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杆管理在输血医学管理中的应用*

2017-02-27邱艳刘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年1期
关键词:标杆血液指标

邱艳 刘江

标杆管理在输血医学管理中的应用*

邱艳 刘江

标杆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目前作为质量持续改进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对标杆管理的概念、标杆管理在医疗卫生行业和输血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为推进标杆管理在输血医学领域的作用,提高输血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标杆管理 医疗卫生 输血医学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起始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它与企业再造(Business Reengineering)、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5种管理工具中,标杆管理的应用最广泛,位居榜首[1]。

最初,标杆管理被用来与同领域的竞争者比较绩效和生产成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系列完整的定义,由一种定量的方法转变为针对不同组织机构间的相似功能进行对比,根据比对结果进行纠正的定性的方法。目前,作为质量持续改进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标杆管理的应用因应用领域、比对范围、数据收集方式和分析方法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特点。在医疗卫生行业几乎涵盖了整个医疗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目前已被应用于输血医学领域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势必对提高输血管理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1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的概念

标杆管理创建以来的演变发展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使其定义具有多样化的特点。1992年,G.J Balm首次将标杆管理定义为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1]。

目前,公认的标杆管理的概念是指把本机构的生产率、质量、服务以及生产过程的效益与区域内或者国际先进同行的最佳实践方式进行连续系统的比较分析,结合自身情况对最佳实践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改造,实现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是一个以最少成本获取最佳执业实践的过程。它具有结构化、连续性和合作性的特点。其最基本的原则是确定值得比较的执业点,即标杆,之后以此为基准不断地“测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成为最优秀者。标杆管理不是单纯的指标比较,而是在将自己的关键指标与先进同行的持续比对基础上,获得最佳实践经验,并以此调整机构改进策略的强有力的管理工具。标杆管理也不是一个有明确开始和结束时间点的项目,而是为了持续改进和提升,对一流机构的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进行持续测量和评价,持续寻找最佳实践体系的方法过程。因此,标杆管理不能仅局限于对关键指标的比对,而是在关键指标比对基础上发现最佳实践系统方案。

标杆管理的关键优势在于它与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相整合,因此,它既可用于内部质量管理,也可用于外部质量评价。标杆管理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多个组织协作基础之上。完整的标杆管理通常有五个步骤,详见图1。

图1 标杆管理实施的一般步骤

标杆管理通常有四种类型:①内部标杆管理:是传统的比对模式,目的在于评价机构经济实力。主要针对关键性因素的评价。它适用于大型的机构,如综合性医院进行内部标杆管理。内部比对效率快而又经济,不需要考虑各项活动的保密条件,随时可以进行。②竞争标杆管理:是以竞争对象为基准的标杆管理,主要目的是在成本开支、产品和服务方面发现与最佳竞争者之间的差距。但由于竞争者的信息不容易获得,这类标杆管理的实施有很大的限制性。③执业标杆管理:以行业领先者或某些企业的优秀执业操作为基准进行标杆管理,合作者可以相互分享信息。④流程标杆管理:以最佳工作流程为基准进行标杆管理,而不是执业实践[2]。

实施标杆管理通常采用三种模式。①哨兵站点模式,从数量有限的站点进行数据收集,通常是手工收集;②机构发起的标杆管理,是由一个机构最先发起并确定感兴趣的指标,之后在成员内进行数据收集、处理、比对等一系列标杆管理程序;③区域标杆管理,指一个地区或国家标杆项目,以国家或地区的规模使用电子数据库采集、连接、分析和传送数据,常规终端进行数据的上传和服务改进。一般可以先启动最有效且可持续的哨兵站点模式,之后过渡到最理想的区域模式[3]。

2 标杆管理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

在医疗卫生领域,标杆管理是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执业表现与标准化的工作目标进行全方位评估和比较的有力工具。医疗卫生行业的标杆管理主要涉及医院、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系统三个领域。

