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高校自主招生中的重要问题
2017-02-26熊斌
熊 斌
(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上海 200062)
面试:高校自主招生中的重要问题
熊 斌
(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上海 200062)
随着时代的发展,统一的标准化考试越来越无法满足广大考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为了克服“一考定终生”的弊端,各种各样的高考改革方案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其中社会关注度和讨论度最高的当属自主招生选拔考试。2003年教育部正式确定22所部属重点大学作为试点,这些高校5%的招生名额由高校自主通过笔试或面试招生。其后试点自主招生的院校逐年增多。2015年教育部又要求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笔试不得超过两门,考核重点是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考核过程要全程录像等。可见,随着参加自主招生的高校和学生越来越多,自主招生方案也在逐年的实践中不断走向规范,走向完善。自主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模式的革新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自主招生的主要对象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由此可知,自主招生的对象一般要求在文学、艺术、体育、各学科竞赛等某一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或者具有较高的创新潜力。因此,可以认为自主招生选拔主要是面向少数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自主招生的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有面试,并且随着自主招生规模的扩大,面试越来越被高校重视,甚至不少高校开始试行取消笔试直接通过面试进行自主招生,由此自主招生也被人戏称为“一面定终生”。
一、面试的优缺点
面试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发现考生在纸笔考试中无法体现的个性特征。浦家齐(2009)认为自主招生的面试主要是为了测试考生知识的深度而不是广度,是为了求证考生的素质优势,而不是揭露其知识缺陷。因此,笔者认为,如果考生不能在面试中凸显自己的特长和潜力,那么他就不应该在自主招生中被录取。随着自主招生的开展,许多学者就面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支持者认为面试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考生,从而避免招收“高分低能”的学生,面试有利于考生和学校的双向互动,面试有利于学校获得更为优秀的生源,等等;而反对者则认为依据面试成绩录取不如高考成绩公正客观,面试会导致营私舞弊,面试不利于农村学生,等等。
事实上,通过面试可以揭示考生无法在书面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许多特征,如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表达交流能力等。面试恰好可以与笔试形成互补关系,因而通过“笔试+面试”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面试是一种“面对面”的交谈,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交流、沟通、表达、领导等能力,从而弥补书面材料及标准化考试的不足(乐毅,2009)。在实际的招生过程中,尽管考生准备了内容详尽、形式多样的申请材料,但往往趋于同质化和脸谱化,其中含金量高的或者说真正能反应学生个性化特点的少之又少。而面试中直接的交流可以测试出考生的特性和个性,再结合标准化的考试,便有可能复原出一个相对客观完整的考生。尽管有不少优点,但面试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面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面试结论中包含较多的主观因素,如:一次短时间的面试难以全面反映考生的各种能力,形象、口才等显性因素在影响评分的同时,隐性的特殊才能和创新潜质难以直观展现;面试由于主要依赖面试考官的主观判断,有可能滋生招生腐败,即使是在确保考官道德自律的前提下,考官的学科背景和潜在的个人偏好依然有可能影响考生的评分;等等。因此,我们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面试方案,从而尽量发挥面试的优点而避免其缺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自主招生的过程中笔试是必要的,笔试可以考察学生的基本素养,而面试能够更直观、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特质,同样是不可替代的。自主招生应该在笔试的基础上通过面试来更加全面地考核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更加准确地鉴别考生的特长和潜能,为各个院系遴选出最合适的学生。
二、面试专家的选择
面试的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面试专家。因此,选择合适的面试专家就成为自主招生面试的关键。自主招生的目的是从众多考生中挑选出在某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强创新潜力的考生,挑选出最适合不同院系、专业发展的学生。那么,哪些人员最适合判断考生的特长和潜力呢?
