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涵与途径
2017-02-26李长虹高源
李长虹,高源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吉林132101)
农业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涵与途径
李长虹,高源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吉林132101)
农业院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与农业文化息息相关,主要涉及到三个层面:图书馆内部文化、图书馆所在的校园文化及图书馆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农业院校图书馆不仅仅为校内读者服务、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也应该为区域内的“三农”发展服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农业院校图书馆应该坚持文化建设特色化、区域化、民族化原则,重视人文精神的作用,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文化理念,有效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让农业院校图书馆成为文化传播与服务综合体。
图书馆;文化;新媒体;农业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农业院校图书馆文化亦是如此。国内外有关图书馆文化方面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三十年,产生出很多研究成果,给图书馆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随着时代前进,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也发生了改变,农业院校图书馆的文化格局也应该在发展过程中越发大气。
1 农业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涵浅析
1.1 农业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内涵
关于图书馆文化的定义,国内外学者都曾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是并没有定论。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来讲,国内的研究比较单一:从理论上进行归纳与总结,在构成维度上达成了一定共识,即认为存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维度。农业院校图书馆与其他院校图书馆的文化内涵在本质上一致,但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自己的特点。受到农学、理学等主要专业、学科建设的影响,农业院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更加接“地气”,并与农业文化息息相关;文化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读者服务、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也为区域内的“三农”发展服务。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繁荣与富强,农业院校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之一,因此,农业院校的图书馆文化内涵也不单单是图书馆文化本身,它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及农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及民俗文化是分不开的[1]。
1.2 农业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
1.2.1 图书馆内部文化虽然图书馆文化的内涵是抽象的,但是它是可以被表现的。图书馆内部文化的主体是图书馆的员工,无论是领导、普通馆员甚至是保洁人员,每个人所散发出来的个人魅力都是图书馆文化的体现,员工的个人素养是展示图书馆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图书馆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服务功能等是图书馆的发展动力;此外,建筑风格、空间布局等都能展示出图书馆的文化特色。
1.2.2 图书馆所在的校园文化图书馆文化是其所在的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但校园文化不完全受到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影响,图书馆作为院校的教辅部门须依靠自身的发展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院校学科建设、读者文化层次、生源地等诸多因素。
1.2.3 图书馆文化的社会性农业院校与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有紧密联系的,图书馆是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中心,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主要考虑三大群体,第一,周边的中小学等教育机构;第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合作的企业;第三,乡镇等帮扶对象。虽然社会群体并非院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但是这部分读者的存在让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其社会影响力[1]。
2 农业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方法和途径
2.1 坚持文化建设特色化、区域化、民族化原则
任何一所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都需要依托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寻找民族之魂,有利于高等院校的文化积淀,使高雅文化在校园内蔚然成风。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一所院校或是一座图书馆就能涵盖的,图书馆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方面应坚持特色化、区域化、民族化的原则。任何一个组织的文化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同时需要传承和发扬,院校图书馆文化的形成也需要一个过程。如吉林省农业院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可以与当地的萨满文化、长白山文化及农耕、游牧、渔猎、民俗文化相融合。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图书馆在二楼和三楼阅览室外廊已经建设了关于民俗文化、萨满文化的“剪纸艺术”和“摄影艺术”文化展示墙,对内,让到馆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艺术修养,陶冶情操,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外,图书馆接待市内中小学师生及社会人士参观两个楼层的文化墙,获得校内外读者的好评,提高了社会知名度。
2.2 重视人文精神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型图书馆通常具有较轻松的文化氛围。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人们对艺术、对理性的追求更加明显,大学里充满了自由的学术思想,图书馆成为重要的“学术加工工厂”。当热浪慢慢沉淀,图书馆的学术氛围更加浓厚,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在那里学会了平等与尊重,他们从前辈那里继承了多元化的思想和意志,又将这些留给后来人;相比之下,起步晚的亚洲国家的高等院校图书馆更倾向于细节上的“文化服务”,如日本院校的图书馆可以利用多种语言为不同国籍的读者服务;澳大利亚的大学图书馆虽然缺少历史的沉积,但是非常重视读者参与,“合作文化”在图书馆内外蔓延。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历史的积淀、离不开读者的成长经历,更离不开读者的“心理认同感”,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应该因“人”而异。人,是文化的精髓,人内心的驱动力是文化形成的条件。读者在心理上有良好的归属感,有利于图书馆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图书馆应该重视学生读者的心理疏导,关注他们是否热爱学习,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他们当中有多少人在毕业后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虽然有调查表明我国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不高,但是从事农业生产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更低。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因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他们中的大部人都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有幸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守儿童也几乎不会返回家乡,他们从心理上抵触家乡、抵触农民,如果农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亦是如此,何谈国家农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图书馆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培养读者的人文精神,在读者服务中树立亲和的形象,发挥正能量,适当引导学生读者在心理上热爱自己的专业及未来的职业,在学习生活中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2.3 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文化理念
