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管护士腕带核查情况改变内科住院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的效果评价

2017-02-27陈欣欣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依从性护理管理

陈欣欣

【摘要】 目的:评价监管护士腕带核查情况对内科住院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内科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88例)和對照组(86例)。试验组除常规对护士进行腕带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的学习和培训外,将护士日常工作中腕带核查情况列为护理质控项目之一,单独进行评价和监管。对照组只常规对护士进行腕带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的学习和培训,无单独进行质控监管。比较两组患者佩戴腕带的依从性和对腕带认知情况,并分析不愿意佩戴腕带的原因。结果:试验组佩戴腕带依从性优良率(94.32%)高于对照组(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管护士的腕带核查情况能提高患者佩戴腕带的依从性。

【关键词】 腕带标识; 依从性; 护理管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2.0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089-02

正确的身份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1]。患者身份确认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腕带”又叫患者标识带,在患者住院或接受治疗时将一个不可转移的记载患者自然信息的标识带在患者腕部,以作为识别不同个体的标志。由卫生部医政司指导,中国医师协会主编的《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要求医院确定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有研究显示,在腕带身份识别制度推行过程中,患者的佩戴依从性低[2]。本研究旨在探讨监管护士腕带核查对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方便抽样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4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内科的1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住院天数≥3 d;(3)无精神及情绪障碍者;(4)同意接受调查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试验组88例,男48例,女40例,平均年龄(55.05±15.73)岁,平均住院时间(9.90±5.30)d;对照组86例,男49例,女37例,平均年龄(54.62±17.31)岁,平均住院时间(9.74±4.70)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 (1)试验组:按常规腕带使用及管理流程,在佩戴腕带前对患者进行目的、意义的宣教,佩戴后适时进行强化补充宣教。护士按常规进行腕带核查制度的学习培训,并对护士腕带核查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管,即科室由护士长1名、护理督导2名,通过巡查及抽查询问患者的方式轮流每日对护士腕带核查情况进行检查,每天至少检查20例次。当场发现未执行核对者,记扣分1次,并将每日检查情况造册登记,每月统计、评价每人的腕带核查率(被查腕带核对次数/被查次数×100%)。与科室绩效奖金挂钩,根据扣分情况及腕带核查率的高低进行相应的经济奖惩,对腕带核查率低于80%的护士重新进行腕带身份识别制度的学习与考核。通过以上措施,科室护士腕带核查率每月逐步提升。该措施执行至第3个月时,护士腕带核查率平均水平维持在90%以上。(2)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腕带使用及管理;按常规对患者进行腕带使用目的、意义的宣教;按常规对护士进行腕带识别制度的培训及护理质控管理。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为自设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状况,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文化程度、职业;(2)对腕带的认知;(3)佩戴腕带的依从性,包括:优、良、中/差三个等级,分别对应“接受”“勉强接受”“不接受”;(4)不愿意佩戴腕带的原因,为多个选项,另设其他项,可自行填写选项之外的原因。

1.2.3 资料收集方法 调查者在患者出院时,发放问卷调查表,尽量让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如因患者不识字或视力模糊,由调查者进行解释后代为填写。共发放问卷174份,收回有效问卷174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不愿意佩戴腕带的原因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中不愿意佩戴腕带的患者共17例,主要原因是认为腕带没有任何作用、携带不便、不舒适、对材料过敏等。

2.2 佩戴腕带依从性对比

采取腕带核查情况监管后,试验组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682,P<0.05)。

2.3 两组患者对腕带认知情况

对照组患者对佩戴腕带的作用和重要性持肯定态度的占28.67%,试验组患者对佩戴腕带的作用和重要性持肯定态度的占76.72%,后者明显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腕带核查制度执行的必要性

查对制度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核心制度。而腕带作为一种标识,系扣于患者腕部的贴身标识,能够有效保障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确保标识对佩戴主体的唯一性及正确性[3-4]。从护理角度出发,护理安全与患者安全息息相关,特别是对危重症、意识障碍、婴幼儿、老年人、语言及听力障碍及全身麻醉的患者,在不能清楚表明自己身份时,标识腕带具有更重要的意义[5-7]。在传统查对基础上增加标识腕带的查对,使护理查对系统更加完善、安全,是准确识别患者,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有力措施,是患者的又一道安全屏障[8]。而在治疗和护理操作中,对腕带进行查对是腕带身份识别制度的核心。

3.2 监管护士腕带核查情况是提高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的有效途径

3.2.1 巩固了宣教的效果 护士在为患者进行各种宣教时,强调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作用,但在操作时却未做规范到位的腕带核对,甚至不核对腕带,给患者造成腕带佩戴是可有可无的错误认知,传统口头呼唤姓名的核对方式已经足够了。而试验组中,护士每次操作前进行核对,印证了口头宣教的内容,即腕带佩戴的作用和重要性,所以说身体力行是最好的“宣教”。

3.2.2 深化了患者对腕带标识的认知程度 对患者进行常规的佩戴腕帶的宣教,以及患者在获取有关腕带信息时,一般对腕带的定位性质模糊,较多定位于“标志”“身份”的层面,认为腕带是“住院患者的标志”“腕带有编号,相当于住院患者的‘身份证”等。而护士在工作中每次核对腕带,体现了腕带的“识别”性质,即腕带是住院患者的“身份证”,代表自己的唯一性,便于各项医疗检查时核对,防止差错,保证安全。本试验中,试验组对腕带的认知程度高达76.72%,而对照组的认知程度仅为28.67%。

3.2.3 强化了患者的正性体验,弱化了负性体验 持“勉强接受”态度的患者更容易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将腕带丢弃或不佩戴,而这些因素主要表现为佩戴腕带的负性体验,如“我怕遇见熟人知道我住院了”“腕带佩戴会提醒我是一名患者,让我伤心”“腕带戴着不舒服”“觉得是一种人格侮辱,只有犯人和动物才这样”等。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核对腕带,强化了“佩戴腕带便于医护人员核查身份,防止差错,保证了我的安全”这种正性体验,相对弱化了负性体验;同时在病区环境中营造了佩戴腕带的良好氛围,一些想丢弃腕带或不佩戴腕带的患者会接受同病室病友的提醒:假如没有了腕带,护士不能更好地核对你的身份,万一发生差错,会有安全隐患的。个别护士在操作前未做核对,有患者会主动提出进行核对,实现了患者依从性与护士执行度的良性循环。本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监管护士腕带核查之后,其腕带佩戴的依从性高达94.32%,而对照组仅为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将护士的腕带核对执行情况纳入质量控制范畴,正确引导护理人员将腕带核查工作常规化,使患者乐于接受佩戴腕带,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腕带识别制度有效执行,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伟.护理干预对住院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4,22(9):175-176.

[2]赵妍.心血管内科临床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的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8):138-139.

[3]王莉莉,罗来福.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肢体烧烫伤病人腕带佩戴率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7):147-150.

[4]刘月玲,肖淑增.老年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52-153.

[5]张勇,袁小平,赵智华.儿科腕带信息核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6):2519-2520.

[6]丁川中,王爱莲,仇双.儿科有陪病房标识腕带佩戴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0):1891-1895.

[7]蒋利亚,王黎梅,王秀娟.住院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的调查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5,14(11):1017-1019.

[8]单亚维,杨爱玲,范丽霞,等.腕带佩戴改进及握手核对在患者腕带佩戴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4,13(3):249-251.

(收稿日期:2016-07-12)

猜你喜欢

依从性护理管理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优质护理对肺结核护理质量和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