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影视资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7-02-26王悦欣

关键词:影视语言文化

王悦欣

(河北大学 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中文影视资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王悦欣

(河北大学 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到语言知识的同时,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中文电影和电视剧有着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资源,鲜活的语言场景和背景资料为留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本文通过对中文影视的特质和适合文化传播和语言教学的内容与机理的阐释,提出了中文影视资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和策略。

中文影视;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汉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有着自身的特点,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相对比较难。“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它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把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要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重点,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建构主义认为,“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之一,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即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影视为实践这样的途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影视是一种很特别的艺术样式,融会诸如文学、绘画、音乐、建筑、摄影、雕塑于一体,天文地理、时事政治、人与自然无所不包,融社会历史和现实,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它本体构成的综合性、运动性、真实性和传播的大众性等特点都在诉诸视听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许多收获。影视语言多采取挑战大众对某些词汇或事物的传统理解的方式,以类似“旧词新解”的手法来增添剧情的幽默色彩,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延伸人的视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而且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往往语言自身不能解决,需要通过语言以外的材料和知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电影无疑是很好的切入点。

一、中文影视资源禀赋与文化特质

影视与社会、影视与政治、影视与大众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视呈现出这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精神面貌和善恶标准。中文影视吸纳了中国文化的观念,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为基础,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外在的主要体现在用中文讲述中国人的历史生活故事,内在的特质主要是讲述故事中蕴涵的理念及价值。中文影视通过蕴含着人类共同情感和追求的传统故事,成为了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知识内容广博丰厚。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是人学”的话,影视艺术亦然,他们都是要表现人的,再现和表现人的情感、人的行为、人的故事,而人物的语言、思想和文化等都直观直感地展现出来。中文影视溶入了人类学、哲学、逻辑学、文艺学(文学、音乐、戏曲、艺术等)、地名学、民俗学、考古学、民族学、人文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表现范围广阔,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科学、技术、军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内容无所不包。例如《开国大典》《西安事变》《长征》等可以进行对中国历史的思考和回顾;通过《忠诚》《黑脸》等对现实的检验和思考;通过《李四光》《横空出世》等对科学和科学家进行了解;四大名著的电影使他们了解中国的人文学科知识等等。这些优秀的电影以作品中的场景、故事和人物为载体,将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和精神内涵传播开来,学习者可以自行比较和发现文化差异。

二是语言表述特色鲜明。影视中的语言,即人物对话,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凝练性、灵活性和客观性,而且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往往言简意赅。因此,影视语言表现力更丰富、更强,具有语言教学的功能。影视中各个阶层人物语言的呈现,加上肢体语言、语音、语调伴随语言出现,容易体会语言表达的特定意义、礼节和表达的艺术,掌握词语在不同的背景中的意思。例如《我爱我家》《临时家庭》《家有儿女》,还有《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私人定制》《泰囧》这些喜剧影片用幽默俏皮的语言对世俗风情、社会弊端进行了讽刺和批判。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表现出中国传统的人本主义思想,无论在你看来是否儒忠,内里表现出来的爱心足以感动几许人心。这部影片运用了北京特有的京味幽默。例如当姚远和北雁一起给父老乡亲送祝福的时候在公交车上有这样一段对话:

北雁:“这车开得真稳,跟坐奔驰似的。”

姚远:“比奔驰舒服,奔驰能直腰站着不碰头吗?”

北雁:“那不光这个呀,还有咱公交专线呢!”[2]

两人用调侃的方式将奔驰和公交车做了比较,表现出了北京人特有的小市民的幽默。将北京方言,北京人的风趣、热情、无奈而又积极憧憬未来的风貌,集中反映出来。电影《不见不散》中轻松诙谐的台词深深吸引着留学生,不少学生甚至能将里面的一些幽默台词如:“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鼻孔迎接光明。”脱口而出。

特别是冯小刚的贺岁片,每部必有一句流行语: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大腕》

非诚勿扰——《非诚勿扰》

打死也不说——《甲方乙方》

做人要厚道!——《手机》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天下无贼》[3]

