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点亮人生
——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2017-02-26鹿琳
■鹿琳
让阅读点亮人生
——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鹿琳
如今,学生们投注到阅读上的目光越来越少,学校很少有大力倡导,教师很少有精心指导学生看课外书的。阅读的脆弱,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尴尬与悲哀。对此,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本文主张从三个方面来改变学生阅读贫瘠的现状:推荐阅读书目,进行具体的阅读指导,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展示活动与评价,让阅读点亮人生。
阅读指导策略选取读物阅读活动与评价
阅读就像是人生的光合作用,因为阅读,生命才万紫千红。阅读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感受或清丽或哲思的文字带来的美丽和深邃,在这样或那样的名家指点下,规划前程,点亮人生。
一、阅读现状与问题根源
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忙碌又紧张,加上各种诱惑纷至沓来,学生们投注到阅读上的目光越来越少。在家庭中,随着学生父母的生活压力的加大,工作越来越忙,有良好读书氛围的家庭也越来越少见,学生的阅读缺乏榜样的引领和良好氛围的熏陶。加之教师也不真正重视阅读教学,他们虽比学生更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升学率,只顾眼前利益,鲜有对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思考,鲜有在策略上取胜的意识,更没有心思指导学生看课外书。阅读的脆弱,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尴尬与悲哀。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本文主张从三方面来改变学生阅读贫瘠的现状:推荐阅读书目,进行具体的阅读指导,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展示活动与评价。
二、阅读指导策略
(一)选取读物
怎样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呢?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推荐优秀作品,让美的形象,美的情绪,美的思考,美的兴趣占据学生们的精神空间。在选择读物推荐给学生阅读时,必须有目的地进行选择,要择取有效读物,除了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拓展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读物的选择,做到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又遵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1.必读书目。
七年级《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昆虫记》;八年级《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名人传》《海底两万里》;九年级《水浒传》《傅雷家书》《格列佛游记》《简·爱》。
2.推荐书目。
七年级《唐诗三百首》《堂吉诃徳》《绿野仙踪》《格林童话》《草房子》《爱的教育》《一千零一夜》《西游记》《安徒生童话》《飞鸟集》《鲁滨孙漂流记》等;八年级《水浒传》《茶馆》《老人与海》《边城》《平凡的世界》《三国演义》《围城》《居里夫人》等;九年级《红楼梦》《目送》《文化苦旅》《林清玄散文》《毕淑敏散文》《青春万岁》等。
(二)阅读指导
皮萨略夫说:“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为了促进学生有效阅读,语文教师要教给初中生科学实用的阅读方法。仅仅提供一系列阅读书目是不可能改变学生阅读贫瘠的现状的,只有对学生加强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改变学生走马观花的阅读方式,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
1.略读浏览。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作品中某些内容无法做到求甚解。因此,读任何一部作品,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哪些内容略读浏览,哪些内容精读。翻看读物时首先看序言、目录,再看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从整体上把握全篇的大意,明确主要内容,得其要领,对于阅读中的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整体的把握,大可以跳过去。读书要善于抓住关键性词句,抓线索,抓文眼,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让学生读到更多的著作,了解更多自己喜爱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们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
2.指导精读。朱自清先生说:“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中,对于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质疑。阅读时可以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点出来,以便于查找和理解,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需要选用其他符号,注意画得醒目、突出,便于鉴别。“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批注、写读书笔记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写作以及记忆、思维等能力很有益处。
(三)阅读活动与评价
实践表明,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能促进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盎然。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可以一举多得,既能让老师从中掌握学生阅读的情况,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产生一种读书的成就感,把“要我读书”转变成“我要读书”,还能在交流中互相促进,让他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另外,活动的选择与确定要充分照顾到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突出趣味性,关注人文性,兼顾科学性,使活动主题为学生所喜爱。
1.举办各种专题讲座。讲座的主题要有针对性,内容丰富。讲授时教师尽量以旁征博引吸引学生,以声情并茂感染学生,以才华横溢征服学生,以收放自如驾驭学生,使学生在内心涌起对阅读的真正渴望。
2.举办各种文学沙龙。文学沙龙是使每个个体独特的思考与体悟得到充分展现并与他人在思想上碰撞交流的活动。按学生意愿确定作品,由老师和有兴趣的优秀学生组织文学沙龙活动。读书沙龙主题视学生意向决定,每学期开展一至两次。沙龙上学生们精辟的看法,让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同学都获益颇多。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发表独特见解,并互相推荐优秀作品。文学沙龙不但丰富了同学们的文学知识,更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
3.成立校园广播站和文学社。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还要给学生搭建舞台,那就是成立校园广播站和文学社。学生们根据阅读计划做校园广播,让学生在声音的引领下沉浸在文学的世界,在惬意的环境中放飞自己的心灵。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涌动着一股股读书的热潮,飘逸着一缕缕幽幽的书香。成立文学社,出版校园刊物,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庄重的铅字被其他同学传阅时,可以想象他们当时是多么幸福和喜悦,如此良性循环,学生们的读书热情一定会更加高涨。
4.把文学搬上舞台。把文学搬上舞台,让虚幻的文字变得真实,同学们觉得阅读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命的温暖与感动。跟着刘邦来到鸿门宴,体验剑拔弩张的惊心,看大英雄项羽在穷途末路时的努力与挣扎,理解了尊严与悲壮……这,便是学而不厌、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生活。学生们以朗诵和话剧的形式将著作片段表演了出来,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了他们感受经典、创造生活的能力。为了将人物塑造得原汁原味,学生们会狠下一番功夫。在表演中,学生们甚至还在剧情上进行大胆创新。永远不要低估了孩子,永远不能忽视他们的创造力!他们是最能创造奇迹的人。
5.手抄报创作活动。每位学生深入阅读推荐篇目中的一部,形成自己的阅读心得并以手抄报形式呈现出来。内容以能反映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为主,可以图文并茂,但应以文为主,提倡学生原创,也可以摘录。以双周一期或一月一期为宜,要求人人参与,定期评比,奖励优秀。手抄报的创作可极大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对阅读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
6.定期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是课外阅读能长期顺利开展的催化剂。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故事会、作文比赛等,对成绩优秀者实行奖励,以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7.以游戏促阅读。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合理地对游戏加以引导和利用,能够让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锻炼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让学生收集关于四季及咏月的古诗词和一些古代名联、趣味联,开展对联游戏。另外,还可以开展成语接龙游戏、文学扑克游戏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室墙壁上悬挂读书名言,各班建立班级图书角,各个年级开辟读书长廊、漂流读书角等。
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让阅读将我们的学生带向遥远的前方,让阅读点亮我们的人生。
(作者为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三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