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植线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17-02-27赵长伟赵文海闻辉
赵长伟+赵文海+闻辉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植线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KOA的60例患者,采用穴位植线法治疗,经过15 d治疗后,根据患者疼痛、活动与疼痛、功能活动的特殊检查,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植线法治疗KOA可明显改善其症状与体征,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关键词]穴位植线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评分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1(c)-006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oint plant 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KOA).Methods 60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KOA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nd treated by acupoint plant line,after treatment for 15 days,according to special checking of pain,activity and pain,functional activity,patients were scored,all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93.33%;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index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Acupoint plant 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KOA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symptoms and signs,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easy to popularize.
[Key words]Acupoint plant line method;Knee osteoarthritis;Scores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主要由于关节软骨损害导致的慢性关节疾病,影像学指征的改变多为关节间隙的狭窄、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的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软骨的破坏[1]。对于本病的研究中,认为与年龄、体重、遗传、外部损伤、内分泌等密切相关[2]。临床上以关节疼痛、畸形和活动受限为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故减轻和消除疼痛、改善功能为治疗的首要问题。西医治疗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玻璃酸钠等以緩解疼痛,但疗效有限[3]。中医药治疗KOA具有明显优势,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4]。本课题现报道采用穴位植线法治疗KOA的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确诊为KOA的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5~65岁,平均52.6岁;病程8~12年;单膝28例,双膝关节32例。全部患者均有关节疼痛,活动后或劳累后加重,伴关节晨僵,关节轻或中度受限。
1.2标准
1.2.1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5]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制定的诊断标准[6]。①近1个月内膝关节反复疼痛,中老年患者(≥40岁),伴有晨僵<3 min,活动时有骨擦音(感)。②影像学诊断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诊断标准[7],制定骨性关节炎分为5级:0级,关节未见异常;Ⅰ级,关节间隙疑似变窄,可能有骨赘;Ⅱ级,关节间隙出现轻度变窄,骨赘明显;Ⅲ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中等量骨赘,软骨下骨质可见小范围轻度硬化改变;Ⅳ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大量骨赘形成,波及软骨面,严重硬化性病变,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1.2.2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年龄40~70岁,男女不限;影像学诊断分级为0~Ⅱ级;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3排除标准 合并有严重原发性内科疾病如心脑血管、肝、肾、神经和血液系统等;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能坚持治疗或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的患者不在观察之列。
1.3治疗方法
采用穴位植线法:患者仰卧位,取患膝内外侧痛点(即阿是穴),将进针点及出针点用龙胆紫标记;采用皮肤常规消毒、铺灭菌洞巾,局部给予2%利卡多因进行麻醉(距穴位两侧1~2 cm处);然后将药线(即羊肠线)自腰椎穿刺套管针(为一次性灭菌用品)针尾插入针芯一段。术者一手拇、示指将进针部位皮肤捏起,另一只手拇、示指持针,从局麻后形成的皮丘处一侧刺入皮下组织或肌层,并且在皮丘对侧出针,慢慢推进针芯的同时,逐渐退出针管,如此时针管针尾与针芯头部吻合,即说明药线已经被推出管外,这时将药线来回牵拉。当出现针感后,贴近皮肤将两端线头剪断(注意线头不得外露),轻揉局部,使药线完全埋入皮下,灭菌纱布或创可贴覆盖1周。每15天治疗1次,每次为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疼痛、活动与疼痛、功能活动的特殊检查,进行评分(表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8]。
1.5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6]中的疗效标准制定。临床控制:疼痛、晨僵等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显效:疼痛、晨僵等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活动不受限,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积分减少70%~<95%;有效:疼痛、晨僵等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参加活动或工作的能力有改善,积分减少30%~<70%;无效:疼痛、晨僵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本组6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19例(31.67%)、显效22例(36.67%)、有效15例(25.00%)、无效4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56/60)。
2.2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积分的比较
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KOA主要因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及机械性因素)导致关节损伤,尤以慢性劳损为主,加之处理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而残留局部软组织粘连,导致肌肉、筋膜产生无菌性炎症[9]。经查阅文献,据统计我国>55岁的人群中,60%的X线符合KOA表现,其中85%的KOA患者>65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10-12]。目前研究认为,KOA是由于力学和生物学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软骨下骨的降解和合成正常偶联失衡的结果[13];也有学者研究其由于骨内静脉淤滞和骨内高压,减少骨内动脉灌注,改变骨内血流动力学状态,引发缺氧、酸性代谢物聚积和酸性滑液的分泌,出现肿胀、关节僵硬[14]。当膝关节周围或关节软组织发生粘连、挛缩时,导致关节周围肌肉牵张力不平衡,改变关节力学的平衡状态,最后关节软骨发生退变,此为KOA发生的重要因素[15]。
穴位植线法为传统针灸经络学说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将特制羊肠线植入病灶或相应穴位而产生特定疗效,达到缓慢、持久刺激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正如《针灸大成》云:“病滞则久留针”,《黄帝内经》:“有寒痹等在分肉间者,留针经久,热气当集,此为补也。”提出了留针可提高针刺疗效,为穴位植线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复合刺激用,即将最初产生的机械性刺激,转变为生物、化学刺激效应。羊肠线作为一种异性蛋白,埋入穴位后使肌肉合成代谢增高,分解代谢降低,肌蛋白、糖类合成增高,乳酸、肌酸分解代谢降低,从而使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促进病灶部位血管床增加、血管新生、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加快炎症的吸收,减少渗出、粘连;增强了机体的应激能力,使肌肉、血管、神经系统得到了较广泛的调整效应。本治疗方法具有速效的同时,伴有直达病所、标本兼治的长期续效,采用用线载药,以线代针,针刺与药物结合的叠加效应。此疗法操作简便,疗程短,价格低廉,见效快,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Wick MC,Kastlunger M,Weiss RJ.Clinical imaging assessment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in the elderly:a mini-review[J].Gerontology,2014,60(5):386-394.
[2]黃若葭,武俊英,许志强,等.悬吊下进阶式闭链运动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5,10(2):54-60.
[3]张立东,邰东旭.中医药外治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9):218-220.
[4]贾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进展[J].河北中医,2015, 37(11):1743-1746.
[5]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0.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7]Kellegren J,Lawrence JS.Radiological assessment of osteoarthritis[J].Ann Rheum Dis,1957,16(4):494-501.
[8]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2):34.
[9]韦英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外治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179-181.
[10] 陆艳红,石晓兵.膝骨关节炎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6):81-84.
[11] 顾明士,杨军,金哲峰,等.社区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发病趋势的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5,3(5):1-3.
[12] 李雪峰,宋雄英,刘春阳,等.老年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发病率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209-210.
[13]徐卿荣,董海英.骨关节炎生物学病因的研究[J].临床骨科杂志,2005,8(4):382-384.
[14]张自国.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2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8):81-82.
[15]张蓉,李峰,王常海,等.经筋理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 22(7):644-645.
(收稿日期:2016-09-27 本文编辑:方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