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时与《国学问题五百》

2017-02-25屈梦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书社事迹国学

屈梦君



李时与《国学问题五百》

屈梦君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李时,字凌斗。《国学问题五百》是李凌斗先生在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任教时所编写的一本大学国学教材。作为一名国文教师,李凌斗深感历代国学著述浩如烟海,工科大学生难以一一参详。为了帮助这类后学得到精良的“治学工具”,从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益,他秉承韩愈“钩玄提要”之教,取精用宏,由博返约,编著成书。文章首先考察了作者的生平事迹,指出李凌斗是一个身份复杂的历史人物,一生坎坷,但革命学术两不误,有着传奇色彩的学术人生;其次,概述了《国学问题五百》的版本与内容;最后是总结李氏国学教材的编写特色与远见卓识。

李时;李凌斗;《国学问题五百》;编写特色

一 作者生平

李时(1892-1952),原名李时麟,又名李时,也作李实,字凌斗,号君中,以字“凌斗”行于世。河北省乐亭县大罗庄人,民国学者。根据李凌斗先生生前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著作品类来看,他的名、号、字的使用场合和范围大致是作了区分的:“李时”一名主要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使用,其所有有关国学方面的著述都题名“李时”;而“凌斗”则多用于在各大学任教时工作方面,以及进行支援党的地下活动等场合;以“君中”为名义发表的文章大多是较为闲散惬意的文字。由此可知,李凌斗是一个将各种场合的界限分得很清晰的人,在搞学术作研究和工作两方面他一丝不苟,十分严谨。在与人交往和民族大义方面,他热心忠诚、尽己负责,在生活方面却也悠然自乐、好闻奇事。李凌斗前后有两任夫人,育三子,长子早逝,次子李正刚,三子李仲均。

李凌斗在1907年考入永平府中学堂,这一年恰值李大钊从该校毕业。他听闻李大钊的事迹后,对这个同乡兼学长很是敬服。191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又在李大钊同乡好友白眉初门下学习。历时十年,终于在同年6月与回国创办《晨钟》报的李大钊相识,并一见如故,结为密友。在李凌斗任慈祥印刷厂的总经理期间,他利用手中的资源与便利多次帮助李大钊印刷地下党机密文件。对于这个兄长被迫害至死的身后事,李凌斗也是煞费苦心地操办。在《唐山文史资料大全·乐亭卷》中有如下的记载:“李凌斗在任北洋政府北平大学督学时,又兼任熊希龄设办的慈型、慈祥、慈成三厂的总经理。他借自己管辖慈祥印刷厂之便,曾多次为李大钊无偿秘密印刷革命文稿。为了赶印文件,有时李大钊曾亲自到和平门外厂甸后门3号李凌斗的住所交办。每逢夜深,为了确保李大钊的安全曾多次留宿。……1927年4月,李大钊被捕入狱后,李凌斗同白眉初等人到处奔走营救。李大钊遇难后,李凌斗等故友,不怕敌人株连加害,冒险安抚死者家属和操办后事。……为了不使李大钊同志的遗体躺在敌人的棺木内,在家属的提议下,经李凌斗等挚友联系,由北大教授们发动了为李大钊同志改殓的募捐活动。李凌斗亲自为李大钊购买棺木、寿衣,重新进行了装殓。……1933年4月,李凌斗、白眉初等人,协助北京地党组织负责人李乐光等同志,为李大钊同志重新进行安葬。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送葬的队伍多次被冲散,李凌斗临危不惧,协助大钊同志的亲属与敌人据理交涉,才得以把大钊同志的灵柩运至公墓安葬,使死者长眠于香山脚下。”[1]104李大钊入狱后,张学良收到过署名“李公侠”的一封请愿书,其中例举了十条请求宽赦李大钊的理由。“李公侠”不知何许人,或许就是李凌斗的化名吧[2]802。此后,李凌斗因出面操办李大钊后事而一度被捕入狱,中经熊希龄保释才得出狱。

