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班情景绘画中通感联想的运用

2017-02-26章奕炜

好家长 2017年4期
关键词:通感情景经验

文 章奕炜

浅谈大班情景绘画中通感联想的运用

文 章奕炜

情景绘画是借助虚拟的情景,启发幼儿将生活中获取的感性经验融入自己的绘画想象中,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感受,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注意稳定性差,对生动有趣的对象可以长时间的注意”,这时情景就变成一个载体,它让技能传授变得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维持幼儿注意的稳定性。

何为“通感联想”?它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一种美的感觉沟通另一种美的感觉。换句话说,由某一门艺术的感觉转化为对另一种艺术的感觉。它就像“桥梁”,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达到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之目的。如何将情景绘画与通感联想相联系?通感联想如何在情景画教学中发挥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后,笔者有了一些启发与感悟。

情景画是借助虚拟情景,启发幼儿将生活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融入绘画想象中,从而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认识与情感。大班幼儿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如何将经验转换成画面,这就需要通感来融会贯通。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阐述通感联想与情景绘画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通过促发幼儿的视觉通感、听觉通感以及想象通感,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触发幼儿的情景联想,激活幼儿的各感官通道,在画中体验成功,创造精彩。

大班幼儿 情景画 通感联想

一、视觉通感激发情景联想,情景绘画应画而生

在视觉通感中,颜色会变得有温度,画面会变得更形象,冷暖都会变得有重量。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利用视觉通感,激发幼儿的情景联想,来达到情景创作的目的,让通感联想在文学和美术之间架起“互通之桥”。

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有趣的绘本,书中文字寥寥无几,画面中的谷堆、小池塘、篱笆组合成一幅幅有趣的场景,如你细细观察狐狸和母鸡,会在它们身上发现很多图形、图案、线条的组合排列。由此,大班美术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应运而生了。教师首先带领幼儿观看画面,引导幼儿发现绘本通篇画面的颜色是黄色,一方面让幼儿感觉到这是在秋天,另一方面让幼儿感受到故事通篇是一部幽默的喜剧。而后教师准备了故事中动物、花草的轮廓,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式情景创作。《母鸡萝丝去散步》将文学故事转换为生动有趣的情景绘画,让幼儿在视觉通感中产生通感联想,在幼儿作品的呈现中,可以看到给母鸡画的装饰图案精细优美,多用明亮的颜色,给狐狸画的装饰图案则多用锯齿、三角形,用色冷色调居多,无形中体现着幼儿的爱憎。视觉的冲击给了幼儿灵感,更带给他们成功的体验,通感联想这座“互通之桥”让字与画相遇,景与感相融,美妙而奇趣!

当幼儿看到一幅画、一个场景,他们的视觉通感首先发生,如若通过适当的激发,就可以让幼儿在冷暖色调中感受画中的情感,在观察场景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中感受他们的动态和心情,或是利用画面中蜿蜒曲折的线条来感受画的温度。在视觉通感的作用下,幼儿的脑中发生联想,从而调动先前的经验,把视觉转化为语言,再转化为画面,情景绘画也就应“画”而生了!

二、听觉通感引发情景联想,情景绘画声色兼具

钱钟书先生有段论通感的话:“通感的各种现象里,最早引起注意的是视觉和触觉向听觉里的挪移。亚里士多德说声音有‘尖锐’和‘钝重’之分,我们的《礼记·乐记》有‘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对这节文章这样解释:‘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这段摘选运用到幼儿的情景画中同样适用。

幼儿对声音是敏感的,从声音中可以发散出很多联想。大班美术活动《农贸市场》中,教师先播放了一小段嘈杂的声音,然后问:“这是哪里的声音?为什么这么吵闹?”小朋友猜测是菜市场,因为听到了很多声音。教师继续问:“人们在农贸市场做什么呢?”小朋友的回答是买菜。接着再用一段音频,引导幼儿去倾听摊主跟顾客讨价还价的声音、顾客之间闲聊的声音……通过以上呈现,小朋友们都说菜市场是个热闹的地方,这里的“热闹”就是通过刚才的听觉来实现的通感,菜市场里人们的交谈声、摊主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在听觉通感的引发中,声音转换成画面,幼儿的画中就有了摊主张大了嘴巴,伸手递给客人蔬菜、鱼肉的画面,有了人们三五成群面对面,他们说,这是买菜的人在交流今天买了什么菜……

听觉通感引发了幼儿的通感联想,让幼儿从听觉出发,联想到各种各样的情景,把这些情景转化成画面,从而让通感联想打通了幼儿的多感官通道,让幼儿的生活经验得以运用发展,把生活经验变成一幅幅趣味盎然的情景画。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学到了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把通感统合起来,使得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得到发展。

三、想象通感触发情景联想,情景绘画妙趣横生

幼儿心理学中对想象是这样定义的:“想象是幼儿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表明,表象积累越多,情景语言能激发出的原有表象就越多。在情景绘画中,幼儿画面上的内容都是曾经见过的,知觉经验中所储存的,即使是一幅想象性的作品,其中很多事物也是变异于他周围的生活。

每一个生活场景都可以成为幼儿想象的素材,当幼儿看到相框,他们就想到相框中要有照片,那照片里会有怎么样的场景呢?于是,幼儿的想象就在美术活动《相框》中开始了:照片里有全家福;有和小狗玩耍的照片;有和姐姐去划船的照片;有爸爸妈妈的结婚照……幼儿的想法越多,表象积累的就越多。用想象的方式带给幼儿画面,触发情景联想,让幼儿回忆起与家人外出的情景,在哪里拍照了?姿势是怎么样的?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想象,许多的场景也就历历在目了。

在幼儿展示的作品中,有的是和妈妈、姐姐在公园里划船,湖面有波纹,岸边有绿树鲜花,天空有灿烂阳光;有的画了爸爸穿着黑西装,妈妈穿着拖地长裙,摆着优美的舞蹈姿势,在拍婚纱照;有的画了三口之家、四口之家在游乐园、虞山公园、日本北海道的全家福留影;有的想象和妈妈乘着宇宙飞船去太空探险;有个女孩画了自己穿着公主服,王子正在花海边偷偷地看着,她说这是自己多年后变成美丽公主的样子……

想象通感还原了幼儿的经历,触发了情景再现。当幼儿在获得情景画主题时,首先会调动自身的经验来回忆经历过的场景,想象当时的人事物和心理活动状态,想象通感就让他们从语言表述变换成画面呈现,让幼儿将所思所想,将曾经的经历用画笔画出来,还原出曾经经历过的场景,同时在心理上重温当时的心理感受。通过想象通感,让幼儿回忆表象,将其转换和集合,生成和接通有关的意向,触发了幼儿的知觉记忆,激发了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幼儿的绘画创作。

在美术情景绘画活动中,通感联想搭起桥梁,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情景再现,让幼儿将经验转换,生成情景画,激活各感官通道,调动幼儿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让幼儿获取绘画题材,掌握绘画技能,更是让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有了发展与提升。借用徐迅的一句“有通感在,故图画或可兼具声、色、香、味、触、法”,通感联想让幼儿在情景绘画中有感而发,有应而得,有想而绘!

(江苏省常熟市世茂幼儿园)

[1]田松丽.《论通感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作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

[2]李铮.《通感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2,(2):50

[3]徐迅.《我解中国画之通感》[J],一知半解,2014,(5):51

[4]李慰宜.《2-6岁儿童绘画指导活动》[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5]丁祖荫.《幼儿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通感情景经验
情景交际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楼梯间 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