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阅读教学“语用价值”的深度思考
2017-02-26江苏连云港市苍梧小学
江苏连云港市苍梧小学 刘 芹
低年级阅读教学“语用价值”的深度思考
江苏连云港市苍梧小学 刘 芹
以低年级阅读教学为例,应当从文体出发,深度建构有独特个性的语用课堂;从目标出发,深度建构有学段意识的语用课堂;从内容出发,深度建构有拔节生长的语用课堂;从评价出发,深度建构有多元效应的语用课堂,让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的语用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独特个性 学段意识 拔节生长 多元效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当然,广大一线教师的语文课堂也如火如荼地渗透着“语用”的理念,也有了“语用”的训练,其价值本应该充分体现。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认为,在语用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就是向学生渗透一些“语用”知识,嵌入一些说写训练等。殊不知,这样的“语用”课堂,只是浅表型的“语用”课堂。那么,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该如何突破这种浅表型的课堂实践呢?笔者试从第一学段入手,从文体、目标、内容、评价这四个角度深度思考,力求探索一条有真正体现语用价值的语用课堂之道。
一、从文体出发,深度建构有独特个性的语用课堂
1.关注文体的个性
深度建构语用课堂,首先要关注文体。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性。散文,语言优美而凝练;诗歌,富有韵律之美;童话,想象丰富而奇特;科普小品文,用词准确……即使同一类的文体,不同的课文也有着独特的个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文本的独特语用价值。以《小动物过冬》和《美丽的丹顶鹤》两篇课文为例,《小动物过冬》凸显的是动物过冬的智慧之美,而《美丽的丹顶鹤》显现出丹顶鹤的形神兼备之美。因此,仅仅把握这一文体的共同特征来教学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进一步把握这篇课文的个性特征,这样的教学才能充分体现文本的独特价值。再如《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我们执教的时候,可以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抓住这篇课文的独特之处:为什么将小沉香刻苦学艺和劈山救母的经过写得这么生动而具体?然后让学生抓住故事的动人之处及重点内容讲好这个故事,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民间的其他神话故事。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从文体出发,既体现了神话故事的共性特征,也体现了这个故事独有的个性特征,深度地建构了有独特个性特征的语用课堂。
2.关注文体的共性
在关注不同文体的个性之余,我们也不要忘了关注它们的共性。相同的文体当然会存在着某种共性,那么我们就要探究文本的共性所在,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还以《小动物过冬》和《美丽的丹顶鹤》这两篇文章为例,这两篇文章存在的共性:都是写动物的过冬方式。前者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小动物们的过冬方式,体会到小动物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挚情感。后者则是在感悟丹顶鹤形态美和姿态美的过程中重点讲解 “丹顶鹤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里……要在这儿度过整整一个冬天”这一句,在理解句意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说说生活中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迁徙的现象或生活的情形。再如笔者在执教《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首先抓住此类文体的共性特征:民间神话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一定有特别动人之处,所以我在教学中创设了 “你感受到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动人之处,说说你的理由”这样的一个共性问题。总之,什么样的课堂,便有什么样的味道。什么样的课文,发挥什么样的价值。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能让学生分享到不一样的惊喜。这个难道不是“语用”的课堂吗?