这些流行语最能敏锐反映时代和社会心理的变迁,是时代生活在人们语言中的折射,是人们思想和情感的流露。

三是还原现实场景鲜活。影视将音乐、服装、舞蹈、画面、文学、绘画、建筑、雕塑等以电影独特的手段自然、生动地将时间和空间重新排列组合,给语言的展示和运用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例如《英雄》《卧虎藏龙》《锦衣卫》等。电影制作者选用有代表性的呈现方式,把熟悉的生活场景以合理的、新鲜的、典型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可以从中读到文化的含义,读到历史的场景。《小玩意》描写水乡苏州恬静的生活场景,细致可爱的手工泥娃娃、竹制品、木制玩具,浸染着简朴浓郁的民风民俗,自然地折射出中国农民安宁、自足、踏实的生活态度;《神女》刻画了一个旧上海处境悲惨的风尘女,反映了落后旧社会形态中多数人的无知和迂腐;《马路天使》通过对茶馆、澡堂、妓院、小酒馆、小吃摊的展现,把妓女、歌女、报贩子、剃头匠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成功地勾画了那个年代的人情、人性、命运和文化、社会、历史。这些鲜活的场景对于中国文化的展现都是无意识的自然流露。《万家灯火》通过乡下亲戚来上海一个小家庭避难,刻画了最具民族特色的、生活化的、饱含伦理亲情的中国文化在普通百姓中最地道、最民众化的存在。在这部电影中,上海的弄堂、艰难的历史处境、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等等都是陪衬,注重亲情伦理的精神内核时时刻刻跃升为主题。

四是文化传播特质优越。中文影视作品可以呈现中国文化价值观。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以人为本、荣誉和忠诚,和谐、社会及家庭责任、相互尊重等中国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通过影视剧得到了一定的传达。例如关于家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和谐的根本。《喜宴》讲述了中国父母盼望在美国的儿子结婚生子,在西方的环境,借由年老父母强烈而单纯的愿望,做儿子的忠孝情义,呈现了非常完美的一种动人的、温厚的、东方的感觉。而在细节上,一件件从大陆带来的贵重首饰,装满美金的红包,那热闹非凡、铺张浪费的中国式婚宴,令人惊诧的无休止的闹婚,传达出了中国文化的面貌。《小城之春》古典的诗意与人感情上“发于情,止乎理”有着某种含蓄的呼应,个性化地展现了“人性与理性的冲突”。牺牲与救赎的《金陵十三钗》;平凡的人物、不平凡温暖的《桃姐》;直面民族伤痛,洞悉苦难中的人性《一九四二》等,都从不同方面表达出中国文化。《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中国美食来描写与美食密切相关的亲情、乡愁和自然景观等。《三峡好人》通过呈现出很多空间景观自由的因素,灵活地叙述表达情绪、感情状态和内心体验。影片《洗澡》中大明的坚持隐忍、二明的纯粹、老刘的善良执拗,都能从老刘和大儿子大明之间矛盾和老屋拆迁的剧情中领会新旧文化的冲突,也能使学生能通过澡堂里熙熙攘攘的众生相感受到老北京市井的温情。中国武术或功夫影片曾经风靡世界,体现出中国的武侠文化、佛教精髓、家国情怀和爱情故事,也昭示道德、人性、仁爱、正义、善良、诚信的价值取向。

五是紧跟时代特色明显。每个时代的电影有着不同的风格,展现各个时代的特点。20世纪的许多电影《芙蓉镇》《老井》《阳光灿烂的日子》《变脸》《红河谷》等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各种奖项,有着时代的烙印。在展现中国本土特色的电影中,陈凯歌的一系列电影,如《黄土地》《边走边唱》,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活着》《我的父亲母亲》等,展现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朴素而又唯美的感情。这些影片分别从不同角度将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戏曲文化等运用一定的电影语言和表现意象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红高粱》以孩童的视点回忆“我爷爷”与“我奶奶”,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系列电影,展示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现状,在中西文化冲撞中开掘人性,生动形象地描写家庭的解构和重组,并在表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差异与隔膜中探讨各种伦理道德关系。最近新拍摄的《叶问3》《百鸟朝凤》《欢乐颂》《美人鱼》《一度PAPI酱风波》《三打白骨精》《捉妖记》《老炮儿》《师父》《山河故人》《一把勺子》等影视片,反映历史、文化、现实、环境、人类忧虑、人生多面的正视、人性深度、成长艰难的直视、对现实暗处的表现、鼓励向上的坚守、实现精神的全家欢、个性创造的魅力等现实的主题。

可见,中文影视运用汉字、语音、图像、文化背景等手段,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多角度来接受语言信息,同时能够观察非语言交际模式,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声音暗示等,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交流、对话、引导、启发和互动。

