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视角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索
2017-02-27李韦嫦莫意清张燕飞吴锋阮书云
李韦嫦 莫意清 张燕飞 吴锋 阮书云
【摘 要】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积极心理的视角,从教材、教法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积极心理 高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83-02
近年来,大部分高校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必修课,但在进行课程建设和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课时、师资以及课程研究方面投入不多,影响了课程建设的效果。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作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经历了从选修课到部分专业必修,再到全体大一学生必修的改革历程。在课程建设方面已基本探索出了一条从积极心理的视角进行课程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和课程建设的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从积极心理的视角进行课程设计
以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大多沿袭了病态或消极的心理学模式,重点在于预防和矫正各类心理问题上,难以做到发展学生心理的积极层面。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提出給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将积极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把积极心理学的培养目标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不仅仅是负面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正面情绪、情感的增多,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促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积极品质的培养,而非仅仅局限于心理疾病的预防矫正。
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拓展大学生的心灵,开发其智力潜能,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更为重要,这也是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授课对象面向全体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应从积极心理的视角进行课程设计: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开发授课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注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提升。教研组将这门课程分为10个专题,涉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环境适应、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挫折应对、调控情绪、个性完善、生命教育等。通过各个专题的授课,学生能对心理健康有更全面正确的认识,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正确认识自我,形成自我悦纳的积极态度;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拥有和谐人际关系;调整受挫心理,积极应对挫折;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了解并完善自身的人格;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爱的能力等。
二、课程建设理念: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性质,在课程的建设理念上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多年的探索及总结过程中,这个理念始终体现在课程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及学习评价方式改革等各个方面,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凸显特色。教师一边教学一边开展课题研究,一边积累素材一边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进行活动体验,参加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将所学运用到大学生活及自我发展中。
(一)教材建设:精选优质教材与自编本土教材相结合。从已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来看,教材的种类繁多,一些教材还存在一些弊端,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适用的群体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培养层次、不同时代背景学生的使用要求;教材编写的内容,有的以知识性为主,有的介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和原因,缺乏相应的素质提升和实践训练内容,没有以积极心理为指导编写的教材,均不符合这门课程的特性。我们的目标是以积极心理为指导,广泛地研究现行教材,精选优质教材,积累教学素材,自编校本教材。
针对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高职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我们通过比较,首先选择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的教材进行研读,再在这类教材中根据教学设计选取内容合适且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材。在锁定为数不多的几本教材后优中选优,最终选定黄群瑛教授主编、新世纪高职高专基础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作为授课教材。该教材根据大学生集体生活和班级授课的特点,在团体的情境下,针对大学新生在初入大学阶段普遍存在环境适应、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应对挫折、情绪调控、个性完善、学会学习、爱情认知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突出的心理问题设计了许多生动、有效的活动项目进行训练。
在精选优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团队在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素材,根据学生特点与需要,自编校本教材以解决课程发展的本土特色问题。
(二)教学方法改革:基于建构主义的互动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课堂的主体和教学效果也随之改变。最初从2004年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选修课开始,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2008年以后,课程整合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从积极心理的视角出发,在老师讲,学生听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练。2011年至今,课程教学改革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学生主动建构信息,强调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中心逐步转变为了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要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学生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离不开教师的教,但不可能由教师代替,即学习不单是知识经验由外向内的“输入”,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教学也必须把焦点从教师转到学生,从教师中心转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卷入到教学中来,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进行案例问题讨论、分组活动体验、情境角色扮演等多种互动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达至“教学相长”境界。
在课程教学中,每个专题的具体训练项目都由“任务”、“做做心理游戏、体会心理历程”、“谈谈成长经历,交流心理感受”、“学学心理知识,读读心理故事”、“课后自我心理训练”5个部分组成。每个训练项目目的明确,突出以人育人、以心育心、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突出以学生为主、活动为主、优化为主,突出践行与体验。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从第一次课的不太适应,表现得拘谨,逐渐转变为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互动明显增加,老师仅仅作为引导和点评,大部分的时间是学生在分享和参与,在谈感受和收获。
(三)评价方式改革:多元化的评价手段。传统课程考试,形式相对单调,基本以闭卷测试为主,且内容多半是检查学生对概念、原则、理论的机械记忆,缺少对各种能力的综合考核。在这种考试的导向下,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死记硬背”,不能融會贯通,更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本门课的实践中,我们以积极心理的培养目标为指导,增加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采取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1.课堂表现考核。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考核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含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参与课堂讨论、参与活动体验、提出创造性见解等。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平时作业等都计入平时成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一次适当加分,鼓励师生互动,这种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评价方式,提高并强化了学生进行探索和主动参与的学习行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主题报告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主题报告评价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师生共同商讨确定好主题后,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一般4-6人),小组成员展开合作,积极探究和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学习报告。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养成健康个性。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小组成员在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以团体学习成果计分,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习的强烈动机,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开放式结课考核作业。课程结束以后,改变以往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的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情感目标,布置几道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给一个大命题,让学生提交一篇论文,主要考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实行这样的考核,不仅可以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的知识吸收水平和知识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和训练,学会学习,让学生将所学联系实际,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心理素质,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炎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6)
[2]黄群瑛.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文萍.基于建构主义的师生互动教学实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7)
[4]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5]蔡敏,教育心理学考试改革新探[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资助项目“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拓展训练研究与实践: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视角”;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广西农林类院校贫困生助学现状及心理帮扶模式研究”(2012ZZ030);2012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高职贫困生心理特点及帮扶模式研究”(2012MSZ021)
【作者简介】李韦嫦(1984— ),女,壮族,广西鹿寨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