1921年始,李凌斗先后在北京市立第三中学、北京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中法大学宏达学院等校任教。曾出任北平大学区督学,以及熊希龄创办的慈型机械厂和慈祥、慈成两家印刷厂的总经理、香山慈幼院五院职工部副主任。大约在1926年,李凌斗已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1931年他应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李书田院长之邀,担任该院国文讲师兼办文书股职务,后又转任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专任教师、教授。期间,他在北平创办了君中书社。1928年至1936年间,君中书社先后出版发行了李凌斗的《国学丛谭》、《君中书牍》(以上两书均于1928出版,并有增订版)、《国学常识与技能》(1931)、《活叶国文》(1932)、《国学问题四百》(1934)(次年增订再版,改名为《国学问题五百》)、《君中文集》(1934)、《国学功用及读法》(1936)等。此外,君中书社还出版过一部他的《君中应用文》,但具体年份不详。值得一提的是,李凌斗辑成的《四库全书叙》一书,1925年由慈祥工厂出版社出版。1926年4月,慈祥印刷厂又出版了李凌斗寻访到的张之洞著《书目问答》写定本。1936年李凌斗为《书目问答》作序并再次出版。再版的《书目问答》增加了张之洞的遗像、《清史列传·张之洞传》,并撰写详细的人物介绍,大大地方便了读者,在众多版本的张之洞《书目问答》中颇具代表性。

1928年10月,李凌斗著《君中书牍》由益彰学社出版,当时他正担任慈祥印刷厂的总经理,君中书社大概还未创办。而君中书社最早出版的书应是1932年版李凌斗选注的《活叶国文》一书,在1935年出版的《国学问题五百》一书的末尾页有简短介绍:“本社所创造之‘活叶国文’,纯用中国纸料,延聘专家,加以精校,加以详注。其苦心孤诣,裨益读者;为他家所不及,更他家所未有。故发行以来,为时仅及五载,而销售逾数万万纸,受读者之欢迎,可谓盛哉!”这里提到的《活叶国文》是集多位专家心血精校详注的一本书,成书和印书都需耗费一段时间。该书在民国二十四年(1934)时已出版五年,可知预告的《活叶国文》的出版时间是民国十九年(1930),但实际上推迟了两年,直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才出版。1933年君中书社又出版了《增订君中书牍》一书。可知君中书社的创办时间应是如《老北京旅行指南》所记录的民国十九年(1930)。[3]335君中书社在民国时期北京的书社中较为知名,抗战爆发后停业。吴永贵所著《民国出版史》一书,将君中书社与景山出版社、三户出版社并列,作为北京出版机构概略表中的“书社”一栏的代表,但君中书社的具体经营状况不详。书社的地址在北京西单游艺商场,《国学问题五百》末尾页还附有联系电话“西局1227”,而早先的电话则为“西局2845”。[4]320

李凌斗在各大学校任教期间发表过诸多文章,其中发表在《交大唐院周刊》上的文章(包括会议记录)就有17篇之多。1931年有8篇:1月27日第十六期《本院第十一次教务会议记录》。3月9日第二十一期《本院第十一次院务会议记录》。3月30日第二十四期《出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记录》。4月20日第二十七期《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第十三次教务会议记录》、《四库全书考证及其印刷》。5月25日第三十二期《本院第十二次院务会议记录》、《本院第十四次院务会议记录》、《古文辞类纂考证》。1941年有9篇:2月16日第十八期《本院第十二次院务会议记录》、《本院第十四次院务会议记录》、《古文辞类纂考证》。2月16日第十八期《研究工程者对于国学应具之常识和技能》、《教职员注意研究党义》、《订购大批仪器》、《敦请名人讲演》。3月9日第廿一期《滦河浚治及其利用之法》、《本院试验材料消息二则》。

此外,发表在《女师学院期刊》上的文章(包括会议记录)至少也有17篇。仅1933年就有9篇,其中第一卷第一期发表《四库全书之历史》、《君中见闻录·小引》、《君中见闻录·守宫案》、《君中见闻录·辟谷女》、《君中见闻录·俗人眼》等5篇;第一卷第二期发表随笔2篇,即《一生之污隆》和《巴人续彩云曲并序》。第二卷第一期发表随笔2篇,分别是《学博行修》和《国难怪闻》。1934年第二卷第二期亦发表随笔2篇,包括《段壮士》和《粹然儒者》。1935年共有7篇:第三卷第一期《骈文研究法》和随笔二则(《乩壇诗文》、《御侮琐闻》);第三卷第二期发表随笔是《名流趣闻·熊希龄》、《名流趣闻·张国溶》和《名流趣闻·郑毓秀》。1936年发表若干篇,目前仅知第四卷第一/二期上的《君中见闻录》、《刘母马太夫人七十寿序》等。

