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晒参·同心饽饽
2017-02-27丛青
丛青
蒸晒参
“关东山,三宗宝,人参貂皮鹿茸角”,从这首歌谣中可以看出,在东北的宝物中,人参排在第一位。满族称人参为“沃尔霍达”,就是百草之王的意思。人参也称“棒槌”,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满族认为人参有大补的功效,有“坚筋骨”的作用。满族很早就了解人参的价值,并且善于采挖人参。女真时代,青年努尔哈赤带领人们采挖人参,除了自用,还将人参作为重要商品,到当时开设的马市上换取铁器、食盐、布匹等物。满族中的老年人喜欢用人参泡制“人参酒”,认为适度饮用一点人参酒,能起到强身健体、祛除多种疾病的作用。药膳“人参炖野鸡”,具有活血、养心、补元气、强身健体等作用。药膳“人参炖猪蹄”,有强身健体、滋润肌肤的作用。满族的许多食品、药品中,都用到人参。
人参非常宝贵,但新鲜的人参不易储存,时间一长就会腐烂变质。早在女真时代,满族前身——女真人就发明了“蒸晒参”。一个老讷讷偶然的失误,歪打正着,解决了这个曾经长时间困扰女真人的难题。
事情是这样的:努尔哈赤起兵之后,设立了黄旗、白旗、红旗、蓝旗四旗,后来又增设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四旗,共八旗。八旗兼有军事、行政、生产三种职能。八旗兵平时参加劳动生产,战时从征打仗。八旗兵里有个刚刚成年的小伙儿,家中有个双目失明的老讷讷,母子俩相依为命。一天,小伙儿在山上发现几棵人参,他用红线拴住人参茎叶,抽出腰后别的硬木签子,把几棵人参仔细地刨挖出来。又到附近弄来桦树皮、青苔,将青苔放到桦树皮上,将挖出的人参放到青苔上,覆上原土,用桦树皮细心卷起来。小伙儿回到家中,刚刚打开桦树皮卷,取出几支鲜人参,雄壮的出征鼓角就急促地响了起来。小伙儿匆匆忙忙将人参放到家中堆放着新鲜嫩芸豆的木桌上,和老讷讷告别一声就跑出家门,没来得及说挖到人参这件事。讷讷是个非常勤劳的人,虽然眼睛失明却总是摸索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刚才,老讷讷正摸索着摘回来一些新鲜的嫩芸豆,准备蒸好后晒成干芸豆。她将木桌上的芸豆划拉起来,连带着把人参也当成芸豆了,一起放到锅里蒸熟,再放到盖帘上晾晒。一年后,小伙儿征战回来,老讷讷取出干芸豆,准备用猪肉炖了犒劳立了战功的儿子。在老讷讷取出的干芸豆中,小伙儿发现一年前挖回来的、原以为早已腐烂了的几支人参,变成了干参,而且放了一年多也没变质,感到非常惊喜。一问,才知道老讷讷把鲜人参当成嫩芸豆给蒸了又晾晒了。小伙儿将这件事儿报告给努尔哈赤,并呈上干参。努尔哈赤接过干参,连声称赞这个办法好,并把这种干参命名为“蒸晒参”。
经过努尔哈赤的提倡,蒸晒参这一人参保存方法被大力推广,迅速普及开来。女真人从此将需要长期保存的新鲜人参蒸晒成干参,这样人参的用途就更加广泛了。
同心饽饽
满族在大年三十儿吃过团圆饭后,家家剁肉馅儿,和面擀皮儿包饽饽。饽饽要包成元宝形,煮熟了吃,满族称这种饽饽为同心饽饽。年三十儿半夜子时、正月初一早晨,家家户户都吃同心饽饽。
关于同心饽饽,有一个流传久远的传说:女真时代,有一年,长白山一带,成群结队的大野猪袭击村屯,闹得人心惶惶。一个名叫阿克占的勇士挺身而出,带领乡亲们同心合力,终于驱散野猪群并捕获多只野猪。当阿克占与乡亲们拽着几爬犁野猪回到村里时,恰好是大年三十儿的晚上。大家庆祝胜利,点起火把,高高兴兴地用面粉和面擀皮儿,把野猪肉剁碎为馅儿,包成小元宝大小的饽饽,用大锅烧开水煮熟。大家一边吃一边说笑,庆贺亲人团聚,欢度除夕之夜。因为这种安宁祥和的气氛是阿克占勇士率领大家同心合力换来的,所以称这种饽饽为“同心饽饽”。
从此,每到大年三十儿晚上,满族都包同心饽饽:小麦面粉用温水和好,揉成面团,再揉成长长的圆柱形,揪成剂子,擀成一个个圆形薄皮儿;新鲜猪肉、盆栽芹菜剁碎,加葱花、姜末、精盐、花椒面、猪骨汤等调成馅儿;以皮儿包馅儿,捏成元宝形;大锅水烧到翻花开后,加点精盐,将同心饽饽倒入锅中,其间,用筷子不时搅动;再次开锅后,往锅里点少许凉水,再开再点,连续三次,即可煮熟,捞出装盘,就着绿色的腊八蒜瓣儿,蘸点儿清酱、米醋食用。
后来,围绕同心饽饽,又形成一些习俗。饽饽的馅儿用猪肉,是女真时代用野猪肉的延续。用芹菜,因“芹”与“勤”同音,“勤”有“勤劳”“勤俭”等意义,与“坐吃山也空,手勤不受穷”“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人勤地不懒”“人勤土生金”等谚语一样,体现满族崇尚勤劳、勤俭的美德。另外,芹菜中所含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有去除油腻的功能。饽饽包成元宝形,摆放在盖帘上,要横看竖看都成行,寓意財路四通八达。正月初一煮饽饽,要用红杏条当柴火,一是“杏”与“兴”同音,取喜兴、高兴、兴旺的意思。二是红杏条的火焰很旺,起锅;火苗呼呼的好像在欢笑,喜庆、吉利。饽饽煮到漂上水面时,男主人要问:咱家的小日子起来了吗?女主人要回答:起来了!连续问答三次,寓意新一年的日子能红火起来,富裕起来,表现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特约责任编辑 李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