极备好血浆等预冲管路,是小儿血液灌流成败的关键。
2.2 患儿不良心理因素 患儿害怕、紧张等心理因素的存在,致使其血液灌流期间过于躁动,引血不畅,间接导致血流量不足,临床诸多报道表明,患儿血液灌流中躁动情绪的出现,可引发穿刺部位出血、血管通路脱出等现象,同时导致循环血量减少,引发低血压,造成血流量不足。
2.3 体位和温度因素 在血液灌流过程中,合理的体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能确保各导管畅通,保障血液灌流顺利进行,另外,环境温度过低容易造成低体温患儿产生寒战等,造成血流量不足,因此做好保暖措施,可有效预防血流量不足。
3 护理对策
3.1 增加血容量 在治疗之前对于体重在20 kg以内的患儿来说,需及时补充血浆、白蛋白等,我科采用白蛋白预冲管路即将白蛋白在引血端引出血液的同时将白蛋白泵入回血端增加血容量以预防早期血容量不足。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患儿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而调整灌流速度。
3.2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紧张、恐惧心理的存在,血容量、躁动等因素的存在,易引发血流量不足,降低临床效果。针对此现象需立即停止血泵,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并观察引血情况,及时调整患儿体位[3]。故而临床需与血液灌流中及时补充血容量,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案,消除患儿不良心理,促使其镇静[4];做好血管通路保护处理,可在预防患儿躁动的同时,确保灌流的顺利进行[5-6]。
3.3 对于体位、温度因素措施 于血液灌流的前30 min安排专业人员看护,帮助患儿及时更换体位;情况允许时适当转换导管角度,或更换动静脉导管;根据医师医嘱行药物镇静处理,且灌流前30 min预防性给药;做好患儿保暖处理,预防低温、寒战等引发的血流量不足。
4 讨 论
血液灌流中血流量不足现象的出现和血容量不足、患儿不良心理、导管位置等因素相关。由于患儿害怕、紧张等心理的存在,致使其血液灌流期间过于躁动,引血不畅,间接导致血流量不足,针对此现象需立即停止血泵,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并观察引血情况,及时调整患儿体位。临床诸多报道表明,患儿血液灌流中躁动情绪的出现,可引发穿刺部位出血、血管通路脱出等现象,同时导致循环血量减少,引发低血压,降低临床效果。因此,需尽可能地暴露穿刺部位,保证导管畅通,做好保暖措施,预防血流量不足。
由于患儿紧张、恐惧心理的存在,血容量、躁动等因素的存在,易引发血流量不足,降低临床效果。故而,临床需与血液灌流中及时补充血容量,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案,消除患儿不良心理,促使其镇静;做好患儿保暖处理,预防低温、寒战等引发的血流量不足;针对不同患儿需及时补充血浆、白蛋白等,以预防早期血容量不足;做好血管通路保护处理,可在预防患儿躁动的同时,确保灌流的顺利进行。临床需详细记录患儿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而调整灌流速度,预防血流量不足。
另外,血液灌流前期白蛋白预冲管路能预防血流量不足发生,同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血液灌流总体效果。
[1] 齐爱华,夏 泳.小儿血液灌流急性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对策[J].护理学报,2012,19(5):61-64.
[2] 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04-105.
[3] 高雪芬.小儿血液灌流治疗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2):649.
[4] 戴维蕾.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896-897.
[5] 李春园,刘维红.加强血液灌流在小儿药物中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7):659-661.
[6] 王 义,郭纪元.血液灌流治疗小儿急性中毒31例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144-1145.
(本文编辑 刘学英)
214000 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血液科
杨洁: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6-10-11)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