二、中文影视资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施

美国芝加哥公立学校曾做过研究,不用电影资料和用电影资料的效果在不同领域从10%到35%的提高。而且对于学习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尤其明显,因为对电影产生的强烈兴趣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潜移默化喜欢上语言[4]。而且电影是学习者了解文化的一个窗口,电影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着不同文化、不同人群的价值观念。影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丰富性,极有助于学习者对所学汉语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文影视有着如上所述的禀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能适时、恰当运用中文影视,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解决语言的实际应用问题,更能缓解学业压力,对留学生在他国留学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做好教材的编排设计。影视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并作为一门课程呈现,就要对所涉及内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编写不同等级教材。教材也需考虑固定的词汇、语法项目、合适的练习题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历史、文化、语言、生活、地理、艺术、戏曲等专题,每个方面涉及的影片可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和文化背景选择,在课程设计中会在每个专题中备选多部影视作品。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教学的效果和新作品的产生,及时更新。最近《新华字典》也要拍成电影,我们对此也充满期待。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针对每个专题都选取了十部以上的备选作品,每部影片也都争取相关电影专业人士建议,有些影片已经过了教学实践的检验,影片从内容到语言比较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以后的研究可以更加细化,划分教材的层次和等级,根据各个不同阶段的学生情况编制教材。这是以后研究的方向,需要制定详细的教材编写计划。也有许多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但是都是在个别的实验过程中,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进行教学和研究。当然这样的课程也需要一线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做,并且也要有关部门重视教师队伍的技能培训和研究成果的转化。只有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才能有效地把这样的课程纳入到日常教学当中,才能有计划、全面地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不只是语言知识能力。

(二)重视剪辑与文本整理。我们知道,影视创作的目的不是语言教学,影视中还有很多东西是不适合进入课堂教学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作品进行摘选,根据教学需要呈现内容。结合汉语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包括词汇、语法、文化。海一样的影视作品除了选择合适的影片外,还要做进一步的加工,也可以称作二度创作。就是要把所选的影片作精细化处理,更好地用到课堂上,因为我们每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整个影片放映完毕。考虑影片的放映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确保剪辑的内容的权威性;语言发音清晰可辨;确保正确的语音语调;确保每个学习者的参与。这些内容都要以教材或参考资料的形式固定下来。当然我们也会设置专门的电影欣赏活动,放映完整的影片。山东大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超前。他们建立了汉语教学资源库,其中包括词汇影视素材库、语法影视素材库、典型情景影视素材库。截止目前词汇影视素材涉及词汇396条,语法素材涉及语法项目146个,典型情景112个。这样的语料库随着电影的发展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据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发展起来不容易,而且可惜的是目前已基本处在停滞状态。原因是做起来太难,资金和人员不能保证。这个数据库的局限性是,只对影片在某些方面的应用选出来影片,没有进行后期的深加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如果能发挥行业合作的优势,是一定能做得越来越好的。

(三)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训练模式。电影涉及到的场景、人物、环境等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鼓励学生从电影故事中发现活动主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完成任务、结合实际、总结交流等方式把学生从电影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展现到课堂,有意识地回顾和总结学到的知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配音、模仿电影里经典的发音;选经典的对白场景进行表演;选择自己发现的词语进行表述;也可以是就某个观点进行讨论。在这样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中,让留学生愉快、轻松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交际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电影中很多文化方面的内容会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好奇心,可根据学生自身的文化特点进行文化的比较,发现共同点和差异,并把这些差异以一种方式展示出来。比如我们可以搞一次文化沙龙,学生根据电影的内容选择主题进行活动。我曾经进行过这样一次剪纸活动,是通过看京剧《借东风》,参加活动的留学生来自8个不同国家。学生们根据自己对中国电影中文化的理解,有的做的是京剧的脸谱,有的是他们国家美丽的传说,有的是著名建筑,他们都把表现不同文化的符号以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次活动收集到大约30多幅作品,我和学生们经过设计整理做了一次墙展,展览到教室后面的展览墙。学生非常兴奋,也非常有成就感,他们把同学带到教室来看他的作品,并因此每天喜欢来到教室,喜欢上汉语课堂,甚至有同学还在不断补充作品。我们给这次展览取名“我爱汉语”。看来通过电影这样一种方式可以进行中外文化的交流,让学生体验中国文化,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提高了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了学生全球性文化思维。

(五)合作拍摄创作微电影与短剧。组织本学校影视专业的师生,及留学生合作拍摄学生们喜欢的作品。这些作品是留学生自己拍摄的短剧、情景剧或是微电影。开展这样的活动并不是太难,只要有好的创意。一个在河北大学在读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在出国前曾是一家报社的记者,就曾经拍摄了一部反映留学生校园生活和学习的纪录片,很多留学生都参与了,反响很好,还获得了校园微电影创作特别奖。我也联系到学校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期望他们和留学生一起拍摄相关作品,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像这样的作品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既能从实践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在中国生活学习的能力,也丰富了汉语学习的内容。在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安排、管理和协调。实行开放办学,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争得各方资金与人力支持。也要通过进修、培训、考察等方式提升教学团队的实力和活力。对外汉语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增强自身业务理论和实践能力。

