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市老年人失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017-02-28李晶华王平平马天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慢性病老年人家庭

王 竞 李晶华 孔 璇 王平平 张 莉 马天娇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长春市老年人失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王 竞 李晶华 孔 璇 王平平1张 莉 马天娇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长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失能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数据来源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13年)吉林省“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中长春市的扩点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人口社会经济学特征下老年人失能情况的差异,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人失能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3 349名老年人中,视力失能占17.3%,听力失能占15.9%,行走失能占9.6%,语言失能占4.8%,伴有两种及以上失能状态占11.3%,总体上,存在失能情况的老人占31.8%。有照顾需求的占失能老人群体的85.3%。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住地、家庭年人均收入、经济来源和是否患慢性病是影响60~69岁老年人失能影响因素,家庭年人均收入、经济来源和是否患慢性病是影响70~79岁老年人失能影响因素。结论 长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失能情况严峻,且照顾需求较高。家庭、社会和政府应给予失能老人心理和物质、经济帮扶,国家应创造方便失能老人参与社会的支持环境,并尽快推出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

失能;照顾需求

失能是身体功能或结构存在生理损伤、活动能力受限以及社会参与存在障碍的一个综合概念。Verbrugge等〔1〕于1994年提出失能过程理论框架,认为个体的病理变化会影响生理缺损程度,生理缺损会对身体活动限制产生一定影响,继而对个体社会参与障碍造成影响〔2〕。老年人由身体器官和组织退化所引起的生理功能下降的情况愈加严重,慢性病患病率增高,易受意外伤害事件的影响,导致老年人活动受限和社会参与障碍增多,失能问题愈加严重,需要依靠或借助外力而生活的失能老人不断增多。我国失能老人规模逐渐加大,到2015年,我国部分和完全失能老年人数达到4 000万人〔2〕。失能问题不仅会给老年人自身带来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不良影响,也会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照护压力〔3〕。本文拟分析长春市老年人的失能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第5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13年)吉林省“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中长春市的扩点资料。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春市抽取10个市区(县),每个样本市区随机抽取5个样本乡镇(街道),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样本村,每个街道抽取2个居委会,每个样本村(街道)抽取60户。本研究选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关键变量无缺失的数据纳入分析,最终得到的有效样本量为3 349人,一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根据《2013年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分类方法,行走方面:①长期卧床,有人帮助才能坐起;②没人帮助,不能行走;③没人帮助,不能独自出门上街;上述任意3个答案之一判定为存在行走失能。听力方面:①很难听清楚;②需要别人提高声音;上述任意两个答案之一判定为存在听力失能。语言方面:将回答说话有困难判定为存在语言失能。视力方面:①自觉辨认中度困难;②自觉辨认极度困难;上述任意两个答案之一者判定为存在视力失能。将以上4种存在任意一种失能状态的老人认为是失能老人〔5〕。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损伤及限制情况 失能老人有1 064名(31.8%)。其中,视力失能占17.3%,听力失能占15.9%,行走失能占9.6%以及语言失能占4.8%。 伴有两种及以上生理功能损伤及受限的老年人占总调查人口11.3%(如图1所示)。

2.2 不同人口社会经济学特征及慢性病患病的老年人失能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加,失能老人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农村失能状态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随着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失能比例逐渐降低。有配偶的老年人中存在失能状态比例;明显低于无配偶失能老人;随着家庭年人均收入的增加,老年人的失能比例逐渐降低;此外,经济来源是社会救助以及儿女和亲戚的老年人失能状态比例明显高于依靠自己或配偶的比例;随着老年人患慢性病种类数的增加,失能状态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失能老人群体中,需要照顾的比例远高于无困难老年人中需要照顾的比例均(P<0.001)。见表1。

2.3 老年人失能状态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按失能老人年龄分层,以是否失能(未失能=0,失能=1)为因变量,以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年人均收入、经济来源和是否患慢性病为自变量,将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和经济来源设为哑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分别做60~69岁年龄组、70~79岁年龄组和≥80岁年龄组失能老人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失能状况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对于60~69岁年龄段老年人,城市老人的失能风险是农村老人的0.62倍;随着家庭年人均收入的增高,其失能风险逐渐降低;经济来源于他人者与经济来源于自己或配偶者相比,其失能风险较高;患慢性病的失能风险是不患慢性病的1.40倍。对于70~79岁年龄段老年人,除了失能风险随家庭年人均收入的增高而降低之外,经济来源于子女或其他亲戚的老年人失能风险是经济来源于自己或配偶的1.65倍,且患慢性病的失能风险是不患慢性病的1.39倍。见表2。

