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微”转换探究

2017-02-25王冠中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话语时代政治

黄 乐 王冠中



微时代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微”转换探究

黄乐王冠中

(1.南京工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2.南京工业大学 化工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微时代语言形式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结合微时代语言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转换,使其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育意义,将其教育效果更好的发挥出来。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微”转换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语言习惯,注意语言表达的幽默、委婉、智慧、效果及文化性。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机遇;话语转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在微时代,学生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加强,面对当前的学生思想、精神特点,有目的的转换语言特色,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意义。

一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微时代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以微信为代表的文化信息传播方式,在这种微时代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方便、快捷、互动、开放;另一个是以短小、精炼的文化传播为形式的微文化传播,这类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传播速度快,易被当代人接受。在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微时代,信息传播简洁、便利,这就使“大众信息”泛滥,各种信息、思想充盈着网络屏幕,学生每天接触到的文化形式非常丰富,如不加辨别的接受,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文化内容影响,使其人生观、价值观等错位。例如,“扶老人被讹诈”的信息传播后,一些学生不能理智的、辩证的看待这一问题,其“助人为乐”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见了需要帮组的人不敢主动伸出援手。更有甚者,撞到老人后说自己是“学雷锋”,混淆公众试听,在证据面前又不能勇于承担责任,以“精神受伤”博取同情。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微时代网络思想对于学生道德观念的“蚕食”。第二,微时代,信息的互交性非常强,每一个人既是受众,也是信息的传播者,面对微时代网络的各种信息,我们不仅要辨别其真实性,还要注意其文化内涵与个人素质培养。例如,一位骑自行车的老人与一辆小轿车发生摩擦,老人被撞到,司机不但不管人的死活,下车后还恐吓、威胁老人,与老人发生口角后,更是开车撞向老人。在信息互动中,有人表现的“义愤填膺”,直接“爆粗口”、“说脏话”,好像展示自己的“个性”和“与众不同”,这其中,宣扬的是正能量?社会道德?还是个人的“低俗”与“矫情”。信息互动固然好,但在言论自由的微时代我们是不是更应表现出个人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觉悟,是不是更应该客观、理智的分析问题、评价问题、表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利用这个平台“自我表演”,不顾忌个人的修养和人格品质,做一场“哗众取宠”的“秀”。第三,微时代的信息内容丰富,文化多样化,但这些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学生并不能准确的判断文化内涵的高尚与低俗,甚至被一些“新鲜”的“文化元素”所误导,使其不良情绪“疯狂增长”,三观发生改变、人格发生扭曲。例如,网络一些常用于“爆头”、“单挑”等等,增长了学生的暴力倾向,使其在面对问题时不能寻找正确的解决途径,一味的崇尚暴力。又如“把妹”、“钓凯子”等等词语,学生说的时候也许只是觉得好玩,却沾染上一些不良的思想元素,在对待情感上、学习上产生模糊的认知,容易使其行为上出现偏激、堕落的现象,使其人格被降低。此外,微时代将人与人的沟通浓缩到方寸之间,人们通过指尖交流,而遗忘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人们通过微信与陌生人谈天说地,却遗忘了对身边人的感恩和爱护,微时代到底是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还是疏远了人与人的距离,在微时代视阈下我们任何把握好现代化教育资源的利用,使其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微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确面临这很大的挑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微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首先,微时代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平台,老师更容易融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需求等等,及时的引导、教育学生,树立学生高尚的品德、情操。例如,应用微信平台,将一些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列举事例使学生看清行为背后所要肩负的责任,积极的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乐观、正直、高尚的情操。此外,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更方便、隐蔽,这样有利于学吐露心声,使其内心的情绪得到更好的表达,也利于老师的引导和疏导,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微时代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以上事例有反面的教育意义,关键是老师要如何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及品质,使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理智而又智慧。再次,关注学生朋友圈的内容,更加真实的了解不同时代人的精神需求和思想认识,这样有利于老师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培养学生爱国、爱人民、爱生命、爱和平等思想意识,使其内心积极、乐观,敢于勇敢的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等等,总之,微时代的文化传播是个双面刀,用的好将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用不好可能使学生陷入一个复杂的网络环境而无法自拔,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要充分的、全面的了解微时代的特点,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改革教育模式,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

