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播期、播量对济麦22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2017-02-27娄华敏徐久飞庄倩梅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济麦基本苗播量

周 伟,娄华敏*,徐久飞,庄倩梅

(1.临沂市种子管理站,山东 临沂 276000; 2.临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 临沂 276000; 3.临沂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山东 临沂 276000)

不同播期、播量对济麦22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周 伟1,娄华敏1*,徐久飞2,庄倩梅3

(1.临沂市种子管理站,山东 临沂 276000; 2.临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 临沂 276000; 3.临沂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山东 临沂 276000)

为充分发挥济麦22在鲁东南地区的产量潜力,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济麦22的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和单产均有显著影响,对穗粒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播量的增加,穗数显著增加,穗粒数减少,千粒重明显降低,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研究认为,在鲁东南地区,济麦22最适宜的播期是10月5—15日,最适播量是180万~240万·hm-2。

播期; 播量; 济麦22; 产量及构成因素; 影响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一系列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应用于生产,但由于对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不够,许多品种的高产潜力未被充分表现。适宜的播期和播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不仅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群体质量,而且对小麦的抗寒性、抗倒伏等稳产性状也有较大影响。由于不同生态环境、地力水平、品种特性等因素的差异,研究人员开展了许多关于播期和播量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刘和平等[1]研究认为,播期对济麦22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而对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谢家琪等[2]研究表明,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随播期的推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刘万代等[3-4]研究指出,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并且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播期。

济麦22自2007年引入临沂市开展试验示范和高产攻关以来,显示出较强的抗逆性、适应性和较高的增产潜力,且高产稳产,是临沂市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本试验旨在探讨济麦22在鲁东南生态气候条件下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于临沂市兰陵县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经播前取土化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01.3、25.8和109.4 mg·kg-1。本试验选用超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分别开展播期、播量两因素比较试验。

播期试验分5期播种,分别为10月5、10、15、20和25日,每期播种基本苗为220万·hm-2。播量(基本苗)设4个水平,分别为120、180、240、300万·hm-2,10月10日播种。小区面积32 m2,重复3次,每小区内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地段定点,并标记5株调查株高。最后实收10 m2折算产量。除试验处理因素外,其他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管理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对济麦22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看出,播期对济麦22生育期影响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春季起身期之后生育时期有所推迟,但影响不大。起身期推迟1~4 d,拔节期推迟1~3 d,抽穗期推迟1~3 d;10月5—15日播种的小麦在同日成熟,10月20日之后播种的小麦成熟期推迟2~3 d,但均为适期正常成熟。

表1 济麦22不同播期的生育期 月-日

2.2 不同播期对济麦22群体动态变化的影响

表2表明,相同播量条件下,随着播期的推迟,济麦22号的冬前群体、拔节期群体均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667 m2穗数则先增后减,分蘖成穗率呈先增后降又增加的态势。10月5—15日播种,冬前群体适宜,个体健壮,达到壮苗标准,分蘖成穗率高,667 m2成穗较足;10月15日之后播种,冬前群体明显减少,特别是播期推迟至10月20日之后,麦苗冬前生长时间短,个体发育差,有效分蘖时间不足,冬前群体不足,严重影响单位面积穗数,且春季分蘖较多,多为无效分蘖,过多地消耗了养分;10月25日播种的处理冬前分蘖很少,冬前群体严重不足。

表2 济麦22不同播期处理的群体动态变化

2.3 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对济麦22的株高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播期对济麦22的株高影响较大。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逐渐变矮,相邻播期处理的小麦株高相差0.5~2.2 cm。

图1 不同播期处理对株高的影响

从图2看出,随着基本苗量增加,植株基部节间过长,株高明显增加,基本苗300万·hm-2处理小区的株高最高,抗倒性降低,后期出现倒伏现象,倒伏面积达到10%,造成显著减产。

图2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株高的影响

2.4 不同播期对济麦22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3看出,10月5—15日播种,济麦22号产量和产量结构变化不明显。10月15日之后播种,随着播期推迟,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减少,产量也显著降低。特别是10月20日之后播种,冬前群体不足,靠春季分蘖成穗,667 m2成穗不多,穗粒数略少,粒重明显减小,造成减产。总的来说,播期对济麦22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对穗粒数的影响相对较小。播期在10月5—15日时,可获得足够的穗数和稳定的穗粒数,以及较高的千粒重,产量三因素更为协调。

表3 济麦22不同播期处理的产量和产量结构

从实际产量看,10月10日播种的小麦单产最高,达到9 833 kg·hm-2;其次是10月15日和10月5日播种的小麦单产,分别为9 430、9 285 kg·hm-2,而另外2个播期处理减产显著。说明在10月5—15日播种,较易发挥济麦22的产量潜力,过早或过晚播种均降低其产量。