在医院,标杆管理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7世纪各医院对死亡率的比较,现在通过监测医学服务过程的各项指标关注医学服务全部进程。对临床护理过程的比对指标主要包括:平均住院天数(Average Length of Stay,ALOS)、感染率、并发症率、肿瘤转化率、成像和检测结果周转时间、医疗差错、手术部位感染、病人满意度、再入院率和临床实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控制医疗成本、管理质量风险和满足病人期望的需要下,部分国际组织和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相继开展了绩效评价项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通过医院质量改进绩效评估工具(Performance Assessment Tool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Hospital,PATH)项目,对全球医院的绩效进行评估和比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于2001年建立的医疗卫生质量指标(Health Care Quality Indicators,HCQI)项目,重点关注医疗卫生质量的评估内容和方法,其长远目标是设立一系列指标,用于参与国家之间的比对,树立标杆,开创提高OECD国家医疗卫生质量的新途径。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开发了一系列比对指标,用来测量医院内外服务的质量、安全、效果和效率,并且还进行了一系列建立在指标比对基础上的研究。法国的服务质量与安全改进指标(Indicators for Improvement of Service Quality and Safety,IPAQSS)项目和医院感染报告(Nosocomial Infections Dashboard)项目均是针对医疗卫生机构各项指标的比对项目;2009年10月法国国家联邦癌症中心(National Federation of Cancer Centres,FNCLCC)发布了针对20家癌症中心关于放射疗法的专业实践的比对分析结果。2001年,英国的医疗服务机构开展了名为“关怀的本质”的比对项目,目的在于提高护理水平[1]。机构间的比对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了有用信息,为医院高效经济地实现运行目标提供了指导方向。在控制和减少费用的同时,提高了医院医疗质量、看护能力和病人的满意度。

公共卫生服务的标杆管理集中在公共卫生服务研究(Health Service Research)领域,该领域主要探讨人们如何获得公共卫生资源,花费以及所能达到的效果。因此,比对结果对如何管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是否向其提供财政支持提供最有效的依据。采供血机构的执业比对属于该范畴。

医疗保健系统标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一个国家的医疗保健制度对人口健康的贡献。瑞士联邦社会保险局在2000年11月发起过一个名为Emerge Project的项目,目的是提高医疗保险覆盖医院的医疗水平[1]。

在我国,标杆管理已广泛的应用于医院绩效管理和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5]。2005年,卫生部第一次将医院绩效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写入《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2006年、2007年在全国开展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卫生部也明确地将绩效管理与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医疗安全、医院服务等一起作为对各级医院的重要考核与评价指标。

3 标杆管理在输血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输血医学领域的标杆管理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主要涉及采供血过程、血站运行、血浆制品、临床输血检测、临床合理用血和血液安全等方面。实践证明,标杆管理在获得更多可靠的临床用血信息、避免不合理用血、提高血液利用效率和血站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未来还会在血液需求预测、质量监控、流行病学研究、成果比较、成本资源配置、市场、教育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3]。

亚太血液联盟(Asia Pacific Blood Network,APBN)把推进标杆管理作为其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各成员按照共同商定的评价血液管理体系的指标上传各自的年度管理和采供血业务数据并进行比对,比对的指标包括患者用血安全、献血者满意和安全以及机构运行有效性等[6]。通过国际间执业平行比对和信息交换,不仅确定了输血服务活动中最适宜的管理方式;也通过分享其他成员的解决方案,提高各成员的执业能力;并将关键性问题制定白皮书发布,在全球推广。随着标杆管理工作的深入实施,APBN开发了低成本高效益的对标工具用来处理输血实践各环节产生的大量的多样性的数据;同时,还定位全球,实现了APBN相关数据库的信息具备与欧洲血液联盟(Europe Blood Alliance,EBA)同类大数据环境进行比对的战略转移[7]。借助标杆管理这一工具,APBN实现了帮助联盟成员提高输血服务机构工作效率和降低工作成本,全面提升本地区输血质量管理水平的目标。

另外,部分国家的血液机构针对输血质量管理的不同方面开展了不同种类的比对项目。从1998年开始,为保证血液质量与安全,英国国家血液中心(National Blood Service,NBS)与血袋制造商建立血袋质量核对分析机制,所有血液中心统一使用标准化的血袋质量报告表,并用统计分析软件和质量控制图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对质量问题鉴别确认后,联合制造商共同解决,有效降低了血液污染率和破损报废率[8];2001年,NBS联合医院制定了血液库存管理方案(Blood Stocks Management Scheme,BSMS),通过网络数据管理系统实体监控血液供应链中血液库存和发放情况,并将血液库存水平的性能数据实现连续完整的同业互查,促进血液库存管理的改进,优化合理用血[9]; 苏格兰国家输血服务中心2002-2006年开展的“Better Blood Transfusion Program” 标杆管理项目,使红细胞利用率减少了10%,成效显著[10];芬兰红十字血液中心自2002年开始,联合医院利用标杆管理优化血液利用,成功缩小了输血实践方面的差距[11];澳大利亚的研究者为优化临床输血实践,从2004年到2005年随机抽取18家医院进行临床输血率的比对工作,参照大量各类有关输血实践和不合理用血的案例,通过交流比对成果和标杆管理进行持续监督,帮助成员医院发现临床输血实践中的不良事件,并推荐适当的措施帮助比对成员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持续提高临床输血管理质量[12]。

