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患者移动健康管理研究现状
2017-02-27王晶晶
何 芳 王晶晶
社区患者移动健康管理研究现状
何 芳 王晶晶
社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低,缺乏专业指导,可能导致自身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个现状,对社区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为患者提供专业医学知识,促进社区患者的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方面。移动健康管理是一种创新的、成本低的监测技术,具有高便捷性、隐私性、应用轻便型等[1]特点。基于移动监护的社区健康管理系统,评价个体的健康状况,控制疾病危险因素,及早开始预防,大大改善个人健康[2]。本文旨在总结移动健康管理在社区患者健康方面的应用与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现报道如下。
1 移动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个体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3个组成部分[3]。移动健康即在移动通信技术上,采用手机、个人掌上电脑(PDA) 等可移动电子设备,提供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等卫生服务、管理患者个人相关信息[4]。以实现“健康传感终端,移动通信平台,健康服务的联合”,从而提供实时、连续、长期的健康服务[5]。移动健康管理是利用无线网络通信设备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的一种健康管理模式。
2 社区移动健康管理的内容
2.1 进行健康水平监测 健康管理需要时刻关注个体健康状况的变化[1,6],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主观自我监测,这一阶段的主体是患者,强调服务的个性化,健康管理鼓励用户自己采集、管理、共享健康信息,建立属于自己的健康档案[7]。即患者通过自己阅读一些健康管理的书籍和健康指标,增加患者自身的健康知识,使其具备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基本能力,患者自身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患者对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视和管理。二是利用移动设备对患者进行客观监测,这一阶段主体是移动设备,移动设备通过监测患者的客观健康,得出科学的、准确的患者身体指标数据,为患者建立个人电子档案,医师会依据患者档案以及得出指标的变化来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给患者提供专业的意见,护士根据意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患者可根据医师和护士的建议进行自我管理及护理。
2.2 为患者提供专业意见 移动健康管理技术运用无线网络将移动终端和医疗机构、健康专家等医疗卫生资源联系在一起,医疗企业用户(医药企业、医疗保险、医疗机构)不再单一地直接与患者、医师线下接触[8],而是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该平台主要依托健康管理专家为各种人群提供健康体检、体检评估、预防干预、临床干预和慢病跟踪等全健康管理过程。同时医师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发表自己对患者案例的建议,以找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干预。护士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提出适合患者健康的护理干预措施,而患者则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医疗企业用户、医护人员直接联系,患者在获得专业观点与建议的同时,有效节省时间与金钱,提升了医疗资源使用的便捷性与可及性。
3 社区移动健康管理的方式
3.1 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是移动健康管理方式的实施载体。在疾病预防、疾病监控、慢性病自我管理、健康促进、提高治疗依从性等卫生保健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9]。2003年起,随着手机的广泛应用,移动医疗的概念应运而生,它强调通过使用小型、可随身携带、无线计算机或通讯仪器等,来满足医师、护士及患者对健康信息服务的需求[10]。它在疾病预防、疾病监控、慢性病自我管理、健康促进、提高治疗依从性等卫生保健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移动电话的普及是可穿戴设备及APP健康应用程序发展的前提条件,因体积小巧、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有利于社区患者在活动空间变换的同时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3.2 患者监测装备 患者监测装备主要指可穿戴的计算设备,泛指内嵌在服装中,以随身佩带物品形态存在的电子通信类设备。此类设备可以被使用者舒适地穿戴并起到延伸感知、监测状态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11]。近年来,可穿戴设备形成了一个新的互联网发展市场,有利于医疗健康的设备开发,如血糖仪、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12]。这些可穿戴装置通过获取体外数据(运动状况、运动距离和运动量等)和体征数据(心率、脉率、呼吸频率、体温、热消耗量、血压、血糖和血氧、激素和体质指数、体脂含量等)[13],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和健康指导。可穿戴设备方便携带,具有低负荷、可移动操作、使用简便、支持长时连续工作和无线数据传输等特点[14]。社区患者可将其作为配饰进行佩戴,不受活动空间、时长的制约。
