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17-02-25江苏省如东县双甸小学张德红

数学大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创设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小学 张德红

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小学 张德红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是中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目标导向。本文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相关案例提出了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数学场景情境、数学想象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问题情境;场景情境;想象情境;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通过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同时还能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它是创新人才的智力结构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一种要求。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多地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掌握创造性的思维规律、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学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创设数学情境,通过数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趣引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最好的引导。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以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去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学习心理状态,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上下求索”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具有创新性,这样的学习状态,不仅能让学生较易地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去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也容易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课程时,教师首先写出了这几组等式:1=1,1=10,1=10=100。按常规思维,1就是等于1,怎么可能等于10、100呢?在老师确认这是正确的时候,学生们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开始兴奋起来,在他们感到“惊奇”的同时,也正是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于是,有学生提出1元=10角=100分,马上又有学生提出:1米=10分米=100厘米。这时,我提出能不能用同一个单位把上面各数表示出来呢?学生们很快得出了“1元=1.0元=1.00元”;“1米=1.0米=1.00米”,而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本节课我们要讨论的内容。于是教师通过数学问题情境的引导,激发了学生们关于数学问题的兴趣,进而引入课堂,开展了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从学习氛围上看,能有效构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小学生的教学显得更为有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他们容易展开思考,萌发创造力。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这样他们的创造火花就会不断闪现,进而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撑。

二、创设数学场景情境,以动启思

关于情境教学的研究认为,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结为手段。情境教学的设计把场景的设置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乃至课堂气氛布置成为“心理场”,以此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主动对学生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设法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学习设置一些场景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能整体和谐地发展。

例如在开展《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尝试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老师课前找了一张损坏的小桌子,上课时提出谁愿意来当小小的修理工?不少学生自告奋勇愿意试一试。选用多长、多宽的材料呢?再让学生检查一下自己的桌子,要不要修理,或者更换一部分材料?如要修理,那么需要多长、多宽的材料呢?通过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测量工具去实际地测一测、量一量,并且顺势提出:如果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了小数,应该怎么来和整数的数字进行算面积呢?这样就让学生不断经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小数乘整数。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动手的过程足以有效牵引学生的思维,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是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多地构建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创设数学想象情境,以想提思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一种思维能力。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感受区,接受外部世界的感觉;二是贮存区,将感受区接受的感觉收集整理起来;三是判断区,评价收到的新信息;四是想象区,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培养想象力,必须要丰富感受区的信息量,善于运用贮存区和判断区,提升发展想象空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想象情境。例如“七巧板活动”是我国传统的一项益智活动,传统的是通过拼凑各种不同的图案,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用于“面积的计算”。例如在学生知道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可以通过图形的不同组合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通过正方形可推出三角形、长方形,再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再变形为梯形等等,通过学生对基本图形动手拼摆,可以推出图形面积计算的各种公式:正方形(长方形)=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边长×高;三角形=边长×高÷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不规则形状的面积还可以通过分割进行计算。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想象学会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想象,勇于猜测,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多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来创设想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说过:“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以学为乐,以思为乐,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猜你喜欢

创造性想象创设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快乐的想象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