二、从目标出发,深度建构有学段意识的语用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中“写话”板块的目标:“1.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那么我们就要具有学段的意识,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语用的能力。
1.依据学情,分层引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第一学段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往往高于写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利用文本,分层引导。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笔者是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蝴蝶,想想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只小蝴蝶,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呢?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再对学生进行拓展思路,迁移运用的训练。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优美的风景,请你仿照第三自然段说一说,教师加以点拨后再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这种分层设计,学生通过对言语形式的理解,就能顺利地迁移运用。教师只有把握了低段学生认知能力,才能由扶到放地引导学生从理解内容,到领会表达方法,然后迁移运用。
2.贴近学生,找准起点
在当下的语用型课堂上,可以贴近学生语用的最近发展区,找准学习的起点。例如比喻句这一修辞手法如何渗透到低年级的写话里?笔者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习《东方明珠》时,由于孩子们刚接触比喻句,所以笔者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塔很高。后来在学习 《冰花》“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这句比喻句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冰花有哪些形状,然后再进行渗透,作者把冰花比作 “宽大的树叶、柔嫩的小草、丰满的牡丹”,这叫“打比方”,也叫“比喻”。 后来,在学到《云房子》“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这一段时,笔者不仅仅局限于引领学生体会“大冬瓜”和“花儿”的精妙比喻,和感悟“傻傻地横着”“美美地开着”这样富有童趣、耐人寻味的表达了,更重要的是笔者让学生试着运用文中这样的句式展开想象:“小鸟们还会搭怎样的云房子呢?”这样的语用训练,显然是经过深度思考的。这样安排学生的言语训练,让学生历经了由浅入深的写话练习过程,显然是行之有效的。
3.变式训练,领悟用法
第一学段的学习重点是词句及了解句子的内部关系。所以我们还要关注文本语言的内部关系。如《鸟岛》课后思考题中的因果关系的变式训练,“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这是低段阅读教学中第一次接触到句式变换的训练。笔者不失时机地先引导学生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意思一样,都是讲大家爱鸟和爱鸟的原因;不同的地方:第一句先说原因,再说结果。第二句先说结果,再说原因)。然后再利用文本的内容,比如,“鸟那么多,我抓一只又不要紧的。这样做可以吗?”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你的理由。最后再进一步地进行拓展练习,“今天运动会没有举行,因为( )。因为天下雨了,所以( )。”请学生填上合适的内容,使句子的意思保持一样。这样通过句式练习,学生不仅知道了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而且加深了对语境的理解,明白了鸟是人类的朋友。
三、从内容出发,深度建构有拔节生长的语用课堂
1.词语积累,由内到外
首先在学生识字不多、写字不熟练的情况下,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由熟记、抄写文本中的词语,然后再过渡到仿写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句子。通过扩词、转换、归类等多种形式丰富孩子的词语积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词语的运用能力。如我们可以利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中的“清凌凌的河水”,进行“(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短语训练,利用《蚕姑娘》里的“又黑又瘦、又白又胖”等词,进行“又( )又( )”的词语训练,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词汇的积累;利用《看菊花》里“一朵/一朵朵”进行对比词语运用训练,利用《台湾的蝴蝶谷》里“色彩斑斓”及“飞”“穿”“越”三个动词进行换词训练,既是学生比较吸收的过程,也能提高学生辨析词义能力和准确用词能力,提醒学生写话时也要注意做到用词的准确,词语的丰富多彩,这样才能写好文章。词语运用是否准确妥帖,直接影响到句子的表达效果。语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词语的运用和锤炼,为运用语言文字打下坚实基础。
2.句段仿写,由短到长
根据作文“词句段篇”螺旋上升的目标体系,我们低段写话训练应从句子入手,进行各种句式的训练,并向段发展。在一年级上学期时,孩子们接触到的第一个句子就是 《我叫“神舟号”》中的“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太空散步”这个句子,从整体来看,是说“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老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帮助学生弄明白这一点,再指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并把它写下来。我们还可以结合文本设计一些“谁在哪里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等句式训练。在各种句式训练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渗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虽然第一学段的训练着力点在“字、词、句”上,但在学生说写好一两句话的基础上,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带着学生去关注课文的段落结构特点,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常规的片段模仿训练,学习有序表达。比如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当我们学完《台湾的蝴蝶谷》后,我们就可以抓住第三自然段的总分段式,引导学生围绕“春天的公园景色非常迷人”等中心句进行段的仿写。
