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幼儿自发性戏剧游戏“扮家家酒”谈教师的指导策略

2017-02-26

好家长 2017年10期
关键词:戏剧游戏幼儿

文 丁 红

从幼儿自发性戏剧游戏“扮家家酒”谈教师的指导策略

文 丁 红

作为经典的自发性戏剧游戏,“扮家家酒”使幼儿在戏剧与游戏的共性体验中,获得快乐且富有个性的发展。由于其具有即兴生成的特点,幼儿在其中的自主、自省发展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本文从分析误区入手,从解决实践问题和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归纳了几种教师的指导方法,以期获得同业者指正。

自发性戏剧游戏;扮家家酒;教师指导

我园研究的游戏化园本戏剧课程,秉承游戏化园本课程背景下的“体验为本,生活为源”的原则,让幼儿参与戏剧创作体验,在戏剧游戏中自由表达,在戏剧实践中自省学习,全面培养幼儿的能力和素质。游戏可以看成是“即兴生成”的戏剧,自发性戏剧游戏“扮家家酒”充分体现着戏剧与幼儿游戏的天然联系。幼儿在玩“扮家家酒”时,有对角色、场景、情节等戏剧元素的自然认知,有对戏剧表演需要的合作、表达、表现等的能力锤炼,有对进行剧本创作、表演创造的经验积累,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教育戏剧的良好开端。然而,教师往往在组织此类游戏中存在以下误区:(1)演游戏痕迹明显,教师是导演,幼儿被动地玩。(2)放任地玩,无教育行为。教师只是看顾游戏,缺少引发幼儿交流、表达、发展情节等方面的行为和策略。(3)盲目投放材料,设置区域不科学,教师对游戏中的冲突欠缺解决方法。(4)与教学或课程相脱离等等。因此,笔者从解决问题入手,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究相应的教师指导方法。

一、暗示法

自主、自省、想象、创造,是园本戏剧课程研究的关键词。暗示法是教师间接指导戏剧游戏,从而达到研究目的的有效方法之一,指当游戏中出现问题时,教师采取潜在、间接的方法拓展幼儿思维,促使合作、启发创造,帮助幼儿有效解决问题的一种指导方法。

(一)材料暗示

根据杜威和布鲁纳的论点:幼儿的专注是幼儿从对活动和材料的外在的感官的兴趣到内在的理智的努力。最初的兴趣是外在的诱因,也就是自主游戏对幼儿的吸引,而由教师所创设的外在、物质的诱因逐渐在幼儿的活动中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戏剧游戏的教育性、发展性、操作性特点突出了材料暗示的重要性。

1.注意材料提供的层次性。如,幼儿玩“过家家之生日Party”时,由易到难提供三种制作蛋糕的材料,分别装在三个小盆里:一是能二维立体造型的面泥;二是经处理过的能三维立体造型的自然泥,如红泥等;三是自然泥和一些辅助材料。游戏中75%的幼儿选择了后两种,游戏的时间也很长,可见材料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

2.注意材料的可创造性。创造是游戏的生命特征。提供半成品为主的材料才能诱发幼儿的创造行为。这里讲的半成品是指那些能启发幼儿动脑,可操作、可改变的半成品和经过处理的废旧物品以及可替代物,与那些买来的成品、用废旧物品制作好的成品、拼装好的成品有着本质的区别。

案例:微微和晓晓在布置餐厅场景。忽然微微喊:“晓晓抢桌子!”教师并没有立即介入,而是倾听了幼儿的叙述,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孩子抢桌子是因为需要的餐具多,一张桌子放不下,于是教师马上提供了一张“桌子”,矛盾解决了。游戏讲评时,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了这件事,并想想还有什么解决的办法,让幼儿明白争吵、抢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案例中教师临时提供的“桌子”,也是一种材料的暗示。之前没有适度、适量地提供材料,造成了游戏中产生纠纷。这张桌子的出现,暗示幼儿要合理地分配餐具,从而解决了矛盾,又为幼儿发散地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线索。

(二)环境暗示

邱学青教授提出,有必要对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问题加以研究,以探讨怎样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及游戏发展水平,能促进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的满足幼儿全面发展需要的游戏环境。它对幼儿的认知、情感、个性等发展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怎样在环境暗示的作用下促使幼儿自主地游戏呢?

