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海拔环境下轻型车常温冷起动排放控制

2017-02-27徐金辉张鹏飞马希利

汽车电器 2017年1期
关键词:催化器标定排放量

徐金辉,张鹏飞,马希利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吉林长春 130012)

高海拔环境下轻型车常温冷起动排放控制

徐金辉,张鹏飞,马希利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吉林长春 130012)

通过分析研究高海拔环境下大气压力对汽车排放性能的影响,结合发动机电控标定在排放中的优化内容,提出改善整车高海拔环境排放性能的措施。

高海拔环境;发动机电控标定;常温冷起动排放

高海拔地区内燃机燃烧状况差,产生的排放污染物将增多。但目前中国在轻型车的排放法规执行的为欧洲标准,并未对海拔进行要求,而平原环境下的排放结果不能真实地反应高原地区运行的排放性能。中国境内海拔高于1 500 m的面积约占我国总面积的27.02%。为弥补不足,在制定的国Ⅵ排放法规中,已经增加了高海拔排放控制的要求。

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不同海拔高度对汽车发动机的影响,研究发动机电控排放标定过程中的工作内容,通过分析实际高海拔的排放结果,进行发动机电控标定优化,验证数据优化后的排放水平。

1 高海拔对汽油机排放物的影响

随着海拔升高,气压下降、空气密度降低,导致进入气缸的空气质量减小,进气负荷减小,而发动机的平均指示压力与负荷成正比。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指示压力直接影响发动机功率。即海拔升高,汽油机功率下降,燃油消耗率上升,污染物排放量增加[1]。

另外,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含氧量也随之减少,在海拔0~5000m范围内,每升高1000m,大气中含氧量约减少11%~12%。由于含氧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燃油喷入气缸内进行雾化、扩散时,燃油分子与氧分子碰撞的机会减少,分解、氧化过程变慢;同时,由于含氧量低,使燃油点火和燃烧可利用的氧气量减少,再加上压缩终点的压力、温度降低等综合影响,使内燃机不能点火或点火延迟、起动困难,也将导致整车的排放性能下降。

为了得到高的热效率,现代汽油机的压缩比已非常接近发生爆震所容许的最高限度。而在高海拔环境,由于进气压力低,汽油机产生爆燃的倾向减少,点火角并未处于最佳状态,点火角效率相对下降,也会增加油耗,增加污染物排放量。

2 发动机电控排放标定

发动机电控开发过程中,优化整车在排放循环[2]中的污染物排放量是一项关键指标,主要关注以下内容。

2.1 起动、起动后与暖机阶段

该阶段三元催化器还未起燃,是发动机排放量最大的时候。标定控制的目标就是尽量减少发动机的原始排放,需要在保证起动安全的前提下,调整起动和起动后的相对空燃比,使其在起动后尽快到1。发动机转速的上冲大小也需要调整,要求不超过稳态怠速转速的300~500r/min,在保证起动安全的前提下可没有转速上冲。

在保证燃烧稳定,即不出现失火现象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定程度的稀燃,即将闭环前的空燃比控制在大于1的水平,以降低THC和CO。

2.2 三元催化器加热功能

三元催化器的起燃需要一定的温度,一般在300~ 350℃。为了让三元催化器尽快起燃,更快地达到高转化效率,需启用催化器加热功能。在没有电加热等其它外在加热条件下,三元催化器温度的升高主要来源于废气的热量。三元催化器加热的目的,实际就是提高废气热量,通过提高废气温度或废气流量来实现。主要手段如下。

1)提高怠速转速,可以直接提高废气流量。

2)推迟点火角,可以提高排气温度(燃烧推迟,部分燃烧在排气门打开时仍在持续,排气温度较高),通过调整转矩预留实现。

3)控制相对空燃比,无二次空气时采用稀混合气,使用二次空气时,可采用浓混合气在三元催化器中继续燃烧的方式,通过空燃比协调实现。

提高怠速会引起油耗增加,且提高不合理会带来更多的排放物,反而对排放不利。更改点火角和空燃比会影响怠速稳定性和车辆起步能力,需综合平衡。

2.3 催化器最佳空燃比窗口

一般在空燃比0.99~1的范围内,废气经过三元催化器后,3种排放物可同时达到最低水平,该空燃比范围为最佳空燃比窗口。但对于不同的三元催化器,其最佳的空燃比范围不同,且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三元催化器逐渐老化,最佳空燃比窗口也会缩小。排放标定优化的目的,就是找到催化器的最佳空燃比窗口,并使之同时满足新鲜和老化催化器。