因此,济麦22在鲁东南地区适宜的播种时期是10月5—15日,最迟不宜晚于10月20日,南部县区可选在适期稍晚,北部县区可选在适期稍早。

2.5 不同种植密度对济麦22群体动态变化的影响

根据品种的分蘖成穗特性确定适宜的播量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充分发挥品种增产潜力、提高抗逆能力并夺取高产的关键。由表4可以看出,随着基本苗增加,济麦22冬前群体、春季拔节期最大群体和667 m2穗数显著增加,基本苗120 万~240万·hm-2处理的分蘖成穗率基本无差别,基本苗300万·hm-2处理的分蘖成穗率明显下降。基本苗在120万~240万·hm-2范围内,济麦22整个生育进程的群体发展动态、结构较合理,个体生长健壮。基本苗超过300万·hm-2的冬前群体较大,春季分蘖过大,无效分蘖偏多,起身、拔节期群体偏大,个体发育较差,小穗、小花退化严重,导致穗粒数明显减少,并且田间通风透光性差,造成后期倒伏较重,粒重显著降低而减产。

表4 济麦22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群体动态变化

2.6 不同种植密度对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5可知,随着播量的增加,穗数显著增加,穗粒数减少,千粒重明显降低,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基本苗180万·hm-2处理的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产量最高,分别比240万、120万和300万·hm-2处理增产0.5%、3.5%和11.3%,除基本苗180万和240万·hm-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产量是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提高。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基本苗为180万·hm-2时,产量结构协调,容易获得较高产量水平。

表5 济麦22不同种植密度的产量及结构

3 小结与讨论

不同播期对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有所差异,产量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最终的小麦产量。李令伟等[5-7]研究认为,在播量一定的条件下,小麦的千粒重与小麦的产量关系更加密切,是影响小麦产量最重要的因素。

不同播量对小麦个体的分蘖、成穗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小麦的群体结构和产量。李豪圣等[8]研究认为,在中等或较低肥力的地块,提高济麦22的穗数是实现增产的有效方法,而在中高肥或高肥地力条件下,应更加注重千粒重的提高。因此,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地力条件,应选择适宜的播期和播量,并在栽培技术中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增加成穗数或粒重达到高产。

本研究发现,播期对济麦22的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和单产均有显著影响,对穗粒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临沂市生态气候条件下,济麦22适宜的播种时期是10月5—15日,在此范围内,产量三因素协调,较易发挥济麦22的产量潜力,与李豪圣等[8]研究的鲁南地区适宜的播期是10月8—14日一致,但最迟不宜晚于10月20日。因为播种过晚会导致不能形成冬前壮苗,造成成穗不足、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而产量不高。种植密度会造成小麦温光等生态条件的差异,从而影响小麦群体质量。在适期播种条件下,济麦22的适宜种植密度应掌握在基本苗180万~240万·hm-2,采用精量播种技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适宜的产量结构,达到高产目标。

[1] 刘和平,程墩公,郭钢. 不同栽培措施对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1(10):42-45.

[2] 谢家琪,李金才,魏凤珍.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349-5350.

[3] 刘万代,陈现永,尹钧,等.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豫麦49-198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3):464-469.

[4] 李金才,卫尹钧,魏凤珍.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J]. 作物,2005(5):662-666.

[5] 李令伟,崔丽娜,杨连俊,等.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2):83-85.

[6] 张学品,高海涛,段国辉,等.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粒重形成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182-186.

[7] 马小凤,栾春荣,周振元,等.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4-106.

[8] 李豪圣,宋健民,刘爱峰,等.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5):243-248.

[9] 马瑞,康明辉,范黎明,等. 小麦品种花培5号适宜播期、播量试验[J]. 河南农业科学,2009(10):64-65.

[10] 屈会娟,李金才,沈学善,等. 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9,35(1):124-131.

(责任编辑:张瑞麟)

2016-12-12

周 伟(1980—),农艺师,硕士,从事种子质量管理、新品种试验展示及作物栽培研究推广工作,E-mail:weizhou324@163.com。

娄华敏,高级农艺师,从事种子管理与推广工作,E-mail:huaminl@126.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219

S513

B

0528-9017(2017)02-0246-03

文献著录格式:周伟,娄华敏,徐久飞,等. 不同播期、播量对济麦22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2):246-248.

猜你喜欢

济麦基本苗播量
不同播量对小麦品种天麦119 适应性的影响
播期和播量对春小麦银春10号产量的影响
山东“袁隆平”的麦田人生
山东“袁隆平”的麦田人生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济麦60
不同播量对新麦26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济麦22”亩产与种植面积皆创全国第一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