3.3 移动健康程序APP 移动健康程序APP是移动健康管理内容的主要体现,针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每天进行健康信息推送,做到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依托健康服务平台为医师和护士提供行医辅助、同行交流、病情检测、健康管理。它主要集中于个体健康评估、慢病管理、健康咨询、智能健康预警、用药指导等患者类业务[9],居家患者能够获得详细特定的专业健康知识,以此来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近年来,APP种类层出不穷,不同的APP推送的健康知识存在差异,降低了软件的可信度。移动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短而且健康管理类移动APP的研究尚不充分,宣教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直观性[15],多以长篇文字叙述为主,在阅读时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患者对知识的学习和接受。部分患者对APP认知度低,故此种形式在社区患者健康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推广存在一定的难度。
4 小 结
移动健康管理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能满足广大群众对日常健康状况的监管,还能作为就医时患者历史健康信息的来源[16]。其利用无线网络设备形成一个多方参与的健康服务平台,通过可移动设备,进行医疗健康服务,拉近了医患双方的距离,扩大了医疗服务的范围。患者可随时随地监测自身健康状况,便于进行自主健康管理。但作为一个新兴的健康传播与维护媒介,其发展中还依靠更多的法律约束和保护机制。目前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对无线设备的认知度和使用率较低的群体,今后需要增强移动健康管理的可操作性,使其设备和程序更加简便和富有人性化,使其能够服务于更多患者,此外,加强移动数据中健康相关内容的科学性,以提高移动健康技术的可信度与专业性[17-19],依托社区移动健康管理提高其服务质量的统一性,以此来促进其在社区健康服务中被广泛应用。
[1] 陈丹心.浅谈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建设[J].现代医院,2014,14(10): 151-152.
[2] 韦凤伶.个人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3] 唐雪峰,关旭静,吴先萍,等.2014年四川省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49(7):591-594.
[4] 陶婧婧,乔 韵,严惟力.移动健康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2):88-90.
[5] 姚志洪.跨入移动健康时代[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4,35(5):1-7,42.
[6] 胡建平,高晓飞,刘 娟,等.移动互联网医院信息安全与监管平台[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2(1):14-19.
[7] 张博文,金新政.移动健康的特点与展望[J]. 中华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5(5):463-465.
[8] 张博文,金新政.移动健康管理研究[J].中华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13(1): 41-44,50.
[9] 王婧婷,王园园,刘砚燕,等.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94-997.
[10]张合华,孙永樯,赵玉虹.移动医疗健康需求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 35(5):8-13.
[11]毛 彤,周开宇.可穿戴设备综合分析及建议[J].电信科学,2014,30(10):134-142.
[12]韩晓丹,金新政.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研究[J].中华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2(5):459-462.
[13]何疆春,李田昌.移动健康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转化医学杂志,2016,5(3):174-177.
[14]颜 延,邹 昊,周 林,等.可穿戴技术的发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5,34(6):644-653.
[15]王婧婷,王园园,沈 闵,等.白血病移动健康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可用性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4):485-490.
[16]薛 方,王 丽.基于安卓平台的居家老年人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9):17-20.
[17]金新政,陈 阳.移动健康总体解决方案[J]. 中华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5(5):450-453.
[18]张 叶.美国移动健康新趋势[J].中国药店,2015,16(3):48-50.
[19]宗文红,周 洲,刘月星,等.我国十二五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考[J]. 中华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2(2):196-201.
(本文编辑 冯晓倩)
450052 郑州市 河南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何芳:女,本科在读
王晶晶,女,硕士,讲师
郑州市科技局2014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郑科技[2014]1号-20140902);2013年度河南省高等院校重点科研计划项目(13A320444)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6.010
201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