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7-02-26张雅光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农民

张雅光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全国各地都在贯彻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当代中国,农村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领域,农民群众是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数最多的重要群体。

1 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

1.1 中国农业大国的国情决定必须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1.1 教育农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农民问题视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坚持深入农村,重视教育农民,引导农民,组织农民,投身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在此基础上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性胜利,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表明:重视教育农民是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1.1.2 以农民为主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当代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都在农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7 46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60 346万人,占总人口的43.9%[1]。由此可见,农民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国人民特别是6亿多中国农民的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灵魂,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中,让每一个农民拥有自己的精神支柱,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的同时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

1.2 农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要求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2.1 农村意识形态工作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然而,在农村,由于基层党政班子认识偏差,干部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较低,对于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工作重心的思想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在实际工作中把经济建设摆在首位,将经济发展视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源,认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提高,“发展经济是硬指标,思想建设是软任务”[4]。因此,对农村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文化工作在农村被边缘化,成为十分薄弱的环节。

1.2.2 农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国际背景下,面对世界范围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西方国家对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不断增强,从而严重干扰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在很大冲击。与此同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道德滑坡、诚信缺乏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部分农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逐渐减弱,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因此,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实质是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1.3 农民信仰缺失的现状要求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3.1 少部分农民理想信念淡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改革不断推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在追求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却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少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衰退,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他们将金钱和财富视为衡量个人成功的尺度,把传统美德抛于脑后,重利轻义。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村青年怕吃苦、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缺乏奉献精神、没有责任感、过分强调自我分别占32%、30%、29%、28%、15%[5]。

1.3.2 少部分农民信仰流失,个别地区农村非法宗教活动猖獗

近年来,农村物质生活显著改善,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缺乏。当有些农民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往往烧香拜佛、求神占卜。于是,在部分农村地区,封建迷信活动大有市场,预测阴阳、修建祠堂、测字卜卦等现象极其普遍,各种封建迷信、地下宗教、邪教等在农村地区快速扩张和“复兴”,甚至成为一部分农民的主要信仰。一些农村兴起寺庙“修建热”和农民“信教热”,以致出现“信仰流失”[6]。据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村文化市场发展研究课题组对全国300多个村长时间的实地调查,农村信仰宗教的农民占总数16%左右[7]。因此,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农民信仰。

2 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制约因素

2.1 农民的文化程度和理论接受水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文化水平逐年提高。据刘剑虹等[8]对全国15个省(直辖市)100多个乡村约10 000名不同年龄段农民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农民的文化程度中小学以下占8%,小学占22%,初中占36%,高中占18%,大专及以上占16%。说明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文化程度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民的受教育年限、文化程度和理论接受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价值观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程度及接受水平,成为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个制约因素。

2.2 农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将影响着农民是否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考虑农民的需求。

2.2.1 农民的物质利益需求

在中国农村,当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一些新问题时,他们不仅习惯于用经验直观地进行判断,而且更加关心与自身紧密相联的物质利益。如果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不注重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当然不会引起农民的注意,更不能让他们从心底里去认同和践行。因此,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考虑农民的物质利益需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与核心价值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抓住有利时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2.2 农民的精神需求

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让农民感知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重构自己已有的价值观念,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念,进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习惯,转化为良好的行为,做到知行统一。农民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面对的对象,不同农民群体的精神需求具有多样性、差异性,抽象、深奥难懂的价值观不能被农民所接受,因为不适应其精神需求。因此,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精神需求。

2.3 农民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改革不断推进,农村社会转型加快,即从封闭的计划经济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转型,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伴随着农村社会的快速转型,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农民阶层逐渐分化。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之后,由于不同农民阶层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致使农民阶层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和利益诉求出现明显差别,农民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多。面对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错、相互激荡,农民比较容易产生思想上的迷茫与认识上的误判,造成行为上的误导,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功能。因此,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考虑农民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与整合功能。