目前,很多高校自主招生工作中的笔试和面试由校招生办公室负责安排。鉴于招生办工作人员的编制数量以及学历背景,仅仅依靠招生办自己的力量可能很难较好地完成各个院系的自主招生工作。各个专业领域人才的判断是一件高度复杂的事情,需要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教育学专家、心理评估专家、人才评估专家等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同等招生规模的国外大学往往有一支人数可观的专业招生队伍,而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专职招生人员数量尚不能担负自主招生的面试工作,尤其是在近年来自主招生报名人数增多、面试环节要求愈加严谨但工作日程安排紧张的情况下。因此,笔者认为招生工作不仅仅是招生办的工作,而是整个学校的重大事情,招生工作关乎各个院系乃至全校的利益,需要各个院系、需要全校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配合。
国内高中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从长远来看,没有兴趣爱好、没有热衷的事物可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由于自主招生的对象是具有学科特长和较强创新潜质的学生,笔者认为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应该明确提出申请就读某个院系或专业,这样才能够凸显考生的特长和潜质。如果学生申请就读某个院系或专业,那么最佳的面试人选应该是该院系、专业的专家教授。根据考生的申请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专家组成面试专家组能够较好地对考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进行评判。当然,面试专家组不仅要包括相关学科方面的专家,还应包括教育学、心理评估、人才评估等方面的专家,这样才能对考生的特长、潜力乃至性格做出相对合理、准确的判断。
三、面试方案的确定
面试专家确定后,就需要设计合理的面试方案,组织实施面试。面试环节涉及许多因素,如面试时间、面试地点、面试内容、评分规则等。一个合理的面试方案应该做到均衡利弊,兼顾各个方面。公众对面试的最大疑问就是面试能否做到公平、公正,能否避免招生腐败。事实上,仅仅依靠面试专家的道德自律来确保面试的公平公正是不现实的,只有建立一种合理的机制才能保证面试的公平和公正。研究表明,确保自主招生公平公正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过程的公开、透明”(尹晓敏,2012)。
面试时间不能过短,否则无法全面评判考生的特长和潜质;但面试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效率低下会显著增加学校的招生成本和学生的考试成本。一般来说,面试时间安排20-30分钟最为合适。对于面试的地点,国外的常规做法主要有两种,即校内面试和校友面试。笔者认为如果有可能应尽量组织实施校内面试,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确保面试质量和面试环节的规范性。如果校内面试有困难,笔者建议充分借助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组织实施远程视频面试。远程视频面试不但可以保证面试专家的一致性,做到统一评判标准,而且可以减轻学生异地奔波的考试负担。
国外一些大学的面试主要涉及考生的家庭背景、学习背景、个人志向、兴趣爱好、报考理由等内容。尽管对自主招生面试的内容没有统一的规定,但笔者认为面试内容应该围绕学生的特长和潜质。实施过程中可以先通过问卷了解学生的特长再针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追踪提问,这样可以核实考生是否在某一领域确实拥有较为突出的潜力。笔者认为这样实施的面试必然会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一种个性化的面试。浦家齐(2009)认为个性化面试或许不是自主招生的唯一选择,但至少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模式,因为个性化的面试能使自主招生与应试教育拉开距离。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各个学校面试的评分规则并不统一。概括来说,自主招生面试的评分规则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把所有面试专家的评分相加后求平均分。例如,某高校采用的“一对一”加“综合评定”的方法。即5位面试官分别与考生单独面谈15分钟(每位考生共计接受75分钟的面试)后综合评价考生的个性品格、沟通能力、知识结构、逻辑思维等要素;然后,5位面试官将各自的打分汇总,小组统一意见后得出最后的面试结果。当然,为了确保面试真实、有效、公平,该高校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回避措施、全程录音、面试记录和决议书全部存档、规范面试官用语、规范着装,等等。
另一种是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把其他面试专家的评分相加求平均分。例如,尹晓敏(2012)认为考官应基于考生的回答,根据面试评价标准各自独立打分。面试结束后,考官应当场亮分,使考官接受考生、其他考官、旁听者等相关人员的监督。面试总分汇总时,应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求平均分的做法,以控制评分极端值给考生真实分数带来的影响。考生的面试成绩经考场监督人员审核签字后,应由主考官当场向考生公布。
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第二种面试评分规则更为合适。因为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可以避免异常评分的影响,从而提高面试公平、公正的概率,减少招生腐败现象。当然,在第二种方案中面试专家的数量要相应多一些,笔者认为至少要有7人,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有效评分专家对考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力做出较为全面、准确的评判。在部分国外大学的自主招生过程中,面试的结果是以主观的评语而非标准化的分数来呈现的,这有利于全面展现考生的特质,也有助于确定考生是否与学校招生需求匹配,但就目前国内的考生规模、招生环境来说,面试结果分数制仍然是一种兼具公信力和可行性的模式。
浦家齐.(2009).高校自主招生实行个性化面试的构想.教育与考试, (5),38-41+53.
尹晓敏.(2012).论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环节的腐败控制.现代教育科学, (2),21-24+32.
乐毅.(2009).大学本科自主招生面试之我见——以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为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8),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