4 思考展望

我国输血医学领域的标杆管理起步较晚。2010年,大陆174家采供血机构曾开展过一系列经济管理类指标的比对,目的在于对现行的血液实际成本进行初步匡算,为澄清社会讹传的“血站暴利”一说给予数字支持。但前期实践只注重数据的收集整理,对数据的真正来源和意义分析及利用不够重视,加上采集单位覆盖面大,难以对结果分层次地提出更有计划性的改进建议和执业实践指导,使标杆管理被简单的限制为对数据的比对,对于比对结果只注重数据本身,忽略了标杆管理的真正价值在于分析优秀执业的产生过程,确定最佳实践经验,并进一步推广到到血站运营的实践运作上,以此促进参与者的文化和结构的改变。另外,标杆管理的贯彻落实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渐进过程,新的管理理念的贯彻落实也需要一个同业人员认知接受的过程,不能指望在短期内就达到明显的效果。而前期只收集了一年的数据,缺少一个连续完整持续有效的数据收集、整理、发布和利用的完整体系。这些导致实施标杆管理的真正意义无法体现。

就输血医学领域来说,成功的标杆管理活动应具备以下基本要素:①高层管理者能够意识到实施标杆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接受新观念,改变陈旧思维方式的坦诚态度,愿意与合作者分享信息,致力于持续的标杆管理,能够为其提供人财物的支持;②对比对过程有明确的定位,对采供血机构运作和改进要求有充分的了解,能够从现有业务中识别出未被充分利用的潜能价值,有能力把机构的运作与质量目标和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③采用正确的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和目标设定指标并不断修订,使指标明确,具有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在对最佳实践的识别鉴定、采纳和应用的过程中,理解标杆管理的真正价值是对比对结果的应用创新,而不是指标数据本身,也不仅仅是对外来观点的复制模仿;④建立参与者愿意分享信息数据的保障机制,如共同签署保密协议,不向参与者索要敏感数据,未经许可不能分享所有者信息等。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标杆管理是提高输血管理水平的一项有效途径,选择适宜恰当的评价指标,可以实现输血实践过程的标准化和最佳化,对血液生产效率和质量以及临床输血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1 Amina ET,Marie L,Philippe M,et al. Benchmarking. A Method for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Health[J]. Healthc Policy,2012,7(4):101-119.

2 邹晓徽.标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医学,2005,11(9):68-70.

3 Apelseth TO,Molnar L,Arnold E,et al. Benchmarking: applications to transfusion medicine[J]. Transfus Med Rev,2012,26(4):321–332.

4 Eiff WV.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and Best Practice Management: In Search of Health Care and Hospital Excellence[J]. Adv inHealth Care Manag,2015,17:223-252.

5 杨明莹,贺加,李佳等.标杆管理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81-82.

6 邱艳,刘江. 亚太血液联盟:亚太地区输血事业共同发展的交流平台[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7),786-788.

7 张莉 邱艳 大数据时代的输血质量管理[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6):513-518.

8 N. Beckman,G. Nicholson,M. Ashford,et al. Blood pack fault monitoring [J]. Vox Sanguinis,2004,87(4),272–279.

9 J. F. Chapman,R. Cook. The Blood Stocks Management Scheme,a partnership venture between the National Blood Service of England and North Wales and participating hospitals for maximizing bloo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 Vox Sanguinis,2002,83(3):239–246.

10 McClelland B. Clin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information for transfusion practice[J]. Transfusion,2007,47(S2):137S-141S.

11 MakiT. Optimizing blood usage through benchmarking[J]. Transfusion,2007,47(1):145S-148S.

12 Hans Gombotz,Peter H. Rehak,AryehShander,et al.The second Austrian benchmark study for blood use in elective surgery:results and practice change[J]. Transfusion,2014,54(2):2646-2657.

R197.32 R457.1

A

1671-2587(2017)01-0001-04

2016-12-20)

(本文编辑:王红梅)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1.001

*本课题受2012年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卫生人才专项(京卫人字[2012]22号,2013年北京“215”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专项基金(2013-3-101)资助

100088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邱艳(1967–),女,山东烟台人,主任技师,博士,主要从事输血医学研究,(Tel)010-82807770(E-mail)13681201834@163.com。

刘江,男,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输血医学管理研究,(E-mail)public@brcbc.sina.cn。

猜你喜欢

标杆血液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超越自我,全新一代宋再树10万级SUV价值标杆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争议光伏标杆上网电价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