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契机,挖素材,捕兴趣
——浅析如何让幼儿教育生活化
2017-02-26姚小玲
文 姚小玲
抓契机,挖素材,捕兴趣
——浅析如何让幼儿教育生活化
文 姚小玲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和生活是相互渗透、互相交织的两个体系。幼儿教育要想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幼儿终身发展的主导作用,体现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优势所在,就必须立足于幼儿现有的实际生活,并服务于幼儿的未来生活。教师应善于适时利用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巧妙挖掘一日生活中的现有素材,充分捕捉一日生活中的兴趣点,努力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进而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快乐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适时利用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案例一:吃午饭之前,孩子们都在洗手间洗手,突然传来了小朋友的哭声,我连忙进去,看见铭铭正含着泪水坐在地上。原来是晨晨在洗手的时候把他推倒了。晨晨理直气壮地跑到我面前说:“我应该先洗,我比他先到。”乐乐马上反驳:“不对,洗手的时候应该要谦让。”我紧接着问:“那我们在人多的时候应该怎么洗手呢?”小朋友们立马热烈讨论了起来,有的说:“我们要排着队洗。”有的说:“我们应该让女孩子先洗。”有的说:“我们要一组一组地洗。”这个时候,我唱起歌来:“你不推,我不挤,一个挨着一个洗,大家都是好朋友……”然后我就走到水池边开心地洗起手来。孩子们听了一下子安静下来,排起队也开始像我这样开心地洗起手来。
案例中,我和孩子们的互动、谈话,都无痕又有效地对孩子实施了情感教育,并发展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孩子们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和意义,都应该从孩子们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再加以充分有效地组织和利用,从而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善于留意身边原有的生活素材,适时捕捉一日生活中适当的教育契机。
二、巧妙挖掘一日生活中的现有素材
案例二:我曾经看过一位教师组织的中班数学活动“小动物认门牌号”,活动目标是认识门牌号,了解序数在门牌号中的含义,学会根据房间的位置编出正确的门牌号。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很精美的课件,提供了有趣的操作卡片,教学效果还是相当好的。但是,我想,如果将孩子带出课堂,利用学校这一现有的资源,让孩子们在实地考察、操作体验后进行有效分析、归纳总结,“自己班在哪幢楼哪一层哪一间”“给每间教室排上编号,按什么样的顺序排列”等活动内容,所有班级里的孩子们就都能热情参与,善于发现并乐在其中。
案例中组织的教学活动虽效果不错但总缺乏真实性,这对孩子今后的社会启蒙效果较小。而后面这个活动以真实、感性的生活环境设定为题材,营造了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氛围,使孩子们有空间和时间去操作,去认知,去感受,去表达。也体现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玩玩学学”的教育理念,甚至在活动结束后还会启发孩子们去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比如所在的小区,拓展孩子们的生活空间,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想势必对他们的终生可持续发展都是有利的。如“逛书店”“逛超市”“参观银行”“参观消防大队”等社区活动也是巧妙利用周围生活资源的好范例。
三、充分捕捉一日生活中的兴趣点
案例三:在准备区域游戏建构区的时候,我收集了各种样式的废旧包装盒,以便增加区域内的建构材料,我把收集来的废旧包装盒都投入了建构区。优优在进行建构活动时,居然在这些废旧的包装盒上画起画来,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的兴趣点可能不在建构上,而是发现这些废旧盒子里蕴藏着更多的秘密,比如“盒子的大小”“盒子的形状”“盒子的色彩”“盒子的用途”等信息资源。
我们生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平时生活的环节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所说的“一日生活”不能看作是“日常生活”。要理清“一日生活”和“日常生活”的概念,所以老师要具有科学的判断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这里主要是“时刻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所在”,适时抓住有益、适当的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充满价值和意义。所以,“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一定要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遵从幼儿的心理及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现实发展需要,创设宽松的探究氛围,从而达到理想的活动效果。
“生活”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孩子们进行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教育需要关注幼儿,关注生活,从现实的生活中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把各种可利用的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孩子们创设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宽松的学习氛围。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更为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