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与货币层次的关系探析
2017-02-27雍驰
摘 要: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未来的货币不仅要有价值和贮藏的职能,更需要便捷、高效、安全的流通和交易形式,以及能在现金、存款和其它各类金融资产之间高效转换的特性,以满足人们更加多变的交易和投机需求。
关键词:电子货币 货币层次 数字货币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161-02
一、概述
货币从实物向虚拟,从商品向信用形态的发展过程,也伴随着货币层次的变化。因此本文的视角主要是从电子货币的角度入手,分析数字货币对货币层次的影响。通过归纳目前对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的相关解释,本文认为:
首先,电子货币是一类法定的,与银行账户关联的,由实物或非实物作为载体的互联网支付技术;而数字货币同电子货币具有十分类似的性质,但其更加倾向于现金,即通过加密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唯一性,并可以脱离账户进行价值的实时交割转让;同时相比于现金的匿名性,数字货币可以完整地记录整个交易过程,进一步地可以实现可控的匿名性。但目前如比特币、以太坊一类的私人组织发行的虚拟货币不属于数字货币的范畴,应归为数字虚拟资产或商品。
其次,两者至少具有四个相同点,即法定性、安全性、高流动性、低成本性(包括直接交易成本和间接监管成本)。
以及三个不同点:
(1)发行机制不同,部分电子货币并非由中央银行发行,而数字货币由央行统一标准,并由其授权单位进行担保。
(2)匿名性不同,数字货币需要明确所有人、交易方和交易行为,所以可以实现完全的透明性,进而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和风险可控性。
(3)可控性不同,因为电子货币基于银行账户,因此对这类货币的流通和监管倾向于间接性的监管,而数字货币法定效力和透明性更高,因此通过对支付这种最底层经济活动数据的有效统计和分析,能够进一步提升对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监管,甚至为追讨非法交易和违规使用资金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层次的影响分析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信用机制尚待发展,现金的使用比例仍然很大。因此目前我国主要是M0、M1、M2三个层次。
通过对1987年到2015年间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数据分析,得到图1、图2。
由于电子货币具有比纸币及其辅币等信用货币更高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从微观主体的持币行为来看,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的交易需求,比如通过卡基、数基电子货币可以实现即时的转账交易;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人们的预防和投资需求,比如使用信用卡不仅可以实现即时的交易,也能提高这部分资金的利息使用。因此可推断,它将对一部分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具有替代性。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流通中的现金供应量在狭义和广义货币的占比M0/M1、M0/M2上升明显;随着我国现代支付系统的迅速发展,特别是1993年国务院启动“金卡工程”,使得以银行卡为代表的电子货币明显增加,而这一时期及以后,这两项占比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另一个角度来看,电子货币具有极高的转换性,可以促进着货币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转化,使得较低层次的货币相对减少,而较高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相应有所提升(参看图2)。
这里选取M0/M2、(M1-M0)/M2、(M2-M1)/M2作为研究对象。1987-2015年,我国GDP和M2年均15%2及0%左右的增长率,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和对货币的需求、以及货币的供给呈现十分明显的增长。有基于此,结合上图可以看出,在这一过程中,M0/M2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该层次货币的转化效应较大。(M2-M1)/M2呈现上升趋势,由于(M2-M1)主要是各类型的存款,即准货币,基于上述关于微观主体的持币行为,可以推断,可能更多的货币通过账户形式转换为活期或其它类型存款,实际上,早期的各类型定期存款,如存折和企业定期存款变现相对困难,但随着各类票据、借贷记卡和三方支付的出现,也使得这种变现也变得相对容易。而(M1-M0)/M2的趋势相对复杂,这并不能说明(M1-M0)这部分以活期存款为主的货币向更高层次货币的转换不明显,而是由于电子货币的替代效应使得M0减少而(M1-M0)相对增加,因此这一层次的转化还需要在未来更深入的加以讨论。
三、数字货币对货币及货币层次影响的可能性分析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一样,具有高流动性和转换性等特点,因此对货币层次的影响将可能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将对流通中的现金具有更高的替代效应。数字货币的现金特性,使得其有可能成为纸币、硬币之外另一种进入流通领域的现金形态,实际上,由于它能够使得现金和活期存款能够灵活的转化,出于投机需求,公众更愿意持有可以生息的活期存款,因此在这个层次影响相对更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6年数字货币研讨会上的表示,数字货币将会在今后一段时期同现金共同存在。因此不排除数字货币会同时与纸币和硬币存在,而可能只是在流通中现金的占比和用途的不同。
二是将对不同层次的货币具有更高的转换效应。一方面,由于数字货币具有更高的变现能力,因此能使活期存款和现金的转换更加高效,甚至在这类型的货币供应量统计中,需要重新定义一种新的货币层次;另一方面,经过央行授权和監管,一些机构可对数字货币与纸币、硬币、各类存款进行转换的认证,而使得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货币的转换效率在可控的范围内跟高,进一步提升社会总体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的监管性。
三是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考证。首先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具有极高的刚性,而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占比较低,所以这一层次的影响有限。其次,数字货币对流通中的现金虽然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但出于公众的使用偏好粘性、价值的即时转让性及匿名性等特质使得现金在一些日常的小额支付、灰色交易中仍然使用较多;而大额实时支付早已不再采用现金作为结算。因此基础货币现有的存量部分仍然有较高的刚性需求。所以,虽然数字货币在未来的居民日常生活、单位商业往来中的使用前景广阔,但其对基础的影响应主要在增量部分,而存量部分的影响仍然有限。
四、结论、不足及展望
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数字货币是在电子货币之后,将可能出现的另一种更先进的货币形态,它的出现将使得现有的货币层次划分变得更加模糊,为未来的货币和经济研究开启更新的篇章。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存在理论分析不够严谨,事例引用不够准确,结论不够完善等不足。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将进一步提升理论基础,结合实例分析,加强结论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虽然数字货币会否替代纸币尚无定论,但数字货币的发展将会为我国货币供应和管理,经济发展和监管带来更大的促进,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BIS. Digital Currencies[R].2015
[2] Bank of England. Central Banks and Digital Currencies——Speech by Ben Broadbent[R].2016
[3] Black,F.,Banking and Interest Rtes in a World Without Money,in Journal of Bank Research [J],Autumn, pp.8-2002
[4] Solomon.E.H.Virtual Money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5] Y.V.R'eddy.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Electronic Money [R],Reserve Bank of India, Mumbai. 2002
[6] 蒲成毅.數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2(5):81-89
[7] 王永红.数字货币技术实现框架构想.中国金融,2016(08)
[9] 周光友,邢哲.电子货币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冲击效应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25(3):52-62
[10] 周光友.电子货币发展与存款货币创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m.财贸研究,2010(6):90-96
[11] 蔡制宏.数字货币发展状况、可能影响及监管进展.金融发展评论,2015(03)
[12] 朱阁.数字货币的概念辨析和问题争议[J].价值工程,2015(10)
[13] 谢平,石午光.数字加密货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金融研究2015(01)
[14] 米晓文.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与政策[J].国际金融,2016(4)
[15] 李根.论数字货币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商,2016(10)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
[作者简介:雍驰(1985—),男,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支付结算]
(责编: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