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二孩“绑架”了老人的退休生活

2017-02-27陈嘉

金秋 2017年17期
关键词:程先生绑架托儿所

文/陈嘉

别让二孩“绑架”了老人的退休生活

文/陈嘉

看着幼儿园和小学门口越来越多的“银发家长”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人们不禁要问:从什么时候开始老人成了照顾孩子的“主力军”?与此同时,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二孩”还要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带吗?由于社会观念的变化需要时间,所以“老人育儿”的现象短期之内不会改变,而随着许多老人的年龄增大,照顾“二孩”难免会力不从心,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暑假来临,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们更加忙碌,安排好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成为老年人既快乐又沉重的“负担”。

老人成了育儿“主力军”

从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累并快乐着”成为许多二孩家庭最大的感受。

又是一个工作日的早晨,刚过7点,64岁的老史开始忙着照顾两个外孙女起床。姐姐玥玥今年8岁,妹妹玘玘1岁4个月,都是离不开大人照顾的年纪。姐妹俩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每天早晨7点半就要出门上班,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几乎全靠姥姥老史和姥爷老张二人照顾。

早饭是老张提前准备好的,算着女儿和两个外孙女起床的时间,清汤面在锅里刚刚煮好。两个孩子在餐桌旁坐稳,可老张和老史却忙得脚不沾地。老张先得喂玘玘吃饭,老史给两个孩子扎头发。两个孩子吃完早饭,老张就得送玥玥去上英语培训班。这个暑假玥玥报了3个二课培训班,老张基本就成了玥玥的专职司机。老史负责照顾玘玘,除了照顾玘玘的起居,还要完成女儿每天给玘玘制订的教育计划。中午午休后,陪着玘玘到小区附近玩一会儿,大约下午5点,老史带着玘玘去买菜。老两口一天基本上就围着两个小孩转了。

老张和老史的身子骨还算硬朗,老张又会开车,这让女儿女婿都深感幸运。否则的话,小两口真的无法想象,这几年该怎么面对二孩的生活。但是玘玘离上幼儿园还有近两年的时间,在女儿家已经待了整整7年的老两口,慢慢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他们想休养调整一段时间,女儿红霞也理解父母亲的苦衷。红霞说,有时候看到老人不舒服却忍着,当女儿的也挺心疼,可一想到找保姆增加了经济负担,也就犯了难。

调查发现,近八成的老人密切参与了二孩的养育。带完一个还要带一个,这种“三年又三年”的带娃生涯,对老人们来说的确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市民秦先生坦言:他们年纪大了,非常的辛苦,带两个孩子,等于绑架了他们的老年退休生活。

因为离儿子家里有段距离,60岁出头的秦先生周一至周五在儿子家带孙子和孙女,周末回自己家。孙女只有11个月大,总爱黏着他,会走后更是一刻离不开人,秦先生连中午做饭的时间都有限,只能在周末提前做好包子或饺子冻在冰箱里,午饭时简单热一下。夏天还能抱孙女出去晒晒太阳,天一冷怕孩子冻着,只能天天闷在家里。

“自从开始带孙女,我这一年才打过3回麻将。”秦先生比画着说,他惟一的爱好就是打麻将,但照顾孙女挤占了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闲一会儿还要休息,那点儿小爱好只能放弃了。秦先生说,为了锻炼身体,他原来一直在跳广场舞,现在没有时间,只能晚上出去一圈,跟着别人跳个十几分钟。

“二孩”必须由老人带吗

含饴弄孙固然是一种幸福,但对很多带孙辈的老人来说,也不一定有能力挑起“育儿主力”这副“担子”。现在对于“二孩”有需要的人群集中在75后、80后和少数90后,其中75后、80后的父母们许多都已年逾花甲,有的甚至已经70多岁了,在帮助他们照料过“一孩”之后,虽然对“二孩”也十分期待,但在育儿方面确实是“有心无力”了。