3.探究篇章,由补白到改写
打造语用型课堂,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习得表达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及时的开发各种写话形式。如《水乡歌》《雨点》《真想变成一个大大的荷叶》等文本既工整又优美,非常值得引领学生模仿、运用;如《狐狸和乌鸦》《会走路的树》《问银河》等文本教学中,我们应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机会,让学生放飞美丽的想象,对文本进一步续写;如《乌鸦喝水》一文后可以以“你就是这只乌鸦,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喝水吗?”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这个童话故事进行改写。总之,只要潜心钻研文本,我们就会发现补写、续写、改写、迁移等许多着眼点,就能开发多种训练学生语用的形式。
四、从评价出发,深度建构有多元效应的语用课堂
第一学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情感意志,只有在积极而有效的评价中,才能显著地凸显出来。为此,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探寻一条基于 “语用”的有效的评价策略。
1.明确语言指向,评价引领方向
为了鼓励学生的表达,课堂上老师免不了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但是我们评价语言要依托文本价值,重语用实践,要有明确的语言指向。如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你眼中的四季”习作中,发现这样一段话:“小花艳艳,它对云朵说,我是春天。……雪花快乐的飞舞,它轻轻地说,我就是冬天。”这位老师是这样评价的:“老师看出来了,你不仅找到了四季特有的景物,还把它们的特点也说出来了,你真是善于观察,为这么会思考的小朋友鼓掌吧!”老师这样的评价语言非常具体化,不但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说得好,还让学生得到一种启示:原来可以这样去找景物,说特点。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如果能紧扣“语用”,就能全方位地培植学生的语文素养。老师在日常的课堂上还可以经常使用“请你把这句话说完整”“请你来完整地说一说”这样的“语用”评价语,久而久之,这对提高学生表达句子的完整与流畅性会有一定的帮助。
2.立足“语用”内涵,评价有的放矢
2011年颁布的语文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这样的评价语:“请你将这句话补充完整”“请你将刚才这段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等。关注“语用”的评价,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还要关注学生思维的明晰有序性。如执教完二年级下学期《狐假虎威》这篇寓言故事后,笔者请一个小朋友将这个故事讲给全班小朋友听。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讲的:有一天,有只老虎在森林里找吃的,然后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就把狐狸逮住了。然后狐狸就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然后老虎被狐狸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在这个孩子的复述中,他一连用了好几个“然后”,我于是相机评价:“孩子,短短的几句话,你用了5个‘然后’,这个故事显得一点也不生动了,如果我们换些词语呢?”孩子在我的评价中,换了“一开始、接着、然后、最后”几个词语来讲述了这个故事。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起来思维难免缺少清晰的条理,只要我们在评价中加以关注和及时指导,就能通过我们正确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正确有序地表达。
3.创设“语用”环境,评价促进发展
如一年级我们可以创设 “小小朗诵家”“故事大王来亮相”,二年级则可以设计“童话故事大王擂台赛“小小演说家”等活动,让学生上台展示,其余学生充当小小评论家。我们教师还可以为孩子的习作提供一些交流的平台,如班级的黑板报、校园的广播站、小记者专栏投稿等,让孩子们不仅享有他们的习作成就感,还可以开展自评、互评、接力评价的活动,以此实现评价与表达共生共长。
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靠老师教的一些语用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靠学生自己在“语用”学习实践中去积极主动的悟得、学得习得。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只有真正基于学生的学习,才能找寻到语用学习的真正价值。因此,语用教学内容的确定,语用教学方式的选择,语用教学评价方式的设计等都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语用”的课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吴桂秋.立足教材,做儿童言语实践的策划者[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6(4).
[3]吴勇.让儿童习作充满语用价值[J].语文教学通,2014(01).
[4]陈红芬.探寻基于“语用”的评价策略[J].课程与教学,2016(02).
[5]何婕.让习作教学更加有效的“四件事”[J].中国教师,2012(3).
[6]陈红芬.探寻基于“语用”的评价策略[J].课程与教学,2016(2).
[7]王崧舟.追求有灵魂的语用学习[J].福建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