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肾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失调76例

2017-02-28樊湘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绝经期阴阳月经

陈 蓉 樊湘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妇科,广东 广州 510120)

益肾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失调76例

陈 蓉 樊湘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妇科,广东 广州 51012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确诊患者采用中西医对照治疗,观察组采用仙芪益真胶囊(益肾Ⅰ号)和仙子益真胶囊(益肾Ⅱ号)交替治疗,对照组采用妈富隆周期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39例,总有效率为74.3%;对照组37例,总有效率为75.7%。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2)水平升高,促卵泡激素(FSH)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均P<0.05)。结论 中医药治疗女性围绝经期月经失调疗效满意,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围绝经期;益肾胶囊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垂体卵巢功能减退,性激素减少,出现自主神经失调的症状和体征,如月经紊乱、情志异常、烘热出汗、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等。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其中70%~80%的妇女有月经失调,60%的妇女有潮热感,并伴有不同程度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症状〔1〕。中医认为本症是妇女七七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衰,月经将失调而至绝经,生殖能力降低而至消失。而现代医学称为更年期综合征,近年来一般认为雌激素降低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是女性更年期抑郁发作的风险因素之一〔2〕。西药多应用激素替代治疗,但该疗法有潜在危险性和不良反应不能被广泛接受〔3〕,对子宫内膜病变存在一定风险,且有肝肾功能损害。笔者运用我院院内制剂益肾胶囊,对围绝经期患者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76例围绝经期月经失调患者,年龄(48.1±2.3)岁,病程(13.2±3.1)个月。其中月经先后不定期者9例,月经后期15例,月经先期13例,经期延长12例,月经过多7例,崩漏3例,月经过少8例,经间期出血9例。临床多表现不一,多数有情志异常、烘热出汗、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等症状。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4〕拟定。发病年龄一般在45~53周岁,绝经前后。肾阴虚症见月经失调,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多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肾阳虚症见月经失调,量多或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腹冷阴坠,小便频数或失禁,带下量多;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肾阴阳俱虚症见月经紊乱,量少或多;腰酸乏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时而畏寒恶风,时而潮热汗出;舌红,苔薄,脉沉细。

1.3 纳入标准 ① 年龄45~51周岁。②符合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辨证标准,闭经或月经紊乱3个月以上,血清促卵泡激素(FSH):40 IU/L>FSH>20 IU/L,雌二醇(E2):<80 pmol/L。③子宫内膜3~6 mm。

1.4 排除标准 ①双侧卵巢切除,妇科器质性病变;②重度乳腺增生症;③已知或怀疑妊娠,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④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⑤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⑥近6个月内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⑦近6个月使用激素替代疗法。

1.5 治疗方法 76例患者中有月经者在月经周期的第5天、闭经患者在撤药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服药。观察组采用我院研制的仙芪益真胶囊〔益肾Ⅰ号,由巴戟天、仙灵脾、黄芪、当归、枸杞子等组成,经精制加工提取制成颗粒胶囊,每粒含生药1.09 g,批准文号为(99)穗卫医制(省)字第B-032号〕,3次/d,3粒/次;仙子益真胶囊〔益肾Ⅱ号,由熟地、女贞子、旱莲草、川断、菟丝子等组成,经精制加工提取制成颗粒装胶囊,每粒含生药1.65 g,批准文号为(99)穗卫医制(省)字第B-033号〕,3粒/次,3次/d,两种胶囊交替口服,非经期使用,经期停服。对照组予妈富隆,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21 d,停药3~7 d发生撤药性出血。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1.6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痊愈:主观感觉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E2、FSH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好转,大部分症状已经消失,E2、FSH基本正常;有效:症状有一部分好转,但部分症状仍存在,E2有所升高,FSH有所降低;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E2仍低,FSH仍高。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3%(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对照组为75.7%(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9例),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701 0,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2 、FS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两组治疗后血清E2水平升高、FSH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厚度增加(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E2、FSH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3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AST从治疗前的23 U/L变为治疗3个月后的63 U/L,但用护肝药后正常。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症状、阴道出血和乳房胀痛。观察组阴道不规则出血1例,胃部不适2例,乳房胀痛1例;对照组阴道不规则出血2例,胃胀痛2例,乳房胀痛3例。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E2、FSH 水平及 子宫内膜厚度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观察组比较:2)P<0.05

