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剡溪文化”培育学生素养的实践探究

2017-02-25王孙君张小丽

中小学校长 2017年8期
关键词:剡溪嵊州学校

◎ 王孙君 张小丽

依托“剡溪文化”培育学生素养的实践探究

◎ 王孙君 张小丽

浙江省嵊州市剡溪小学建于 2012 年,为公办市属小学,由属地街道的三个完小撤并而成。学生中 20% 为市区孩子,60% 为周边 20 多个自然村的孩子,20% 为外来务工子女。新建学校如同一张白纸,没有历史的传承和积淀,它该如何发展?如何育人呢?

“剡溪”是我市的母亲河,孕育了一方文明,传承了厚重历史。我市古称剡县,素以“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剡溪唐诗路、中华书圣归隐地”著称。学校以母亲河命名,承载了家乡人的期待,也使学校拥有了浓厚的家乡气息。为此,在教育专家的引领下,全体剡溪人开始了“依托‘剡溪文化’培育学生素养”的实践探究。

一、探寻剡溪文化,建设美丽校园

历经数千年形成的剡溪文化,既得山水之幽,更涵人文之胜,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为此,我们于 2013 年 9 月起,开展为期一年的探寻,并把它融入到学校人文景观的建设中。

(一)探寻“剡溪文化”

为了让家乡文化近距离接触孩子们,激发孩子们认知家乡、探究家乡的热情,提升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愫,学校在阅读节活动期间,动员全体学生寻觅搜集剡溪名人、剡溪名诗、剡溪名物、剡溪典故,诵读独一无二的剡溪诗文,讲述耐人寻味的剡溪传说轶事,游历清幽秀丽的剡溪名胜古迹,那些曾被人遗忘的有关剡溪的名人、名诗、名物及典故等如泉水般在校园喷涌而出。

(二)建设“剡溪”标识文化

1. 精心营造标识景观

一是营造四季花园。学校应用“雷尼尔效应”营造了美丽的“四季花园”。春园有樱花、垂柳,夏园有梨树、桃形李,秋园有桂花、栾树,冬园有金桔、腊梅。本市有名的花草果树,均在校园安家。

二是打造八大景观。有寓意珍惜时间的“日晷苑”,集灵气之石、融灵性之水的“善石苑”,铺剡溪九曲胜景的“唐诗路”、“节气苑”、“生肖苑”,还有彰显家乡特色的“围棋苑”、筑山坡,留成长足迹的“毕业林”,学农基地“种植园”等。它们点缀着校园,蕴涵着文化。

2. 用心创设标识文化

嵊州底蕴深厚,名人辈出。“徜徉剡溪”廊倚墙而建,书圣王羲之、国手马晓春等名人事迹和“大禹治水,毕功了溪”、“嵊县强盗”等十多个嵊州典故潜移默化地激励着学生。

我市是越剧之乡、竹编之乡、茶叶之乡,学校利用教学楼楼梯转角,创设了越剧角、竹编角、耕读角、茶叶角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见识。

善智楼大厅的发展愿景墙、善思楼大厅的剡溪全景图、咏剡唐诗,善德楼的四好习惯墙、节日教育墙等让师生们感受着剡溪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有师生和家长一起设计的蕴含剡溪特色的校徽、校旗、校卡、班牌、纸杯等标识物品,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元素,这些都滋润着师生们。

二、提炼剡溪精神,形成教育文化

在专家的引领下,学校分层进行了剡溪精神大讨论,透过表象提炼了核心内涵,形成了教育文化。

(一)提炼剡溪文化精神

剡:《说文解字》解释为“锐利”也,从“刀”,“炎”声;“火中立刀”旨在告诉剡溪人将在磨砺中成长。

溪:《辞海》注释为“山间流水”。左边是“水”,表示与水流有关,字中表义用作形符;右边是“奚”,字中表音用作声符,本义是“山谷里的小水流”。剡溪寓意,旨在表达剡溪人在刚柔并济中磨练坚强的毅志,铸就高尚的品格,茁壮健康地成长。

剡溪文化最早可追溯到禹舜时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回,毕功于了溪”(今嵊州禹溪);马寅初身处逆境,但仍为民谋利;范瑞娟、马云、沈仲礼等如“剡”字般在自身行业中千锤百炼,才能如“溪”字般获得源远流长的精湛技艺。剡溪古今名人“心怀天下”的胸怀,时时激励着全体师生。他们内隐着的精神就是性质朴、勤劳作、善探究、乐助人。

(二)凝练学校核心理念

在剡溪精神无形的感召下,学校的核心理念——“善”呼之而出,一训三风也随之得以提炼。

善:会意字,甲骨文的“善”字,从“羊”(即“祥”),从“目”,表示看来十分美好。善字的本义是善良、美好、吉祥。引申为亲善、友好、擅长、善于、喜好、爱惜等意思。

校训“上善于溪,兼善天下”。“上善于溪”由《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引申而来。意思是说:善就如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剡溪小学要办最有温度的教育。那怎样的教育才是最有温度的呢?那就是兼善天下。“兼善天下”语出《孟子》:“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人在得志时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受益、获得发展。我们校训的寓意就是:让剡溪的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发展,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健康、快乐、幸福地走向成功。