苏州大学图书馆馆长罗时进教授说过:“一个高校图书馆内的部门和人员可以有技术和人文之分,但作为‘图书馆人’则应该是技术和人文相结合、相融通的整体。”图书馆文化建设不局限于实体馆内的文化气氛,还包括数字人文环境的构建。新媒体给了读者一双无处不在的眼睛,也给图书馆构建了无所不在的“身躯”,读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图书馆的电子文献资源,潜移默化地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都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宣传、推广数字阅读服务,并由数字阅读衍生出了“数字人文”的理念,图书馆服务所能覆盖的范围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图书馆为了给大学生们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辅助大学生们人文精神的养成而开展的活动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数字资源平台建设,为读者的数字阅读提供方便,并引导形成和谐的数字人文环境。同时,数字人文建设让图书馆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更加广泛。农业院校图书馆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具有本馆特色的数字人文环境,不仅依靠文字内容的传播,还可以利用3D效果图、VR技术重现馆藏特色资源及景色,给读者以直观感受[2]。
2.4 发挥农业院校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在中国,农民被称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学历普遍不高,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村人口流失,农业发展必然受到影响。也许一座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对农民影响不大,对于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却有可能成为星星之火。图书馆是知识的集散地,但是也是思想的殿堂。大学的图书馆对于很多农村孩子来说就是天堂,利用图书馆这个平台进行知识交流、信息传播能改变很多农村孩子的命运。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才有希望,现在很多农村孩子中流传着“读书无用论”,他们都没有上大学的欲望因为不知道付出了时间和金钱之后能得到什么,因为看不到希望所以轻易放弃,恰恰暴露了这些孩子的视野狭窄和无奈,更不知道如何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以为读书仅仅就是学习知识,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严重缺失,大学的图书馆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人生充满希望。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通过与村镇的中小学校合作,即便只是一年一次的“文化体验”,也能让这些孩子通过参观大学的图书馆而增长见识,拓宽眼界,向他们展示不一样的人生,给他们以心灵上的启迪,激励他们通过学习考上大学,改变命运。农业院校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对于农民及其子女来说意义重大。
2.5 农业院校图书馆成为文化传播与服务综合体
农业院校图书馆一方面要形成自己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为学校乃至周边乡镇的文化建设服务。学校不能再如同象牙塔一般的存在,要与社会相通,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进入社会后才不会感到迷茫和无措。因此,农业院校图书馆不仅是信息的集散地,还应该成为文化传播与服务的综合体,构建人文校园、人文农村的中坚力量。农业院校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而图书馆可以通过辅助学校的社会活动,为合作单位、扶贫对象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在帮助农民提升文化水平和知识储量上大有所为。例如,农村面临的留守儿童问题,很多农民不看书也不买书,留守儿童的童年缺少书香的浸润,图书馆通过建设农村书屋,为这些渴望读书的孩子们提供一个知识的港湾;又如,农民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料的难题,通过到帮扶院校图书馆或其网站查找相关信息也许就能轻松解决。同时,农业院校图书馆在为校内外读者服务的过程中,更容易了解农村、农民的文化状态,从而开展更多有利于读者实践活动的服务。
3 小结
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上肩负着重要使命,应该成为农业文化及农业发展理念传播的重要阵地。农业院校图书馆应该坚定文化服务理念,定期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优秀的农业文化传播出去,让校内外的读者都能受益。
[1]柯平,张文亮,唐承秀.国内外图书馆文化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3,24:5-15.
[2]张维锦.守护人文精神: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文化建设[N].中华读书报,2012-06-27(008).
责任编辑:吴艳玲
Connotation and W aysof Library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AgriculturalCollege
LIChanghong,GAO Yuan
(Jilin Agricultur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Library,Jilin 132101)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college libra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gricultural cul⁃ture,whichmainly involves three aspects:the internal culture of the library,the campus culture where the li⁃brary is loca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library culture on society.Agricultural college library not only serves college students and campus culture,butalso should serve the developmentof region's“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Peasantry”.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the library of agricultural college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of cultural construction,region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oleofhuman⁃istic spirit,spread the cultural conceptofnewmedia technology,effectively play the function ofsocialeducation, so that the agricultural college library becomesa culturalcommunication and service complex.
library;culture;newmedia;agriculture
G258.6
A
2017-03-15
吉林省高教协会2015年教研课题(JGJX2015D254)
李长虹(1965-),男,吉林省洮南市人,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