1927年,李凌斗改任北平大学区高等教育处处长室办事[5]199,后升北平大学区督学,期间曾为中小学教科书编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做过记录,该记录1929年发表在《北平大学区教育旬刊》的第12期,题为《中小学教科书编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记录》,记录日期为5月29日,地点为北平大学。参会者有王国光、李蒸、李时、邵逸轩、李鸿栻、郭延谟、安贞祥等,主席李蒸,记录者李时。

《君中见闻录》只是李凌斗记录下的一部分故事,在《正风杂志》的《世界趣闻》专栏上还保存了不少他所写的其它故事。比如《代办结婚离婚》、《一个渺茫的期待》、《美女患麻风病》、《一件割掉势皮的纠纷》等四则依次发表在第三卷的第八、九、十、十一期上,《八年的危险旅行》发表在第四卷第二期上。

让笔者感兴趣的是,李凌斗提倡工科类的学生也应学习一些国学常识,将之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实践,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研究工程者对于国学应具有之常识和技能》一文中,李凌斗开宗明义:

今承乏交大唐院讲席,而本院专以研究工程为事业者,同学有问题应读何种书籍?应习何体文章?庶几事半而功倍。执前书为标准,则浩博而难从;藉他山为攻错,苦削足而适履。是不能不分道扬镳,别辟门径也。夫读书以蓄常识,属文而养技能;常识也,技能也,皆渐积而有获,非一蹴而可几也。……曰:“读书之道博观而约取;为文之法,汰浮而应用。庶几力少而获多,事半而功倍。”今将读书属文二事,分为甲乙两段而讲说之……个中情趣,娴熟者自能得之,不必余之喋喋也。[6]

不仅对自己所在院系的工科大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期待,而且也给出了书目与方法,告诫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应世治心,最为读书人所看重的当属群经,次为正史。

读书应有所先后次第,有所取舍,李凌斗接着推荐了各个治学方向应读的具代表性的书目,然而一篇文章又岂能言尽古今书籍及其优长与不足,且《书目问答》、《国学丛谈》此类专家之作,又岂是常人一看便懂的,故而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国学诸如《国学常识与技能》此类的教科书。毋须讳言,上述《研究工程者对于国学应具有之常识和技能》一文,实际上就是《国学常识与技能》的序言。

李凌斗不仅在全国各地大学的国学教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还对民生方面比较关注。他曾试图解决家乡水患问题,特作《滦河浚治及其利用》一文,引言部分写道:“余于客冬,供职华北水利委员会,每于退食之暇,浏览名家之篇,其最著者如《永定河改道之商榷》、《疏浚海河意见书》以及《华北水利初步设施蠡测谈》等著,屡见于报章杂志,可谓详哉其言之。”[7]真可谓是个心有天下的读书人了。“七七事变”后,君中书社不得不停业。同年熊希龄老先生逝世,香山慈幼院也难以为继,同仁几作“鸟兽散”矣。此时,伪华北自治政府频频抛出橄榄枝,李凌斗为生计所迫不得已担任冀东政府伪教育厅秘书长,继任保定中学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家乡,任开滦中学的国文教师。鼎革后离开开滦中学,受章士钊礼聘,成为北京文史馆馆员,就职不久就逝世了。[2]803

二《国学问题五百》之版本介绍

《国学问题五百》一书,最初名为《国学问题四百》,由君中书社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三月出版。《国学问题四百》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五月又增订再版,并更名为《国学问题五百》,出版者仍为君中书社。此后,又有1986年12月天津古籍书店版,2008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版。2013年1月,岳麓书社将之收入《民国学术文化丛书》中出版。2013年6月,安徽人民出版社将之收入《传世经典文库》出版。2016年8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又将之收入《传统文化修养丛书》出版。厦门大学出版社《老教授论坛系列论丛》第五辑错将《国学问题五百》的出版年份著录为1924年,比实际出版时间早了十年,又将天津古籍书店版的时间误录为1996年,则比实际出版时间又晚了十年。目前所知,此书共有七个版本,但内容的变动主要在第一版和第二版,即《国学问题四百》与《国学问题五百》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后面的五个版本基本沿袭1935年版,变化不大。

