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
2017-02-27于虹丽
于虹丽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关键是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从理想信念、党内政治生活、选拔管理干部、持之以恒抓作风、高压反腐不放松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理想信念;党内政治生活;作风建设;高压反腐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26-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1]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5年的风雨历程,在全国执政达60多年。我们党一贯重视自身建设,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指出:“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2]党章总纲中明确指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3]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关键是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
一、 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理想信念是政党的精神食粮,一个政党如果没有坚定信仰和执着的目标追求,就不可能有强有力的支撑和精神寄托,就要枯萎,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4]
(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5]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广大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今天坚定理想信念,一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进一步加深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解,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二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通过不断学习理论,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二)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理想信念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统一性。理想信念不是一个空泛抽象的概念,它是与国家统一富强的命脉紧密相连的,承载着国家民族的憧憬和希望,激励着人民不断奋勇向前。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几千年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我们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我们要以此为支撑,坚定“四个自信”。
(三)要把功夫下在日常修养砥砺上
于实处用力,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让理想信念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6]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营造“山清水秀”党内政治生态的需要。
(一)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最大的制度优势,在党的整个制度建设中处于核心位置。民主集中制重在贯彻落实,特别是高级領导干部要自觉做民主集中制的表率。
(二)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 [7]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解决党内矛盾、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对于这个武器,我们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
(三)坚持严格高质量的组织生活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重要平台,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干部、党员定期党性分析、县级以上党员干部双重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前的调查研究等,通过严格的高质量的党的组织生活,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党的意识、组织观念、党性修养。
(四)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在坚持“四个服从”的基础上,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三、从严选拔管理干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提出的新要求,立足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实际,关键是培养和选拔一支善于治党治国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严格遵守好干部的标准
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从治党治国全局上确定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的标准;各级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包括要求县委书记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些标准和要求都是贯通的、一致的,都是党员干部实现“自身硬”的核心要素。
(二)严格管理监督干部
加强对干部的管理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只有从严管理干部,不断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改革发展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执政骨干的作用。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穿到干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使从严管理干部真正落到实处。
(三)用科学严格的制度约束干部
邓小平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8]党内制度既要“瘦身”,又要“健身”,更要“强身”。党的十八大以来,陆续出台了50多部行之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标志着我们党对制度建设不仅在认识上不断深化,而且对落实制度的具体措施也越来越完善,这些法规制度是我们管理约束干部的根本依据。
四、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建设。这一建设搞不好,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就会被削弱,甚至丧失。基于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的特点,要求我们要坚持抓常、抓细、抓长。
(一)要抓常,就是经常抓
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要时刻摆正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
(二)是要抓细,就是深入抓,见实招
十八大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就是从细节处着手,针对具体事、具体人、具体问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养成习惯,形成常态。
(三)是要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
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走出抓一抓就好转,一放松就反弹的怪圈,必须持久抓、反复抓,让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五、坚持高压反腐败不放松,保持党的肌体纯洁健康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保持高压反腐的态势,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切实做到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实现“三清政治”的目标。
(一)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
零容忍反腐败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追求的目标和基本态度,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与腐败格格不入。要堅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把反腐利剑举起来,形成强大震慑。
(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没有打虎的无所畏惧的魄力和勇气,有没有拍“苍蝇”的持之以恒的耐力和坚守,是反腐败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因素,也是能否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
(三)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反腐败要以预防为主,加大预防力度,对可能出现腐败问题的领域、部门、岗位早作准备,进行超前研究,制定反腐预案,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及时跟踪研判,掌握腐败动向,在腐败尚未滋生蔓延时就提前介入,及时加以铲除。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充分发挥惩治的震慑作用。
(四)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分内之事、应尽之责,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真正把担子担起来。各级纪委要履行好监督责任,强化执纪问责,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作用。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奋斗历程,从一个仅有50几名党员的政党发展到拥有8 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R]. 2016-07-01.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R].2013-08-19.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 [R].2016-07-01.
[7]习近平.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上的讲话[R].2013.
[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