3 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

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稳步推进。

3.1 健全领导体制以提供组织保障

3.1.1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在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健全领导体制,构建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各级政府组织引导推动、农村村委会及农民共同参与的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组织体系。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二要贯彻“好干部”标准,体现“好干部”价值取向,选好农村基层干部,完善农村干部考核标准,将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三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充实教育培训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3.1.2 编制实施规划

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和帮助农民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科学编制实施规划,将农民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和体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项目中,贯穿于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制定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具体计划,细化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明确实施载体、运行机制、实现方式和路径,落实工作措施。

3.2 转换传播方式以增强认知认同

在农村,一些干部群众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比较抽象,与农民日常生活离得太远,农民对核心价值观普遍比较陌生。因此,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农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需要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

3.2.1 传播方式通俗化、生活化

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认知认同,需要以适合农民的文化形式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善于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通俗化、日常化语言,借用历史典故,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易记、易懂,便于农民理解。要注重传播方式的通俗化、生活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将“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9],把深刻的“大道理”寓于广大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感悟之中,架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民群众之间的双向桥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3.2.2 与农村乡土文化对接

我国广大农村独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使中华民族得以薪火相传,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遵循农村乡土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探寻核心价值观与乡土文化的结合点,注重挖掘并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充分展示农村乡土文化的魅力,在乡土文化中培植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生长枝条”。

3.2.3 与中国传统文化对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果实。在中国农村,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传说等乡土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3.3 解决农民利益问题以增强情感认同

人们从事物质活动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物质利益关系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人们的价值观和理想信仰都与物质利益密切相关。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0]。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在于通过解决农民群众的利益而唤起农民大众,掌握农民大众。因此,必须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着重解决农民最直接、最关心、最切实的利益问题,关注并满足农民“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需求,找准并抓住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着力点,真正实现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和农民增收,展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美好愿景,使农民不仅充分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且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3.4 抓住重点,分类施教

3.4.1 抓住重点人群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推动农村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又要抓住三类重点人群,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一是抓住农村党员干部,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二是抓住农民企业家、农村道德模范、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等社会先进人物,注重引导,强化道德要求和社会责任感,发挥示范作用。三是抓住农村青少年,从小抓起,从青少年抓起。

3.4.2 实施分类教育以增强实效性

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根据农村阶层结构复杂的情况,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式。目前农民群众包括在外务工青壮年、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青壮年劳动力一般都在外打工,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留守老人和妇女平时要从事农田耕作,以解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在农村上学。所以,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根据农民基本情况实施分类教育制度。对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应着重进行平等意识、市场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对留守的老人妇女,应注重强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规民约、生态文明、家庭孝道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既要通过学校教育熟记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5 拓展教育载体以增强传播能力

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一些符合农村实际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等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为传播核心价值观提供雄厚的物质载体;要结合农民实际情况,打造一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社会科学普及读物;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区的特色文化,积极为农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要善于利用电视、报刊、广播、村务公开栏等传统的教育载体,同时注重充分发挥手机和网络等现代传媒的作用,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文明风尚[11]。

3.6 开展实践活动以强化实践养成

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要通过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要不断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总结和提炼出崇德向善、催人奋进的典型人和典型事,用真实感人的典型报道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和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确保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进基层、进社区、进家庭;通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街道、文明家庭、文明村民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自觉摒弃旧思想、旧观念、旧习俗,创造新生活,逐步在农村形成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16-03-01(10).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01).

[3]游训龙.当前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问题及改进[J].江西社会科学,2014(9):239-243.

[4]孙雪洁.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职业时空,2010(4):183-184.

[5]方堃.社会转型中的湖北农民思想状况及其改善对策[J].清江论坛,2011(3):43-47.

[6]谭飞,陈晓虎,刘书云.西部农村“信仰流失”警示[J].瞭望,2007(6):6-8.

[7]史清华.中国农村文化市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8]刘剑虹,陈传锋,谢杭.农民教育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研究,2015(2):123-129.

[9]陆军恒.新农村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路径[J].河北学刊,2011,31(6):184-187.

[10]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1]张雅光.关于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1(18):48-50.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农民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