表1 长春市60岁以上老年人身体功能情况〔n(%)〕

表2 不同年龄层失能情况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OR(95%CI)〕

1)P<0.05,2)P<0.001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调查老年人口中,视力失能、听力失能、行走失能和语言失能均占有较高比例,且合并2种及以上不同类型失能问题者高达11.3%。同期我国卫生服务调查老年人失能情况结果显示,视力失能占25.2%,听力失能占23.8%,行走失能占12.1%,语言失能占10.7%〔4〕,均说明老年人较高的失能现象不容忽视。老年人感官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沟通交流问题,不能合理判断周围环境,行动困难会减少体能活动,合并不同类型失能问题也会对行动产生限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活动,继而容易造成情绪低落、不安、孤独和封闭的负面心理,降低其生活满意度〔5〕。因此,失能老人需要使用一定的辅助设备,如眼镜、助听器、轮椅等,并接受一定的康复训练,来维持其功能水平、减缓功能下降速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6〕。有研究表明,参与社区活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7〕,因而,还要积极倡导家庭成员和社区居民帮助未完全失能老人多参与社区活动,对完全失能老人进行探家庭望并给予一定的心理和物质、经济援助,同时, 国家也要设置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

社会经济水平的不同会给老年人失能状况带来影响。低收入和经济来源依靠他人的老年人,失能风险高于经济水平较好的老年人,农村低龄老年人失能风险高于城市。同样,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发现 “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失能状况要较东部地区和城市地区高”〔4〕,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陈传波等〔8〕研究也反映出经济困难会严重影响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失能框架理论提到,与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危险因素一样,社会性因素也会影响损伤和功能受限的存在和严重程度〔1〕。目前,我国虽对低收入老人和残疾人有一定的福利补贴,但是,对于有高医疗花费需求的贫困失能老人,政府救济的不足和覆盖范围的狭窄难以改善其生活水平。因此,政府应建立对贫困失能老人和农村地区的有针对性的保障政策,扩大保障范围以满足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并提高对其补助额度。第三方组织,尤其是慈善组织和非盈利养老机构,应加大对贫困失能老人的帮扶力度,形成有效的行业机制,改善贫困失能老人的生活水平,并为其养老、医疗保健等需求的满足提供便利。

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失能风险较不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增加。这与陈炜〔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慢性病有高致残率,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对于预防老年失能的发生及恶化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提出失能的四级预防策略,指出一级预防应防止病理变化的发生,二级预防要做好病理变化的早期检测和管理,以防止生理损伤的产生,三级和四级预防要分别采取控制疾病和维持功能的措施〔10〕。因此,对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对慢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会对由疾病因素导致的失能情况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对已患慢病的老年人进行临床干预,也会对身体功能的维持起到一定作用。为此,国家应利用基层卫生服务平台,加强居民慢病教育和健康管理,扩大居民健康体检范围,加大政府对慢病监测和药物治疗方面的经费补贴,做好疾病预防策略,防止老年失能,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在我国,由于文化传统、经济水平以及卫生保健等原因,家庭依旧承担失能老人照顾的主要角色〔2〕。但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能力和精力有限,且往往承受身心、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负担,间接影响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11〕。尤其对于患病且卧床的老年患者,需要接受更高、更专业的护理服务。如何维护失能老人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在较小的照护负担下满足其照护需求,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韩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针对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老人的长期照护保险,把居家服务和设施服务作为保险给付方式,在减轻老年人照护负担的同时,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2〕。我国正处于老龄化社会,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将逐渐扩大,不仅需要家庭成员和社区居民为失能老人提供社会支持,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也应该发挥其专业作用,同时,还迫切需要国家出台长期照料保险,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存在一定局限性:老年人失能情况为自我主观评价,仅对有限的影响因素做出探讨,并且高龄老人样本量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对失能老人的影响因素做更全面的探索。

1 Verbrugge LM,Jetie AM.The disablement process〔J〕.Soc Sci Med,1994;38(1):1-14.

2 张恺悌,孙陆军,牟新渝,等.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1;2:11-6.

3 徐 薇,钱晨光,马亚军,等.北京市城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7):663-6.

4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2013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5 黄 蓉,易利娜,余昌妹.温州市失能老人生活满意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3;26(2):19-22.

6 Haisao-Wei Y,Duan-Rung C,Tung-Liang C,etal.Disability trajectories and associated disablement process factors among older adults in Taiwan〔J〕.Arch Gerontol Geriat,2015;60(2):272-80.

7 Lei P,Xu L,Nwaru BI,etal.Social network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hinese old adults in urban areas:results from 4th National Houshold Health Survey〔J〕.Public Health,2015;131:27-39.

8 陈传波,路雪芹,黄 霞,等.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10-3.

9 陈 炜.厦门市老年人失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5):770-3.

10 罗 娟,高春芳,李顺飞.我国基层慢性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56-7.

11 汤娟娟.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453-8.

12 谢保群.德日韩三国护理保险制度比较及启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10):47-9.

〔2016-04-25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No.2015ZZ051)

李晶华(1974-),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

王 竞(1991-),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

R195.4

A

1005-9202(2017)03-0728-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3.091

1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慢性病老年人家庭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家庭“煮”夫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恋练有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