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2017-02-27季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临床特征上消化道出血

季燕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上消化道出血首发临床表现;分析上消化道出血(观察组)与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两组患者相关因素上的差异,探讨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比较两组预后。结果:4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50例(11.36%),首发临床表现呕血或黑便症状25例,血压低于正常水平16例。观察组年龄≥70岁84.00%、消化道疾病史28.00%、出血型脑血管病40.00%、丘脑病变44.00%、GCS评分<8为46.00%、禁食50.00%,高于对照组的41.79%、8.21%、23.08%、25.13%、17.18%、22.82%(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27.34±8.22)d,死亡率为14.00%,高于对照组的(16.17±4.11)d、3.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不佳,应充分评估危险因素,重点监护,实施相应措施预防急性脑卒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特征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4.0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135-02

急性脑卒中病程中常出现一系列应急反应,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1]。因此,早期识别急性脑卒中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并对之积极治疗,对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2]。本文回顾性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3月诊治的急性脑卒中4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急性脑卒中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扫描、MRI证实,包括急性脑出血110例、脑梗死330例;男218例,女222例,年龄38~90岁,平均(67.22±11.45)岁。排除短暂性脑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他非血管性原因造成的脑功能障碍。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4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上消化道出血首发临床表现。分析上消化道出血(观察组)与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两组急性脑卒中性别、年龄、消化道疾病史(消化性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等)、脑血管病类型、病变部位、意识情况(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禁食等之间的差异,探讨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预后。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上消化道出血首发临床表现

4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50例(11.36%,50/440),上消化道出血发生于病后1 h~7 d,平均(2.03±1.45)d;首发临床表现包括呕血或黑便症状25例,胃管中回抽出咖啡色胃内容物15例,突发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10例;50例患者中血压低于正常水平(90/60 mm Hg)16例。

2.2 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

观察组年龄≥70岁84.00%、消化道疾病史28.00%、出血型脑血管病20例(40.00%)、丘脑病变22例(44.00%)、GCS评分<8为46.00%、禁食50.00%,高于对照组的41.79%、8.21%、90例(23.08%,90/390)、98(25.13%,98/390)、17.18%、22.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见表1。

2.3 上消化道出血预后

两组患者针对原发卒中类型积极控制原发疾病,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管理血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对症支持等治疗,对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合适处理:留置胃管、给予抗酸剂(H2受体拮抗剂、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胃内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冷盐水灌注,血量大时给予输血。观察组患者住院(27.34±8.22)d,死亡14.00%,高于对照组的(16.17±4.11)d、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部位多为胃、十二指肠,少数病例发生在食道下段或空回肠,以黏膜糜烂、溃疡为重要病变形式,急性脑卒中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可达10.2%~36.2%[3-4],本文4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50例,发生率11.36%,与文献报道一致。急性脑卒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急性脑卒中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张力改变,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胃壁血管收缩,黏膜缺血,胃黏膜血流减少,氧自由基大量产生,同时在应激状态下,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破坏黏膜细胞的完整性;长期口服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加重上消化道出血倾向;部分病情严重患者使用激素治疗,亦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改变了黏膜生态,使上皮细胞延缓修复,胃屏障受损加重;脑血管病后患者处于高能消耗状态,蛋白分解加速,低蛋白血症使胃黏膜脱落加快,更新减慢,黏膜能量缺乏[5-6]。

本研究顯示急性脑卒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具有下列特征:(1)急性脑卒中并消化道出血症状多没有明显的呕血与黑便典型症状,本组表现为呕血或黑便症状20例,从胃管中回抽出咖啡色胃液12例,部分患者缺乏前驱症状,仅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突然加重12例。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发病后可出现暂时性血压升高,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后,血压下降不一定明显[7],本文出现血压低于正常水平(90/60 mm Hg)4例。(2)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与年龄大相关,观察组年龄≥70岁84.00%,高于对照组的4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与老年人的动脉硬化、胃黏膜血流减少、容易缺血、坏死、溃疡病形成出血有关[8]。病变部位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具有密切的关系,丘脑脑干部位病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更高,观察组丘脑病变44.00%,高于对照组的2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考虑和丘脑脑干网状结构与迷走神经核之间联系密切,病损扰乱正常的抑制机制导致下丘脑自我调节功能失调,引起胃壁紧张、蠕动增加,血管痉挛以及胃黏膜毛细血管瘀血、出血,胃黏膜变性或坏死,从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9]。GCS评分低时,胃排空明显延缓,胃内容物滞留,胃酸分泌增多。消化道疾病史患者、脑出血患者也均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10]。禁食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增高的胃酸得不到中和及消耗,胃黏膜失去食糜的保护,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3)预后较差,急性脑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者会迅速导致循环衰竭,加重脑损害或其他脏器功能衰竭,呕吐物被误吸而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使急性脑卒中症状更加恶化。观察组患者住院(27.34±8.22)d,死亡14.00%,高于对照组的(16.17±4.11)d、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猜你喜欢

急性脑卒中临床特征上消化道出血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护理效果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
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急性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浅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