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译者、文本和环境的整合

2017-02-25汤世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译者文本

肖 乐 汤世玉

译者、文本和环境的整合

肖 乐 汤世玉

(湘南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将旅游英语中的译者、文本、环境比作天时、地利、人和,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研究旅游英语翻译中的译者、文本和环境的整合,探讨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去研究旅游英语翻译的意义,有力论证“天时地利人和者,得天下”,即:好的翻译=优秀的译者+合理的文本+适宜的环境。

生态翻译学;旅游英语;译者;文本;环境

引 言

俗话说世间万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好必有坏,有喜必有 悲,有失必有得。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此处的生态环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生态和环境。生态和环境虽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紧密联系,水乳交融,互相交织,构成一个新的范畴。生态即生物生存的状态之意,而环境则分为三大类,即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众所周知,世间的某种事物要发展必然离不开环境,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社会要发展必然少不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而作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纽带的则是他们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然而各国之间的语言是不一样的,翻译则成为了架起国与国之间沟通的桥梁。翻译理论形形色色,而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新近出现,即“生态翻译学”。生态翻译学是由适应选择论发展而来的翻译理论。它是以进化论中的适应与选择为指导原则来探讨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行为之间的基本特征、相互关系和内在的规律,它是一种从选择与适应的角度对翻译的本质、标准、过程、原则与方法进行解释以构建以翻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理论。该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种选择与适应的过程,认为翻译活动是翻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一种选择行为。很多学者认为翻译生态环境一般是由原文、译语和源语表现出的一个“世界”[1],换句话说,翻译这个生态环境包括语言、文化、交际、社会、作者和读者等,他们是互动的一个整体。译者、文本和环境就是生态翻译大环境中的一个小环境。是三者进行语言转换活动时适应生态大环境的一部分。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的翻译观,或者说是一种生态学的翻译研究途径。随着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主办、澳门理工学院翻译与跨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于2010年11月9日至10日在中国澳门召开,生态翻译学势必将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新一轮热议。

作为世界上与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从古至今便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河流山川、民族特色。而至今时今日,随着改革开放的提出,这些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外国游客一批批涌入中国,游览中国的高山好水、风景名胜;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在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便是旅游英语了。它是架起中外交往的桥梁。在这其中涉及的是汉英的互译。译即“翻译”之意。胡庚申教授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而对于旅游英语来说,生态学翻译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译者、文本、环境。这三者就好比天时、地利、人和,只有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能创造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作。以下对三者进行先分后合的探讨。

一 优秀的译者相当于“天时(使)”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市场对合格翻译人才的需求激增。然而,目前各大翻译公司却普遍存在着译员短缺或译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优秀翻译人才更是严重缺乏。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在旅游行业中取得成功,单靠人文地理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就拿大家耳熟能详的旅游英语来说吧,要想让中国旅游业走上国际舞台,成为国际舞台上最耀眼的那颗星星就必须抓住一个关键点:语言。语言是架起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国家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语言。然而,在国际上,作为中国人第二母语的英语却是使用最广的语言。“汉语桥,世界的汉语桥”就强有力地说明了在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这样一座桥,那便是翻译了。在旅游英语的翻译中,对译者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旅游英语中的译者不仅要掌握国际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英语技能,而且还要理解旅游业务,全面掌握国际与饭店管理专业知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以及与人沟通的技巧。要善于站在被译者的角度,充分的抓住被译者的心,理解他们的所需,找到一个能够吸引被译者的中心,为被译者提供优质服务。

当今世界上,从事旅游英语翻译的工作者逐年增加,然而,精通旅游英语翻译的工作者却比较少,这无疑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在这个大环境中,缺少精通旅游英语翻译的工作者这个“天时”。即上天派来的“使者”。

