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专题测试
2017-02-27李慎中相炜
李慎中+相炜
一、单选题
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图1反映了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A.逐渐增强 B.逐渐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2.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
A.逆城市化现象 B.工业化水平下降
C.城市规模萎缩 D.农业人口增加
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其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图2为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据此完成3~4题。
3.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
A.东部与东北 B.东部与中部
C.中部与西部 D.东北与西部
4.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低的原因可能是:
A.水资源丰富 B.农业发达
C.地形平坦 D.人口与产业过度集聚
我国东部某城市正在研究打造多条贯穿城市的“通风廊道”,引导城外凉爽、干净的空气流入城市中心。廊道包括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主要由该市知名公园和大片绿地组成的一级通风廊道。图3为计划中的5条通风廊道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廊道多为西北—东南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A.原有公园与绿地分布的限制
B.城市主导风向的变化
C.城市规划中的街道走向
D.楼层高度变化决定
6.通风廊道在改变城市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
①提高城市交通通达度 ②减轻雾霾污染程度 ③利于城市住宅区开发 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图4为我国西南某城市2001年和2011 年同时段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气温,单位为℃)。据此完成7~8题。
7.据图判断:
A.2001年甲地可能为工业区
B.2011年乙地可能为绿地
C.2011年城郊热力环流更强
D.2011年城郊最大温差为9℃
8.该城市2001—2011年:
A.由中等城市发展为大城市
B.城市空间形态没有变化
C.城市的辐射集聚功能减弱
D.人口和工业向郊区迁移
二、综合题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 2 151.6万人,比上年未增加了36.8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 818.6万人。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北京的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压力。2015年7月,北京市决定: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将在通州区建设市行政副中心。图5为通州区区位示意图。
(1)推测北京市迁移部分城市行政功能的原因。
(2)分析通州区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区位条件。
(3)对于通州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建设,有专家认为各行政部门应集中布局为宜,也有专家认为分散布局为宜。你赞同哪种意见?试说明理由。也可另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答案:1.C 2.A 3.C 4.D 5.B 6.C 7.A 8.D
9.(1)缓解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压力;提升北京首都的职能;优化北京市行政服务职能;促进京津冀一体化的协同发展等 (2)位置条件:位于京津两地的中心位置,便于服務京津一体化;交通条件:区内高速公路、机场众多,临近天津港等;距离条件:靠近北京城区,便于与北京联系 (3)答案一:赞同集中布局 理由:行政中心的职能是提供行政服务,集中在一起更方便;答案二:赞同分散布局 理由:行政中心功能多,集中在一起会加剧交通拥堵,增加环境压力;答案三:合理布局,功能类似、关联大的部门适度集中,关联不大的适度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