“三风”分别是:“善德善行、善智善慧”的校风,“善教、善研、善育人”的教风,“善学、善问、善思维”的学风。希冀每一位师生如溪水中一颗颗水珠,在剡溪中灵动成长。

一训三风是剡溪小学的精神风骨,更是学校师生精神面貌和全新形象的一面旗帜。

三、架构善行课程,培育核心素养

学校精心构建多元善行课程,有整合性学科课程、选择性拓展课程和项目化活动课程等等,倾心培育善良、善学、善行的剡溪学子。

(一)开设剡溪文化教育课程,激发学习潜能

每周五下午是课程超市时间,学校开设了多门剡溪文化教育课程,有人文类(剡溪经典诵读、剡溪文化等)、创意类(竹编、根雕、美食等)、体艺类(越剧、围棋、书法)等 20 多门,让学生选修,以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

(二)做好整合文章,学习地域文化

1. 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渗透

一是补充,在课堂上适时补充剡溪文化素材,开展阅读、写作等活动;二是整合,将语文、音乐和美术课有机整合。如在语文课上吟唱咏剡唐诗,引导学生根据唐诗意境进行美术创作;三是创造,如让学生用眼观察家乡、用笔描绘家乡,并对美丽家乡建设作出种种设想,等等。

2. 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体验

春秋季实践活动期间,孩子们徜徉在嵊州民族村、越剧博物馆、嵊州艺校,欣赏竹编、泥塑、根雕、剪纸、越剧名曲,体验着文化的魅力。

讲述耐人寻味的剡溪传说轶事。学校把那些已经散落的、即将遗失的嵊州“轶事典故”搜集编写成册,供第二学段学生阅读、讲述。这些喜闻乐道的传说丰实了师生的心灵。

(三)深化项目活动,传承剡溪精神

1. 阅读行动丰知识

学校建有 400 平米的阅览室,各班建立了漂流书吧,每年四月的“阅读月”,开展好书漂流、名作家互动、故事妈妈进课堂、故事大王演讲、阅读之星评比以及“咏剡经典诗文”吟诵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2. 阳光运动锤体能

学校召开“运动引领我成长”专题会,普及校园足球,扎实开展大课间和“1+6 运动进万家”活动,阳光运动的理念已深入每个家庭。

自2014 年 10 月我校成为“省黄龙足球种子计划首批试点学校”以来,足球的种子就在我校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学校通过“每天一活动、每周一课时、每学期一比赛”普及足球教学,通过分层组建社团,进行足球精英教学,学校也因此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3. 科技创新促探究

学校投资100多万元建成700 多平米的科苑,设有奥秘馆、手工坊、七巧室、创意坊等,开展系列科技创新活动,潜心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每周五学校开设“六小科技课程”:小制作、小编织、小实验、小发明、小航模、小小七巧板等,均为 60 分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

每年11 月,学校举办“科技嘉年华”活动,师生共同参与科学家进校园、科技小达人等活动。尤其是“奇思妙想”创意设计,学生为解决生活小事,自行创作了“防近视、防驼背文具盒”,“自动便捷进门灯模拟装置”等。活动让学生的天性得到释放、成果得到奖励、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得到提升。

4. 德育实践显责任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

第一,开展“1345”系列教育,滋养品性。学校强化了养成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剡溪第一课”、“每日三问”(今天我微笑了吗?今天我助人了吗?今天我阅读了吗?)、“四好习惯”(不丢一张废纸、习得一手好字、坚持一项运动、拥有一份自信)和“五星争章”教育,对他们进行品性滋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实行“1+6”小手拉大手,培育责任。“1+6”中的“1 ”代表学生,“ 6 ”代表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学生在校养成好习惯,回家反哺 6 个长辈。双休日开展“ 环保进万家、创卫进万家、善行进万家”等活动。这样既弘扬了善行,又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学生善行成习惯。建校以来,学校一直重视学生善行和责任感的培养。一是节日教育践行“善”,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学雷锋周、我给妈妈洗洗脚、新居民子女斗蛋、留守儿童中秋庆团圆、九九重阳敬老看我行等活动,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知善、行善、乐善”。二是志愿团来行“善”,第二学段学生成立了“志愿团”,主动帮助同学修凳子、担任评价评委,每学期举行爱心义卖活动,资助困难学生,使孩子从小在心中播下“善行”种子。

第四,教师善举成常态。2013年,教师自发成立了“善行服务队”,捐助贫困家庭、下村辅导残障儿童、去边缘学校援教、开展环保服务等,至今已达 30 多次。教师善行已成为常态,从而温暖着弱势群体,放大了人间真情。

第五,家长善举呈辐射。2015年,在校家委会的带动下,家长自发成立了“善行志愿团”,开展了一系列“红马甲善行志愿服务”,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他们都从不间断、毫无怨言地为剡溪孩子们筑起校门口上下学交通安全防线;带领学生和家长捡拾垃圾;带孩子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给偏僻山村孤寡老人修补房屋、洗头理发、捐钱捐物等。大家都在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

[1] 施展. 人文嵊州丛书 行走剡溪[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3).

[2] 赵桂霞. 建设一所新学校[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0).

[3] 浙江省实验学校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Z]. 2016(1).

(作者:王孙君,浙江省嵊州市剡溪小学校长;张小丽,浙江省嵊州市剡溪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刘新丽]

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49(2017)08-0066-03

猜你喜欢

剡溪嵊州学校
文化传承与理解视域下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探索
浙江甬金高速嵊州服务区车辆管控云平台探析
打造隐喻、自恰、克制的视听空间 浙江嵊州上岛名苑
唐诗中的“剡溪” 地理意象分析
——以《全唐诗》为文本
温柔的江南小城
从宋诗的“剡溪”意象浅析宋代文人的文化审美趋势
学校推介
嵊州根雕网络专场拍卖会启动
五字之碑·剡溪之音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