发动机电控系统对催化器的最佳空燃比窗口控制和调节,是通过空燃比的闭环控制实现的。如果系统没有进入闭环控制,调节空燃比无意义。系统通过氧传感器反馈的电压,与参考电压(相对空燃比=1)比较,通过PI控制产生修正因子,另外通过控制将修正因子在偏浓一侧保持一定时间,可以使混合气空燃比相对于1有一个小的偏移,使其在催化器的最佳空燃比窗口内。

2.4 过渡工况

过渡工况产生的空燃比变化也影响排放,一般要求波动范围在0.9~1.1范围内。当超出此范围或者空燃比偏浓或偏稀时间过长时,可能在排放结果中有所表现。

2.5 空燃比开环

排放过程中的工况点可能会进入全负荷加浓或零部件保护加浓,主要在郊区100~120km/h循环。加浓会导致HC和CO瞬间排放量剧增,在标定优化过程中,需尽量避免导致排放劣化的开环加浓。

2.6 二次空气泵控制

由于高海拔时空气密度低,二次空气泵进气量较小,故此时需要调整二次空气泵工作时的空燃比,使空燃比处于最佳范围。

2.7 废气再循环控制

在高海拔时排气背压降低,废气再循环控制阀EGR两边的压差较小,导致EGR流量减小,故此时需要进行废气再循环补偿。在标定过程中,设置EGR阀随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开度增大,减少高海拔受EGR影响的NOx排放。在EGR系统中,点火正时的需求随EGR浓度而改变,为优化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点火正时需随EGR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3 排放试验分析

以一辆搭载自然吸气多点喷射汽油机的轻型车为试验对象,装备二次空气泵,无废气再循环系统。在标准环境下整车达到国IV排放水平。

按照车重法加载汽车滑行阻力,不考虑高海拔环境对汽车滑行阻力的影响[3]。

3.1 排放摸底结果

在具备认证资格的试验室进行排放试验,分别进行海拔0 m及海拔1 500 m的欧IV排放试验,排放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海拔排放摸底结果

通过摸底试验结果可得出,平原环境下常温冷起动排放合格的整车,在高海拔环境下排放无法达到标准要求,需对整车进行优化,以满足要求。

3.2 排放结果分析

在海拔0m时2次排放的秒采如图1所示。高原排放秒采图见图2。

图1 海拔0m的排放秒采图

图2 海拔1450m排放秒采图

从图1可以看出,2次排放过程中,排放物高点出现在起动、起动后及暖机阶段(3种排放物排放量大)和高速大负荷阶段(CO排放量大)。在催化器完全起燃后及过渡工况中,排放量正常,催化器的空燃比窗口正常,且整个过程未进入开环工况。以此作为基础,对比分析海拔1500m的排放异常点,通过优化标定数据,使高原排放满足欧IV标准要求。

从图2高海拔排放秒采图可以看出,该车型在高海拔环境的排放物高点亦出现在起动、起动后及暖机阶段(3种排放物排放量大)和高速大负荷阶段(CO和HC排放量增大)。在催化器完全起燃后及过渡工况中,排放量正常,催化器的空燃比窗口正常。

不同海拔排放试验的CO排放量对比见图3。高海拔环境下CO的排放量较低海拔环境排放量少。整个高海拔排放试验过程中,CO表现优于低海拔环境下,不需进行数据优化。

图3 不同海拔排放试验的CO排放量对比

不同海拔排放试验的HC排放量对比见图4。在高海拔环境下,起动、起动后及暖机阶段的HC排放量一致,高速大负荷阶段排放量增加,需对此部分进行优化。

图4 不同海拔排放试验的HC排放量对比

不同海拔排放试验的NOx排放量对比见图5。图5中NOx秒采值对比可以看出,高海拔排放异常点出现在起动、起动后及暖机阶段,需对此阶段进行数据的优化。

图5 不同海拔排放试验的NOx排放量对比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针对高海拔环境的优化位置为起动、起动后及暖机阶段和高速大负荷阶段。