三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微”转换

(一)话语的幽默与委婉

微时代网络语言丰富,思政教育可以结合网络语言的丰富性使其教育话语幽默而委婉。例如,学生们称晨练为“早恋”,称晚上锻炼为“晚恋”,这样的语言表达就很幽默、风趣,增强了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使其身心更为健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也可以尝试着接受学生的语言习惯,用他们喜欢的网络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达到与学生沟通的目的。又如“晒月亮”,意思是晚上约会,这个词浪漫、新颖,对于这样的语言创新,老师不必严格限制,对于高校学生应该有自己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应借助这些词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认知爱的责任与义务,使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这样学生才能真确的处理网络上捕捉的一些社会恋爱、婚姻的不良信息,使其心理健康、积极向上。此外,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也应该与网络元素接轨,例如,学生贪睡、旷课,老师在教育学生“勤奋学习”的时候语言可以更委婉一些,如:对于你们这些起床困难户,我该如何救济你们呢?语言沟通亲和力强,不至于学生产生抵触、对抗的情绪。又如,教育学生要坚强不屈,就对学生说:你们要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坚强、勇敢。再如,教育学生适当的放松,可以说成,偶尔出去“腐败”一下、“逍遥”一下也是可以的,意思就是让学生偶尔搞个聚餐活动、艺术表演类活动,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这样的话语表达更接近学生的思想,使其愿意接受老师的意见,也愿意与老师交流。同时,也表现了老师的亲切、和蔼,使老师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话语的智慧与哲理

微时代教育文化体现出短小、精炼,这点从一些公益广告、微电影等艺术形式就能看出来。例如,一个父亲一边玩手机,一边给儿子喂饭,转眼儿子长大,父子之间横眉冷眼;儿子和父亲一边下棋,一边讲电话,等他忙完了,父亲已老去很多;和妻子在一起,丈夫只顾着玩游戏,多少青春年华就这样错过了。这一则广告短短几分钟,却告诉人要学会关心、感恩和爱,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应该像短小、精炼的方向发展,突出语言的艺术性。例如,学生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教育学生不能光说不许打架,再打架记过处分。这样的教育方式收效甚微。应该教会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的行为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例如,《孔子借伞》的故事,告诉人们和人相处要多看别人的长处,避开别人的短处,不能拿别人的短处与自己的长处比较,教会人宽容、谦逊,这样学生之间的冲突少了,打架的事件自然会减少。如此,这样的故事可以通过微信等平台发布出去,与学生分享,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谦逊、知礼,使其在处理问题是能够冷静、睿智。在微时代,教育语言一定要丰富,如果现在还给学生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用其教育学生,只能是隔靴搔痒,不起作用。微时代针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讲策略、讲方法,注意教育话语的“微”转换。例如,通过微信平台宣传伟人事迹,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伟人的思想、精神。教育学生要注意语言的丰富性和“接地气”,尽可能消除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代沟。例如,爱国教育,现在再讲抗美援朝已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了,可以通过分析当前的政治时局,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分享新闻趣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例如,一个老太太对南海局势的意见:南海必须是中国的,不然观音菩萨住哪啊?语言幽默、风趣,却能感觉出浓浓的爱国情谊,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支持祖国的和平、统一。又如,通过网络平台分享一些新闻趣事,如“致远舰的打捞”,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热爱祖国、热爱和平,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话语的时代感与传统元素

话语与传统元素的融合在学生之中非常流行,平常说话中,学生也喜欢用“朕”怎么样、“哀家”怎么样,学生只是觉得好玩,他们对于古代文化的探究并不深入。此外,很多学生还喜欢“舞文弄墨”,篡改古诗文,例如,“渭城朝雨浥轻尘,瓢泼大雨淋死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美眉对我情”。在这些被修改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才华,也能体会到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同时也体现出学生的一些思想特点,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一样能够将语言的时代感与传统元素结合来教育学生。例如,在教育学生踏实做事的时候,说:我们不能像“学大寨”一样,看人家弯腰,你也弯腰,人家弯腰拔草,你弯腰学样子。在这句话中,提出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词,但并不影响句意的表达,采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做样子”,要脚踏实地。同时,一些当时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词语也能引发学生去探索那个时代的生活,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使其“资古鉴今”,从而对社会有更深刻的、科学的认识。又如,引导学生拓展古诗文,让学生在古诗文中体会古代人的智慧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及精神。如诗文鉴赏,将陆游的《咏梅》和毛泽东的《咏梅》进行比较欣赏,让其从中体会作者的精神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将诗词创作向积极的、上进的方向发展。总之,微时代,对于古代文学的开发有积极的意义,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四 结 语

综上所述,微时代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微”转换形式极为丰富,在教育学生中只要能把握好学生的心态和心理变化,采用切近他们的语言方法与其沟通,就能达到教育学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目的。

[1]范庆宇,许倩,文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语言艺术刍议[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16):217-218.

[2]王丹丹,郑泽萍.网络流行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话语的挑战及思想政治话语新出路[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7):185-187.

[3]宋娓.浅议“微时代”对越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5,(1X):169-170.

[4]秦志强,徐胜君.论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J].学理论,2011,(23):173-174.

[5]卢斌.网络流行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95-99.

(责任编校:张京华)

G41

A

1673-2219(2017)12-0068-02

2017-08-30

南京工业大学2017年党政与思政课题(项目编号SZ20170309)。

黄乐(1985-),女,江苏南通人,南京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冠中(1984-),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话语时代政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