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一样的丁香

2017-02-27文/雁

饮食保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蒲桃武则天香料

文/雁 子

不一样的丁香

文/雁 子

丁香,中药名。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首先,有两种植物,都叫丁香这个名字。作为香料和中药用的丁香,和用于观赏的丁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

(1)观赏用的丁香(Syringa),是木犀科丁香属的植物,在中国春天开各种颜色的花,生活并原产于中国的温带,不能用来做香料和中药哦。歌里唱的丁香花不是图上这个哦。

(2)而我们吃的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植物,香料用和中药用的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热带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群岛上。现在网上流传的拉丁学名Eugenia caryophllata是错误的,正确的是Syzygium aromaticum 。

调料用和药用的丁香是热带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及其周围岛屿。丁香本身是两性花,人们说的公丁香和母丁香,不是学术概念,也没有性别之分,而是在香料的干货市场上根据外形特征,而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而已,在植物学上的解释如下:

公丁香,指的是没有开花的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桃金娘科蒲桃属)花蕾晒干后作为香料。

母丁香,指的是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桃金娘科蒲桃属)的成熟果实,也是晒干后作为香料使用。

丁 香

丁香,又名“鸡舌香”,在古代,它曾为治疗口臭立下过汗马功劳。

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权时曾充任文学侍从,他自恃长像仪表堂堂,又满腹诗文,理应受到武则天的重用。可事与愿违,武则天一直对他避而远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了一首诗呈给武则天以期得到重视,谁知武则天读后对一近臣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之后,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

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药,由于其形状像钉子、有强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西汉古尸手中就曾握有丁香。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们常把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而把成熟的果实称为“母丁香”,其用法与用量基本相同。

丁 香 功 效

【性味】 辛,温。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纲目》:“辛,热。”

【归经】 入胃、脾、肾经。

《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四经。”

【功能主治】 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

《药性论》:“治冷气腹痛。”

《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

《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

《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

《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

《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

《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

《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

《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

《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

《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猜你喜欢

蒲桃武则天香料
“离猫为你守四方”——《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中的武则天
MYTH AND MECHAS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再见热夏
香料之王
——香草传
重庆火锅香飘世界
蒲桃枝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弹幕大军快来为本王保驾护航!
蒲桃(六)
为武则天守陵的61尊石像为何都没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