1.在墙饰上做文章。游戏中有很多活动是由幼儿生发而成的,我们启发幼儿根据有价值的内容寻找资源,布置在各种区角。例如,玩“扮家家之娶新娘”游戏前,将收集到的古今中外关于婚俗的图片贴在娃娃家;将新房、典礼台的照片、拼搭图示贴在建构区;游戏中制作需要的材料,如糖纸、灯笼等或贴或挂在生活游戏区;敲敲打打的乐器挂在音乐区等。这样一来,幼儿有了墙上标志的指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玩什么,自主分工,自选角色,动静区域自然分开,游戏情节自然展开,更重要的是给幼儿创造了合作交流的机会,这对下一步剧本创作和合作表演尤为重要。

2.要利于幼儿取用和摆放。例如,将所有的工具、材料大致分类,放在推拉方便的“百宝”箱里,贴上分类标签,固定放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使幼儿熟悉后便于取用、摆放、增添及整理,增加了幼儿选择的自由度。

3.提供暗示性的游戏氛围。利用音乐、美术作品等既可以渲染气氛,达到审美的效果,也可以控制游戏时间,引导情节发展,强化游戏规则,催化戏剧游戏价值的升华。

(三)语言暗示

启发式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暗示。所谓启发式,必须有启有发,启迪思维,诱发行为。最好的语言暗示应该体现小步递进,随意自然,点到为止。(1)小步递进地发问:什么?怎么?为什么?一步步地打开游戏思路。(2)随意地谈话,让幼儿轻松、不设防地表现自己的行为,使幼儿的创造行为更深化,让新的创意火花被点燃。(3)打开思路,点到为止,给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就好像蜻蜓点水般,使幼儿的游戏漾起创意的波纹,一圈圈地扩展,恰到好处地引起有益的游戏行为。

(四)动作暗示

案例:在“过家家之去旅游”中,彤彤和几个小朋友在搭建火车站场景。刚搭了个大门,彤彤不耐烦地拿起一根长积木,把积木柜里的积木“哗啦啦”全拨了出来,同伴们大声指责的声音引来了老师。彤彤挠着头,有些羞愧,有些不服地看着老师。老师摇摇头,拉着他来到积木柜前,蹲下来,把撒了一地的积木收进柜子里,彤彤看了一会儿,也蹲了下来一起收。旁边同伴要拿积木,他顺手递了一块,并偷看了老师一下,老师点头笑了笑,他“呼”地站起来跑过去问同伴:“你们还要什么?”

这是一个典型的游戏中破坏性行为的案例。能看出来,这位老师平时很了解彤彤,他性子急、倔强、要面子,喜欢别人的肯定,指责或语言暗示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老师采用了动作暗示的方法,正确地以身示范,给彤彤留了面子,化解了纠纷,既纠正了彤彤不当的做法,又诱发了他合作的行为,有利于他形成戏剧表演所需的良好品质。

二、延迟法

指当幼儿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急于介入或马上解决,而是给幼儿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间或思考余地,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速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许多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是迅速而自然的,即使是成人也需要时间进行思考。幼儿按照自己内部需要发展的速度和节奏进行游戏,就会长时间地专注游戏而不厌倦,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惊人的智慧。

三、角色参与法

指幼儿游戏时,教师通过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和幼儿打成一片,进行适时、适当、适度指导的方法。这种指导方法有利于幼儿尽快理解角色,投入到情节的创意发展中。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游戏,并不等于一头扎进游戏里,成为幼儿纯粹的游戏伙伴,而应该以“玩伴”和观察者的双重身份,仔细观察幼儿,研究幼儿,在游戏的第一现场、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手资料,作为指导幼儿的依据。

四、平行互动法

邱教授提倡应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一是开放性的物理环境。游戏的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可以共享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取放玩具材料,按照需要和愿望调整、布置游戏的场地等。二是开放性的心理环境,即游戏中的同伴关系、师幼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所有的幼儿都是伙伴,所有的教师都是幼儿的朋友,人际关系是开放的。

因此,我们针对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尝试大带小混龄游戏或平行班联合的方法。通过不同年龄段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之间的联合游戏,将各班的区角、环境、材料、教师指导等综合使用。幼儿不受空间限制,自由选择搭配,能力提升的空间更大,发生、发展游戏情节的机会也更多更大。从安全和发展的角度考虑,有其相应的组织方式:(1)固定的教师,流动的幼儿;(2)固定的区角,流动的角色;(3)固定的内容,流动的情节。同时赋予大幼儿保护小幼儿安全及照顾其生活的责任和任务。在这种指导形式下,幼儿享受到充分自主游戏的快乐,幼儿的诸多能力在快乐游戏中得到了富有个性的发展。

“最大的耐心、最深的观察、最有效的点拨、最有益的支持。”是我们对自主戏剧游戏的指导要点概括,只有在此基础上的指导,才能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创造,有权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情节,从而积累丰富的戏剧表达和表现的经验及能力。生活即戏剧,人生即舞台,希望我们的研究赋予幼儿积极、主动、自省、创造的发展,让他们真正体验并获得快乐而有益的童年生活。

(江苏省徐州市八一中心幼儿园)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戏剧游戏幼儿
有趣的戏剧课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