3 讨 论

女子七七之年(45~55岁左右)经断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逐渐亏虚,精血不足,脏腑失于濡养,易引起机体阴阳失于平衡,从而导致疾病发生〔6〕。因此围绝经期女性体质的共性特点之一就是肾虚、冲任不足。围绝经期妇女因个体生理及心理素质的差异,以及发病前后人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的不同,临床上表现功能紊乱的症状轻重程度差异不一,故对此类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因素和临床表现而把握脏腑、气血两者的关系,重在调补肾阴肾阳。肾阴虚者滋肾益阴,肾阳虚者温肾扶阳,使其在新的基础上达到相对的平衡。如有兼者,按其症候对症处理。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在此生理转折时期,部分妇女不能协调此生理变化,使得阴阳平衡失调而导致本病,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症,常见症型为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俱虚证。因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或阴阳俱虚,而出现不同症状,此本是妇女正常的生理变化,但有些妇女不能适应这个阶段的生理过度,使阴阳二气不能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因而出现一系列证候。

我院院内制剂益肾胶囊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为妇科补肾调经效果显著的经验方,其方包括仙芪益真胶囊(益肾Ⅰ号)和仙子益真胶囊(益肾Ⅱ号)。仙芪益真胶囊以仙灵脾、巴戟天温补肾阳,暖煦胞宫;黄芪补气生血;当归养血活血,二者相配为补气生血配伍药对;枸杞子为植物种仁,味厚质润,以补髓填精见长;续断益气养血,补阴摄阳,使其“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仙子益肾胶囊以熟地合二至丸养血滋阴,填精益髓;其中川断归肝肾经,补肾强膝;菟丝子补益肝肾;仙灵脾温肾壮阳,补阳益阴,使其“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全方共奏阴阳平补,益肾填精之功。益肾胶囊,临床上仙子益真胶囊和仙芪益真胶囊序贯应用,共奏温肾助阳,益精养血之功。该法顺应肾中阴阳消长变化和卵巢周期性变化规律,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针对性用药,促进肾中阴阳平衡及其协调转化,促进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趋向正常,全面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内分泌功能,健全黄体功能以调经。肾气充盛,肾精充足。

益真Ⅰ号补元阳、Ⅱ号益肾阴,既助肾阳又助肾阴,达到阴阳互补,互相平衡。补肾是调经的大法。研究表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使体内血液循环存在明显障碍〔7〕。徐珉等〔8〕观察了补肾中药益真Ⅰ、Ⅱ号胶囊对高龄不孕妇女围排卵期卵巢质血流的影响,围排卵期卵巢间质血流的改变间接反映卵子质量、卵巢储备,认为补肾中药改善卵子质量,提高卵巢储备的作用。

同时,中医药治疗与激素替代疗法比较,减轻了激素治疗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信心,表明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有着明显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1 司徒仪.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3.

2 汪广剑.雌激素与情感障碍的相关研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9;26(4):226-7.

3 甘柏柳,苏惠萍,周 平,等.安更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8;30(3):194-5.

4 罗颂平.中医妇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7.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0-1.

6 肖承悰.中医妇科学 〔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95.

7 赵俊娟,屈爱春.67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及其分析〔J〕.中国微循环,2002;6(3):封四.

8 徐 珉,黄健玲,司徒仪,等.补肾中药益真Ⅰ、Ⅱ号胶囊对高龄不孕妇女围排卵期卵巢间质血流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7):833-7.

〔2016-07-11修回〕

(编辑 李相军)

“十二五”支撑计划合作项目(2013KT1563)

陈 蓉(1970-),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

R271.11+6

A

1005-9202(2017)03-0695-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3.076

猜你喜欢

绝经期阴阳月经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围绝经期女性多焦虑 积极化解要得法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服药先分阴阳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