三、中文影视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注意的问题

因为影视剧拍摄的最初目的不是教学,而我们把它用来进行语言教学,所以要对中文影视剧恰当和充分地运用,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影视选择有原则

1. 注重影视作品的方向性。很多电影中的文化现象会对某些文化或宗教产生冲突。而且在选择影片的时候注重电影的世界性和国家文化价值的共性。2. 选择的影视作品难度适中。根据各个学习阶段选择难度适中的电影,故事要能吸引学生,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初级阶段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领域的影片,这样他们容易理解,也容易产生共鸣;中级阶段适当增加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影片;高级阶段设计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一是根据留学生的学生汉语水平和理解程度选择电影,而且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就需要配以字幕。语言通俗的电影适合高级班。无论是哪个阶段,在电影放映前都要给出一些提示,帮助学生了解和弄懂电影情节。3. 影视作品中语言要求规范。尽量选择语言规范的电影,有些电影语言或者方言太重,或者其中有些低俗的语言。在选择影片时一定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对这样的影片不选或进行相关剪辑。4. 影视作品题材多样。电影的选择要多元化,选择的内容和形式要丰富多样。根据涉及教学内容选择历史、地理、风俗等丰富多样的作品,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口味,也不至于使电影课堂成为另一个传统课堂。5. 影视作品内涵丰富的。电影的选择一定要选帮助他们理解中国文化内涵的作品,而不只是纯娱乐的片子。这样的影片耐人寻味,启发内心,可以帮助他们很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从内心感受出发体会中国文化。也可以选择多种不同方言和文化的电影,但是选择故事难易度要恰当,政治的、科学的影片往往学生理解起来较难,要慎重选择。6. 影视作品关注人类共性。象关于幸福的、创业的、人性的、心里的、家庭伦理的等。这样的作品接近他们的生活,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产生共鸣。

(二)影视教学有目标

和其它课堂教学一样,每堂课要有明确的任务,词汇、语法、语音、文化等都会有涉及。每次选择电影都要事先把电影涉及到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礼仪知识等给学生做一个热身,让他们对电影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与此同时提出一些任务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分别在放映前、放映中、放映后和课后进行解决,课后作业一般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完成。因为我们选择的电影是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而定,比如课堂教学目标是有关中国礼仪的,我们选择电影《孔子》和《杜拉拉升职记》,影片中古代的礼仪、现代礼仪在两部影片中分别呈现。我们会要求学生根据学生自己对中国礼仪的理解和感受,总结表述,同时也要结合各自的国家的礼仪进行比较,并说明礼仪的历史由来和文化涵义。有的学生也推荐自己国家有关礼仪的电影,这样不仅丰富了汉语学习的课堂,也为了解礼仪文化差异,减少文化冲突,避免禁忌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欣赏电影、感知文化、体验礼仪、比较交流,增强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为了留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我们应该选择恰当的、适宜的影视作品,而且这些作品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汉语水平。我们的最终目标给学生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场景,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社会交往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我们在运用电影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教学模式,灵活而不散漫,活波而不失得体,充分发挥中文影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我们选择电影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跨文化意识、生活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全球性思维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我们选择的电影要适合、适当、适宜,教学的形式也要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和组织主题活动,灵活而不散漫,活泼而不失得体。

[1]叶浩生.21世纪高校心理学教材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徐晓惠,凌飞.浅谈《甲方乙方》中的喜剧语言手法[J].电影文学,2009(07).

[3]周梦焱.冯小刚贺岁片流行语的现象分析[J].电影文学,2009(18).

[4]ROSE, KENNETH R. Compliments and Compliment Responses in Film: Implications for Pragmatics Research and Language Teaching[J].IRAL: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2001, Vol. 39 Issue 4, p309.

【责任编辑 卢春艳】

Chinese Film and Television Resourc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ANG Yue-xi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Education, HBU-UClan School of Media, Communication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02,China)

the ultimate goal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the language knowledge,and skills, and to underst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Chinese films and television dramas have rich language and cultural resources, fresh language scene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provides a true language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 language .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films and television.

Chinese films and televisi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strategy

2016-10-15

河北省社会科学科学基金2016年度项目“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HB16YY008);2016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阶段性成果(SD161094)

王悦欣(1968-),女,河北唐县人,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和艺术学。

H195

A

1005-6378(2017)03-0028-05

10.3969/j.issn.1005-6378.2017.03.005

猜你喜欢

影视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语言是刀
谁远谁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影视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