《国学问题四百》的甲编共计63条,附“小学问答”14条,增订再版为《国学问题五百》时甲编和“小学问答”各增加10条。乙编共计56条,附“创作家问答”17条,再版时乙编增加23条,“创作家问答”条目数无变动。丙编共计74条,附“小说家问答”25条,再版时丙编增加1条,“小说家问答”条目数无变动。丁编共计151条,无附录内容,但再版时增加了6条,并附上了两部分内容,即“妇女作家问答”43条和“图书总说”7条。《国学问题四百》全书末尾附录一、二分别是李凌斗的《历代文学概论》和梁启超的《治国学杂话》,再版时调换了次序,将《治国学杂话》置于《历代文学概论》之前,且《历代文学概论》的内容又增加了首尾两段。[8][9]

1935年版的封面页“国学问题五百”由葛庆惠题,李凌斗的另一本《国学丛谭》亦是葛庆惠题签。《国学问题五百》首页为冯梅先所作之序,后附1934年版的原序。此外,李时的《君中文集》亦是冯梅先作序。

葛庆惠是李凌斗在香山慈幼院第五校的同事和上级,私交深厚。葛庆惠字东侨,河北乐亭人,父葛毓芝与熊希龄为同科至交。曾就读于京师大学堂、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前清京师法律学堂丙班(后更名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法律本科乙班),清宣统三年(1909)三月入学,民国四年(1915)二月毕业。1922年开始担任熊希龄创办的香山慈幼院第五校校长,先后教授国文、英文、测量、铁路工程、构造学、市政学、电机工程、修身、国语、数学、自然、地理、历史、日文、常识等课程。他不仅是一位教育界的精英,而且是帮助熊希龄共同创办香山慈幼院的元老。[10]251923年3月10香山慈幼院校务行政委员会正式成立,葛庆惠担任会计师兼检查员。1930年继父亲之任,担任王承惠创办的乐亭私立进修中学的校长。1930年2月转任香山慈幼院第四校的主任,4月辞职。1934年1月15日任香山慈幼院第五校主任,1935年8月兼任香山慈幼院第四校主任。期间还曾任总院秘书、总院代理秘书处主任等职。

冯梅先即冯悟我,河北清丰人。曾就读于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北京私立中国大学(后更名中国学院)毕业,是参加五四运动的十年级学生代表之一,天津特别市妇女协会的监察委员之一,是早期天津妇女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是觉悟社的社员、女权同盟直隶支部编述股股长,乐达仁创办的达仁女校的教员,担任学校党义指导员,与邓颖超、许广平为同学兼同事。历任北京市立香饵胡同小学校长、天津教育局督学。1923年初与同学邓颖超、王贞儒等共同成立女星社,创办了《女星旬刊》,出任女星社图书部主任及出版委员会委员长,并在《女星旬刊》第一期(1923年4月25日)上发表《被压迫的妇女应有的精神》一文。此外,她还参加过第二期南开大学暑期学校学习。1924年1月省教育会选举的检查员之一,同年3月申请加入中华教育改进社,6月因事忙自行辞去女星社出版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曾被军警督查处以“赤化”、“共党嫌疑”罪名逮捕,并严刑拷问。[11]192冯梅先与李凌斗、邓颖超、王贞儒同为白眉初的学生,也是共产党员。

三《国学问题五百》之内容概要

为了便于工科大学生查阅与学习,《国学问题五百》全书分为四编:甲编经部,乙编史部,丙编子部,丁编集部。每一部分又会附上与此部分相关的其他内容,纲举目张,主次搭配,极便初学者。下面分四部分简述:

一是“甲编经部”。在对经部的各个重要问题进行释义时,李凌斗虽然主要引用前人陈语,但是也不乏自己的评价。比如“经史子集之略说”一条,引的是明代祁承㸁《藏书约论》:“垂于古而不可续于今者,经也;繁于前代而不及前代者,史也;日亡而日佚者,子也;日广而日益者,集也。”作者在后面写道:“此言虽稍有所偏,按诸事实,亦为不刊之论。”[9]2又如“试言六艺之功用”一条,先引用《礼记·经解篇》、《庄子·天下篇》、《史记·滑稽列传》、《史记·太史公自序》、杨雄《法言》的说法,后面综述各家的特点为:“或言教,或擅长,或善辩,六经之要旨,不外乎是也。西汉宗经,治法炳然,上符三代,研经之士,风飙云起,于是有经学之名;所谓经学者,经世之学也,所该甚广,故昔人重之。”[9]3-4将群经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及其传、注、作传、作注之人的事迹扼要介绍完后,又引《文心雕龙·宗经篇》强调了读经对于作文章的益处:“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在末尾仍引《文心雕龙·宗经篇》说明“文章体制原出于经”此观点的正确性,得出“百家腾跃,终入环内”的结论。小学部分将“六书”置于最首,赞成许慎对“六书”的排序,之后分别区分了“指事”与“象形”、“会意”与“形声”的概念。略写了《说文解字》的作者、“秦书八体”、“新六书”、“反切”、“双声”、“叠韵”等,之后解释了为何称小学为文学之本,在小学部分的末尾同样给出了治小学之方法。或是由于通小学乃治经学之门径,语言文字之学是研究经学的前提,若不晓小学,就会造成“望文生训”的笑话。顾炎武有云:“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至诸子百家之书,亦莫不然。”经学家戴震尤其重视小学:“夫援《尔雅》以释《诗》、《书》,据《诗》、《书》以证《尔雅》,由是旁及先秦以上,凡古籍之存者,综核条贯,而又本之六书、音声,确然于故训之原,庶几可与于是学。”故而甲部完成之后,又附上了“小学问答”的内容。

二是“乙编史部”。除了阐明史体、正史、编年、纪事本末这些基本概念外,将二十四正史的名称从《史记》至《明史》一一列出,之后从《史记》、《汉书》、《后汉书》等一直列举到《明史》、《清史稿》、民国史,对这些史书都作了一个简短的概略,比如“试述《史记》概略”一条:“《史记》,西汉司马迁撰,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上纪轩辕,下志汉武,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言。其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蒯成列传,凡十篇,为褚少孙所补。”[9]43会将书的作者、体裁、内容、篇幅、補、注等情况稍加概括,随后即跟上一条编史人物之事迹“司马迁之事迹”:“司马迁,字子长,谈之子,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颂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北涉汶泗,讲学齐鲁之邦,过梁楚以归。仕为郎中,奉使巴蜀,还为太史令。李陵降匈奴,武帝怒甚;迁极言陵忠,下腐刑,乃䌷金匮石室之书,上起黄帝,下止获麟,作《史记》百三十篇。序事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刘向、杨雄,皆称为良史之材。”[9]43此后的其他正史,几乎都按这种介绍方式,文字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条理清晰。但民国史却是未见原书,据“民国史之概略”一条:“袁世凯曾立国使馆,任王闿运为馆长;王未记一字,后并入北京大学文科,其详不可得而闻也。”[9]58虽没有见到真正意义上的民国史,但李凌斗照例将王闿运的事迹叙述得不厌其详,不分巨细,连王闿运“就学三年,日诵不能及百言,虽已成诵,而犹弗得其解,塾人皆蚩之”的“糗事”也都“记载在案”,一直叙述到王闿运为袁世凯所聘,修国史才发起凡例便卒,年八十八。后附“创作家问答”,讲述在历史上对人类进步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发明及其发明者。大致介绍了关于衣、食、住、行、劳作、战争、祭祀、娱乐、书写、印刷等各方面所需使用到的工具的发明、发明时间、发明者及改进状况,可以算作历史的一个小分支。只不过是不按时间顺序,而是从人类的活动类别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特殊而重大的历史事件罢了,故而“创作家问答”置于史部之后也是合乎情理。