总体上来说,译者这个“天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翻译爱好者(不带功利性的),一类是翻译“工作者”(带功利性的)。前者对英语翻译情有独钟,总会去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一工作做好。出于对英语翻译的热爱,他们费尽心思,潜心学习这一门专业,数九寒冬他们都努力的为这一事业付出着,从来都没有怠慢过。他们为了能够在自己爱好的这一领域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也曾无数次的哭过,笑过,然而,不管发生什么他们都不曾放弃过,因为他们坚信:“人的一生有一个自己真正的爱好,并为自己的这个爱好而努力会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为自己的爱好亦或者是梦想奋斗过了,才不会枉为自己来这人间走一回。”正是他们这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以及他们的“为爱执着,为理想而奋斗”的激情,让他们在这一领域的以立足。他们所收获的不仅是事业上的成功,百姓们的认可,而且还会收获一般人无法收获的快乐。而与前者相反,后者虽也会为这一工作而努力奋斗,然而这两者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后者之所以选择这一专业并非是出于对这一专业的热爱,而更多的是出于对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功名利禄的热爱。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会选择努力学好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这一行业。然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不学无术,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追逐名利,粗制滥造、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最终将自己带入了一条不归之路。

在当今这个竞争的社会,旅游英语翻译的两极分化虽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我们也必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一损失降低到最低点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旅游英语中译者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的重视,采用合理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里培育出最多的这一领域的精英使者。来创造“天时”。

二 文本就是“地利”

众所周知,有效的交流必定也需要有一个好的文本,就比如说两个彼此相互敬佩的人初次见面,其中一者十分擅长于数学却对英语无丝毫的兴趣可言,然而他却对在英语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的人很是敬佩,而另一者与前者相似,只是他虽在英语方面有很深的的造诣却对数学毫无兴趣可言。本以为两个彼此相互敬佩的人会是有话可谈之人,然而,出乎我的意料的是,两者初次见面却只说了一句:“你好”然后便安静的坐在一起呆了整整四个小时。有人调侃到:这两人是无声胜有声的节奏吗?我是一个爱与人交谈的人,我无法想象他们彼此一言不发的坐在一起四小时是什么样的情形?后来我才得知,原来这两者不交流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一个属于他们两者之间共同的“文本”(也就是“地利”)而已。从这一事件中可见文本在交流之中的重要性。尚且不谈其他行业如何,就拿旅游行业来说事吧,从外国人步入中国游览可知中国必有吸引其之处。毫无疑问那便是中国的大好河山和雄厚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吸引了他们。而这又恰恰是这旅游英语翻译的文本所在。

旅游行业要想取得成功单靠优秀的译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好的文本,外国人是被这文本吸引而来的,而并非是被这好的译者吸引而来的。评价文本好坏不单要看文本本身,也要看这文本的译者对该文本是如何翻译诠释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译者就有一千个文本。因此,显而易见翻译的文本就具有个体性了,译者的个人境遇是不一样的,“工作型”译者与“爱好型”译者是不一样的。译者个人家庭背景,所处的时代,所受的教育所思所想都会形成其翻译的个体特征。翻译策略和形式选择的不同也会造成翻译的个体特征。就拿苏东坡的个人自传来说事吧,遭遇了坎坷人生的人会将苏东坡这一事际译为:No pains, No gains! Whenever and whatever you meet, just enjoy yourself! 而对于很少经历过人生坎坷的译者来说苏东坡只不过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而已。因此,基于文本的个体性,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合理的选择译者和文本,每一个译者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文本,只有将这两者搭配好才有可能取得翻译的成功。

三 环境即“人和”

梁斌《播火记》说“一方水土,一方风情,一方环境造就一方生灵”。这话说的一点也不错,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大环境中的一员。也正是这环境造就了今天的我们。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从此就掀起了一股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翻译热”。

在生态学中环境泛指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的总体,可分为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当代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翻译环境主要指的是活动所涉及外部环境(客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文化语言环境以及社会政治等环境的总和。此外就是主观环境了,即翻译主体在翻译生态场中形成的关系,如译者为了达到某种翻译目的,根据读者的接受能力,以迎合读者的口味和好奇心来进行翻译,从而形成的关系等,并由此产生的内部环境是决不能忽视的,以下对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进行探讨。