3.3 数据优化分析

3.3.1 进气量修正

由于在高海拔环境下,空气密度偏小,节气门开度相同时,进气量相对减少,通过节气门开度的修正可以保证高原环境下发动机进气量。

3.3.2 空燃比修正

高海拔环境下,二次空气泵气量减少,需调整二次空气泵开启时的空燃比控制,使二次空气泵工作时空燃比达到最佳值。控制策略如图6所示。

图6 二次空气泵工作阶段空燃比控制策略

按照上述控制策略,最终计算燃油喷射时间,确定喷油量。

对比在二次空气泵工作时,平原排放试验过程中的空燃比与高原环境下的空燃比。

起动、起动后及暖机阶段不同海拔环境空燃比对比见图7。从图7可以得出,在起动、起动后及暖机阶段,在二次空气泵工作时间段内,高海拔环境下的空燃比与低海拔环境的空燃比有较大差异,导致空燃比偏离最佳区域,调整此部分的空燃比,可以降低此阶段的排放。

起动10 s的空燃比对比见图8。起动后10 s左右,高原空燃比(1.55)较平原空燃比(1.48)稀,所以将发动机冷却液温度20~40℃之间的空燃比修正值加浓(0.13至0.1)。

图7 起动、起动后及暖机阶段不同海拔环境空燃比对比

图8 起动10s的空燃比对比

起动20 s的空燃比对比见图9。起动后20 s左右,高原空燃比(1.41)较平原空燃比(1.71)浓,将发动机冷却液温度20~40℃之间的空燃比修正值减稀(0.3至0.083)。

图9 起动20 s的空燃比对比

同理,在21s左右,空燃比减稀(0.2至0.035)。

图10 起动28~49s的空燃比对比

起动28~49 s的空燃比对比见图10。在起动后28 s至49s左右,高原空燃比与平原空燃比相差不大,不再调整该部分空燃比。

起动49 s后空燃比对比见图11。在起动后49 s以后,高原空燃比较平原空燃比稀,在发动机冷却液温度20~40℃之间的空燃比修正值加浓(-0.060/-0.12调整至-0.018)。

图11 起动49s后空燃比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MAP表的标定方案如下:将原MAP数据表2变更为表3。

表2 原标定MAP

表3 新标定MAP

3.3.3 转矩损失修正

在高海拔环境下,发动机的泵气损失及排气背压小于平原环境,需修正此部分转矩差异。通过高海拔及平原台架测试,得到同一款发动机在不同情况下的发动机泵气损失差异,按测试结果修正发动机泵气损失。

3.3.4 开环修正

不同海拔环境高速大负荷阶段空燃比对比见图12。从图12中看出,发动机空燃比控制进入开环加浓,导致后阶段的HC和CO排放量增加。通过取消排放试验过程中高速大负荷阶段开环加浓控制,可以减少此部分的污染物排放量。

优化方式为将动力加浓转速放开,由704r/min变更为8160r/min,且将此时间限制为30s,可以避免车辆在排放试验过程的高速大负荷阶段进入开环加浓工况。

Cold Start Emission Control of Light Vehicle in High Altitude Environment

XU Jin-hui,ZHANG Peng-fei,MA Xi-li
(Products Development Department,FAW Co.,Ltd.,Changchun 130012,China)

Thisarticleanalyzestheatmosphericpressure’seffectonvehicleemissioninhighaltitude environment.Combined with the emission optimization in engine calibration,a method to improve emission performance in high altitude environment is proposed.

high altitude environment;engine calibration;low-temperature cold start emission

U463.6

A

1003-8639(2017)01-0015-04

2016-06-22

徐金辉(198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发动机电控系统开发和标定工作。

猜你喜欢

催化器标定排放量
催化器封装衬垫接口位置对OBD 诊断的影响
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气车三元催化器防拆诊断措施
一种催化器储氧量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预计2020年全球碳排放下降7%,跌幅创二战以来的纪录!
轻卡前视摄像头的售后标定
一种轻卡前视单目摄像头下线标定方法
满足超低NOx 排放标准的紧凑耦合SCR 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对于废水排放相关分析
使用朗仁H6 Pro标定北汽绅宝转向角传感器
CT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