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贯彻研究
2017-02-25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徐 赟
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贯彻研究
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徐 赟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凸显素质教育理念成为小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学科,教学中除了做好知识的教育引导外,更应关注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培养、知识的学以致用等,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就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贯彻进行研究,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以期带来小学数学教学的高质高效。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贯彻;教学手段
数学作为基础自然学科之一,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也是实施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学科载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数学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数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做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当下关注的问题之一,也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实施的思路与途径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趣味导入课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做好学生兴趣的激发是教学高效的前提。小学数学作为基础自然学科,其带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群体来说,部分概念定理的理解上存在困难,进而易挫伤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十分重要。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必须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综合其年龄特征、思想动态,借助创新的、趣味的、可视化的方法激发兴趣,导入课程。教师通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点的捕捉与引导,营造和谐趣味的数学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自由交流与探讨,在氛围调动中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趣味性的故事及动手操作活动,吸引学生,鼓励其参与,以兴趣为导向奠定素质教育实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时,教师可以准备几副扑克牌,用扑克代替正负数玩游戏,其中规定红色为正数,黑色为负数,两个同学分成一组,分别抽取扑克牌,每个抽取两张,然后把它们相加,谁的数大谁就获胜。原本简单枯燥的正负数认识引入到抽扑克牌的游戏中,学生在趣味游戏的带动下,学习兴趣被激发带动起来。
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大胆质疑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侧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培养的任务之一。从宏观层面看,创新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国民对教育革新的基本诉求,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做好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思考。一方面注重一般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另一方面是各种创新实践活动的设置,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创新实践中,学以致用,创新思考。小学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猜想、发散思维、推理等都可以作为创新思维培养的切入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不同意见吗?多方面地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其提出不同的见解,大胆质疑,从而实现其创新意识与精神的培养。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计算》时,教师让学生借助手中现有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形的周长时,教师引导学生:圆形的水池能滚动来测量周长吗?学生不得不重新思考,于是想到了绳测的办法。教师再次质疑,将一个白色的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然后问学生还能用绳子测量圆形的周长吗?这样使得小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绳测和滚动测量都有局限性,那么有普遍适用的方法吗?引发小学生思考。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发现圆周长总是比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的规律。再例如一些常见的推理问题,教师并不直接给出答案与结论,而是让小学生分组探讨,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引导其发散思维,多元思考。小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中大胆质疑与思考,而在质疑与思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从而能更加科学深入地探索数学知识。
三、教学契合生活,学生学以致用
素质教育理念倡导教学的学以致用。小学数学作为基础自然学科,其与生活关联密切,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因此,让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学以致用是素质教育教学的内在要求。而实践又是检验教学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生活实践中,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能在知识的学以致用中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必要性,在实践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实现自身的综合全面发展。例如在讲解分类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模拟超市购物,让学生将青菜、大米、水果、衣服、卫生纸、铅笔等物品进行分类。蔬菜类、水果类、文具类、家居用品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地对物品进行分类,数学概念的学习与生活关联起来,学生也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再例如与生活相关的鸡兔同笼问题、相遇问题、旗杆测量问题等等,都可以借助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黑板、足球、操场等等,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学习,也能运用数学课堂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生活中的一些器物也可以起到教学辅助作用,例如讲解《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分给每位小学生20根火柴,让其动手摆出各种形状,小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多边形的长宽之间的差距越大,其面积越小、多边形边数越小,面积越小的规律,在接下来的新课学习中更得心应手,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学以致用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也是学生知识巩固的方式之一。
小学属于基础教学阶段,更是素质教育改革推行的关键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正确的教育引导可以为后期的数学学习及个人成长奠定基础。随着应试教育弊端的显现,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具有现实必要性。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推行必须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入手,着眼于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契合,让小学数学教学高效高质,助力于小学生的全面成长与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