对于职场女性石丽而言,准备要二孩时,她最担心的不是是否养得起孩子,而是孩子由谁来带的问题。石丽家庭是典型的双职工家庭,大宝出生时,一直由婆婆帮忙带大,但是二宝要出生时,双方父母都表示自己年纪大了,无力照顾隔代子孙,石丽最先想到找保姆,但是问了一圈各类家政公司发现,高昂的保姆费是她之前未曾料到的。

“专职带孩子的保姆,24小时全天候的一个月要五六千元,只带白天的也要三四千元。而且,人家是只带孩子不做饭、不收拾屋子,换句话说,我还得给她做饭。”石丽说,与高昂的保姆费用相比,更让她放心不下的是雇保姆能否带好孩子。石丽和爱人也不放心将家和孩子交给保姆。最终在几次家庭会议后,经不住女儿、女婿的软磨硬泡,老人终于同意帮忙带二孩。

经了解,不少职场女性都有生二孩的意愿,也都十分认可生二孩对家庭的重要意义。但是一想到孩子生下来必须要老人帮忙带,那些家中老人不具备看护条件的只能选择放弃。“生了孩子后,母亲的产假只有几个月,而孩子最早也要等到2岁半以后才能上幼儿园。没有全家总动员帮忙带孩子,妈妈们就只有辞职回家带娃这条路。”

石丽告诉记者,现在,她白天要应付单位的各种工作,晚上要带两个孩子,在这期间还要注意家里老人的情绪波动,以防老人因为疲于带孩子而产生抱怨的情绪及身体的不适。“这种精神上的压力是无法用钱来解决的。”

托儿所能否“重出江湖”

让孩子得到细致的照顾,得到成长的陪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谁来承担这个任务,却成了一道难题。在生育二孩的家庭当中,有的爷爷奶奶身体好还能帮着带,但很多时候爷爷奶奶已经精力不济,甚至也需要照顾,让“生了二孩谁来带”的矛盾,成为困扰育龄夫妇的大问题。从调查来看,这样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因此解决3岁以下幼儿的抚育问题成了“二孩时代”急需解决的难题。这其中,开办托儿所的呼声也渐渐高涨起来。

程先生今年70岁,老伴章女士也已经68岁了,女儿刚刚生下二孩,这对程先生老两口考验不小。程先生说,他们老两口是双职工,女儿出生后不久就进了托儿所。而眼下已经没有这样接收几个月至3岁的托幼机构了。程先生感叹,现在退休带外孙和外孙女,比他们当年又上班又带女儿还累,因为那时单位办的托儿所替他们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

据程先生介绍,我国解放以后,很多妇女选择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走上工作岗位,为了解决妇女的后顾之忧,当时不少企业、教育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开办了托儿所。托儿所接收从几个月至4岁的婴幼儿,并备有育婴室,女职工在工作间隙可以到托儿所哺乳孩子。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企业开办的托儿所渐渐与企业分离,街道办事处、教育部门也陆续停办了托儿所,托儿所淡出了市民的视线。

市民王女士认为,二孩时代,75后、80后的二孩,若仍要父母看护确实有些力不从心,如果能够开办一些育婴机构,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生育二孩家庭的后顾之忧。

不少受访者也表示了与王女士一样的期盼。他们希望让托儿所或类似托儿所一样的机构“重出江湖”。他们同时表示,政府职能部门也要做好托儿所的监管,还要减少托幼服务的成本,使之成为让家长放心的新型托幼机构,为减少和排除生育二孩的后顾之忧起到很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程先生绑架托儿所
乡村的乐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忙托儿所(1949—1957)
MRN幼儿园&托儿所
节日里的托儿所
毛泽东指导苏区开办托儿所
程先生和鱼
探究《长恨歌》中作者巧设程先生痴迷照相的原因
从“外行”练起
论《长恨歌》王琦瑶四十年情爱
港书商亲笔信让“绑架”谣言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