三是“丙编子部”。大致分为五个小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子书”、“读子书何益”、“诸子派别”、“六家要旨”、“诸子十家”等概念进行解说,使读者对诸子学派有个大致的印象。之后就分别对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十家以及对诸子的总论,并引用《汉书·艺文志》的原文进行了描述。第二部分是对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这七家的源流进行了追溯,随后是前面所举出七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事迹,有儒家孔孟之事迹、道家老庄之事迹、阴阳家邹忌邹衍之事迹、法家李商之事迹、名家公孙龙惠施之事迹、墨家墨禽之事迹、纵横家苏张之事迹。第三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各个时期的诸子学说的杰出学者事迹,介绍各时期杰出的子学学者都是哪些的内容单独成条,事迹简略的学者们的事迹又并为一条。秦汉三国子学之著者,有汉代的贾谊、刘安、杨雄,后一条即为三人之事迹,之后一条写后汉的王充、徐干及其事迹。其他的基本是学者事迹并作一条,如两晋南北朝子学之著者有葛洪、梁元帝、颜之推,隋唐子学之著者有王通、张志和、罗隐,宋、元、明子学之著者有李纲、刘基、李梦阳,清代子学之著者有唐甄、俞樾、贺贻孙。此后的第四部分条理不如之前清楚,先举近代崇文书局所刊《百子全书》及其卷名、作者,又列二十二子之名称、《十子全书》之内容。之后将《古今伪书考》中所指伪书列出,一部分辨伪,一部分辨同异,即分析同一学派之间的著名人物思想之分歧。末尾附上“小说家问答”,即最后一部分,将小说家的定义、小说类别、历朝历代小说家之著者及其事迹解释得甚为明白。至于为何将“小说家问答”作为附录至于子部之后,或是由于小说家被称为“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孔子亦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但历年来小说却是流行于社会各界,影响隐隐扩大,未必逊色于其他的诸子学术,势力独踞一方。几千年来从两汉的东方朔、班固,两晋的干宝、陶潜到清代的曹霑、吴敬梓,从创作人群来看不容忽视。从作品本身来看也出现了四大名著、《儒林外史》之类的反映社会生活细节、讽刺时代腐朽之作。对外也出现了专门从事外文小说翻译的人群,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等现代小说家的崛起,充分地说明了小说家可谓风光无限、引人注目。故而过去不被看重的小说家在当下却是成为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小说家”一名源自先秦,是诸子流派中的一部分,所以无论当下形态发展成怎样,将之置于“子部”实在是无可厚非之举。

四是“丁编集部”。主要讲先秦两汉至魏晋著名文学家的事迹以及代表作,从屈宋一直排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间分析了总集与别集之异、楚辞为何不入总集之因、离骚经之要旨等,之后便是一条举出一时期的文学大家,下跟一条其人事迹,如此写到魏晋太康中。后一部分即是各时期杰出的文学作品、文论及其作者事迹,包括欧阳修推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文选》的撰者萧统之事迹、治《文选》的“先驱人物”是何人、《玉台新咏》成书之因及其特长、《文心雕龙》之内容及刘勰之事迹、钟嵘事迹及《诗品》、钟嵘后有亦以“诗品”为书名者及其事迹、隋初提倡“弃华崇实”之人及其事迹、“初唐十八学士”、“四杰”,但“十八学士”无事迹,“燕许大手笔”、“唐宋八大家”及其简介,又有评“八家”之文和“八家”优长之分析。之后细致介绍了“台阁体”、“前七子”、“后七子”、“桐城派”、“阳湖派”等周边人物事迹及该文学团体主张。也提到了不立宗派的一些出色的古文家,其中举出了《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两例,梳理了《古文辞类纂》的辑选方法、分类方法,并对二书的文体分别进行了概述。之后照旧例写了《续古文辞类纂》,先书后人,追其根底看之后有无以“古文辞类纂”命名之书,再对书进行价值评估。之后一部分便是近代文体的变化,即新文学、白话文、欧化文学改良文学法、普罗文学等的出现,以及骈文的起源、骈文四六的形成、经书偶句楚辞偶句之例等,后面韵文与乐府部分主要也是用追根溯源、用人物事迹还原的方法来写诗歌的发展。自“苏门六君子”至“宋金苏黄陆元”,与诗的“五法”、“九品”、“极致”、“八病”、“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等概念。后又解释了“古诗”、“律诗”、“绝诗”的概念,并举了“五律诗式”、“七律诗式”的“仄起平收”和“平起仄收”之例。词也是介绍地不厌其详,词的分类、词的名家之事迹等。此编附的有两个部分,一为“妇女作家问答”四十三条,二为“图书总说”七条,力求将“体积”最为庞大的丁编完整详尽地展示给读者。在这个简要的附录“妇女作家问答”中介绍到了历史上有名的才女,以及她们的生平、作品等。但将有关“妇女作家”单独作为一个小专题附于集部,在大多数属国学书籍中是不易见到的。这大概是由于李凌斗本身比较承认妇女的权益,不应该由于性别偏见而否认她们的文学创作。李凌斗敬服的革命志士李大钊同志提倡妇女解放,而另一方面李凌斗本身与又女权运动的骨干冯梅先交情甚好。他们既是同学,又为密友,有着共同的政治立场和大抵相似的价值观也并不稀奇。而“图书总说”部分,大致以明代的《永乐大典》和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为主干,主要讲述了这些书的成书经过及主要内容、搜集方法等。这些汇编的丛书囊括的大部分为历代文学书籍,故置于集部。