(一)译者对客观环境的适应

客观环境顾名思义就是实实在在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地理环境、经济环境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懂得享受生活,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在假期,他们会到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地理条件优越的地方旅游以修养身心,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那么人们选择的这个地方的外部客观环境就不容忽视,例如:“严禁吸烟”、“严禁停车”、“切勿平放”、“闲人免入”等这些汉语公示语多采用祈使句,语言直接、简洁、凝练。而西方的公示语受其民族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完备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尽管有时也用祈使句,但更多的是用物称表达法和陈述句,语气委婉、间接。如在新英格兰大学的每栋宿舍楼的一楼公用洗衣房门上的公示语:Please keep laundry door closed at all times and consider others when choosing the time to wash……[2]它与汉语中的公示语不准干什么相比,这样的委婉表达方法反映出东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差异和对事物不同的认识观与价值观。因此,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外部客观环境的翻译必须适应。再如,苏仙岭上的“苏母居”指的就是苏耽的母亲的住处。照理“苏母居”的翻译中应当有“苏耽之母的住所”这样的意思表示,但它的英译却是Sumu Residence。运用生态翻译学译者适应与选择的理论,译者的适应表现为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景点名称这个外部客观环境决定了译文不能太过冗长;译者的选择表现为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相对而言,苏母居并不十分重要,因此没有必要刻意去追求意思的表达。若是将其译成Su’s Mother’s Residence,则显得非常冗长、毫无美感了。

通常国外的教育环境比较重视人文关怀,因此,国外一些公示语也注意了人性化的翻译,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如“勿践踏草地”国内译为:Keep off the grass!而国外则翻译为: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3]由此可见教育的环境不同译本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在翻译这类客观环境的旅游景点时,就要了解原文的自然背景即生态环境,针对语言结构形式或表达方式在交际层面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选择。

(二)主观环境

主观环境不难理解就是人们意愿之中的环境。又或者是带有人们某种主观因素的客观环境。比如比萨斜塔,塔在人们心中是直的,正因为塔的斜,才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这是旅游行业管理者主观上巧借该旅游区的地理环境优势,找一些神话传说或超过人们想象的事件等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从而获取巨额经济效益。再如,广西巴马自然环境优美,山水相依、洞水相连,村里比比皆是超过百岁的老人,目前成了国内养生的最佳地域,旅游开发商从主观上想尽一切办法来让这个地区的设备更加完善,以达到盈利的目的。然而,很多事物都不一定会按照人们的主观意识去发展。就拿凤凰古城来说吧,前些年人们认为那里富含古朴的气息,是个游览、释放压力、修养身心的好地方。然而,近些年来,人们逐渐发现那里的古朴的历史气息已经不似先前了,现在的凤凰古城更富有的是商业气息。缺少了许多旅游的价值。环境造就了别样的凤凰古城,却也毁了那个别样的凤凰古城。主观环境是把双刃剑,既能成事也能败事。这说明环境在旅游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不管是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个环境、气氛,即“人和”。总之,旅游英语翻译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国际交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译者、文本和环境的和谐与否与国际交往这个大环境有直接关系。

结 语

肇始于中国的生态翻译学对于历史的长河而言,可谓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一种研究途径或一个话语体系的建立而言,却是一个关键而又漫长的阶段。在当今这个发展的社会里,翻译已成为国际商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际贸易条款、合同、协议、技术标准、甚至商务书信都在翻译之列。尤其是在旅游行业中翻译占领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生态学视域下的旅游英语的成功并非译者、文本、环境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无数旅游英语工作研究者不断地努力,实践的进程。这三者就好比是天时、地利、人和。只有好的译者,即使他能说会道,没有好的文本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前两者而无后者,也将无法留住游客的心,那些直接的事物虽说能够吸引人,但那也只会是短时间之内的。过了游客的兴趣期什么东西都将变得毫无意义,也只能留下一个可有可无的回忆罢了,唯有那环境才是真正的潜在的价值。“天时地利人和者得天下”,也就是说,好的翻译=优秀的译者+合理的文本+适宜的环境。因此,只有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才能创就一番大事业: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去研究好旅游英语翻译。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15.

[2]徐晓梅.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8):75-77.

[3]肖乐.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旅游文化传播[J].湖南社会科学,2012,(6):183.

(责任编校:张京华)

H315.9

A

1673-2219(2017)12-0099-03

2017-09-01

湘南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旅游景点英语翻译探究”(项目编号2015-137)。

肖乐(1970-),女,湖南郴州人,湘南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跨文化翻译、应用语言学。汤世玉,女,湖南人,湘南学院法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译者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