余 论

自五四时期胡适等人提倡“整理国故”伊始,全国上下各界都掀起了一股国学热潮,各大学校先后成立国学研究机构,许多地方都成立了国学研究团体,学者创作的国学书目不断涌现,一时间国学在全国的发展面貌似乎欣欣向荣。“七七事变”之前,李凌斗在学术界较为活跃,发表过的文章和已出版的著作实际上极大地推动了这股“国学热潮”的传播,但他又是一位有远见卓识之人,著书的同时,不忘提醒读者应按照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书籍阅读,并非盲从随大流。此外,又直白地告诉读者读书是为经世致用,也是有方法的。在《国学问题五百》一书中,虽然都是介绍国学常识性的知识,但是大多知识点都体现作者的学术眼光和取舍标准,学术价值不言自明。即使是所提到的内容与其他同类书籍一样,他也绝不一笔带过,潦草了事。而且,李凌斗先生在书中对问题的分析细微却不繁琐,为了避免泛泛而谈,他力求新颖别致,使人一目了然。时人虽少有对此书进行直接评价,但单从之后国内各大出版社五次出版一事上,就可了解该书的便捷性与实用性。冯梅先在再版的《国学问题五百》的序言中对此书的评价赞叹曰:“君渊源家学,致力甚专,比岁往来平津,任教各院校,耳目所及,昕夕无间,用宏取精,乃有此作。观所撰是书,采问答法,易记忆也;分为四部,便翻检也;增列附题,期详尽也。得此一书,不但知国学分类之矩矱,且可明历代文学之演变,故是书出而问世,甫及一载,竟销售达数千册之多,足证其为研究国学之利器矣。”[9]1故而可见李凌斗先生所著的《国学问题五百》在当下,仍是一本值得初学国学者仔细阅读和用心品味的一本好书。

[1]乐亭县文史资料办公室.乐亭文史:第四辑[C].唐山:乐亭县文史资料办公室,1989.

[2]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唐山市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人格风范[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

[3]马芷庠.老北京旅行指南[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4]马芷庠.北平旅行指南[Z].北平:经济新闻社,1935.

[5]赵峻岩.民国时期大学区制度变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6]李时.研究工程者对于国学应具之常识和技能[J].交大唐院周刊,1941,(18).

[7]李时.滦河浚治及其利用[J].交大唐院周刊,1941,(21).

[8]李时.国学问题四百[M].北平:君中书社,1934.

[9]李时.国学问题五百[M].北平:君中书社,1935.

[10]方亭,王春宜.忆香慈[M].北京:北京香山慈幼院校友会, 1997.

[11]杨国萱.药香缥缈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校:张京华)

C09

A

1673-2219(2017)12-0013-05

2017-10-07

屈梦君(1998-),女,湖南衡阳人,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书社事迹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利群书社
利群书社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元代东迁不花刺人买述丁事迹补考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齐鲁书社
揭傒斯事迹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