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预习的重要性与教学指导分析

2017-02-25江苏省沛县张寨镇中心小学胡传峰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8期
关键词:学案思路小学生

江苏省沛县张寨镇中心小学 胡传峰

小学数学预习的重要性与教学指导分析

江苏省沛县张寨镇中心小学 胡传峰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的重要学习方式,预习在小学数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养成预习的习惯,对提高课堂效率和以后的学习能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小学数学;预习;教学指导;重要性

一、小学数学预习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指导学生攻破知识难点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科学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很多新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应用到以往学过的知识,若是对旧知识的记忆不够牢固,则会对新知识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通过预习可使该问题迎刃而解,预习新知也顺便温故,同时复习旧知巩固所学,有效建立了新旧知识体系,进而去解决新的问题。

2.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

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后,通常都会带着问题听讲,在这一前提下,他们的听课积极性有所增强,学习思路也变得更加清晰,有助于数学思维的拓宽和思考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信心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由此可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3.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笔记是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采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笔记,他们可以将教师讲授的要点、重难点记录下来,这样便可在复习时有所侧重。未进行预习的学生,由于不知道重点,会盲目地进行记录,这样整堂课都在记笔记,无法集中精力听讲,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对新课进行预习的学生,会对知识的重点有一个大体了解,知道哪些知识需要记录,这样可使课堂笔记更具针对性。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自学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预习归属于自学的范围,学生在对新知识进行预习时,因为是首次接触,所以需要进行通读,并且在没有教师的指导前提下,所有问题都要自己动脑思考,由此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使他们的分析和解题能力有所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二、小学数学预习的教学指导策略

1.布置学生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预习的重要资料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明确预习方向,理清预习思路,使预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教师可设计以下导学案内容:一是学习目标,即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和“一个数的倍数特点”。二是导学设计。具体包括五个环节,即课前预习导学环节,让学生对因数知识进行复习,并引入本节课内容;课堂研讨环节,写出教材的例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课内练习环节,组织一条龙报数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避开3和7的倍数进行报数;课后总结环节,探讨为何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个;课外作业环节,布置学生寻找生活中数字及其倍数的实例。通过在课堂教学前让学生了解导学案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点,掌握预习的方向。

2.采用层次化的预习教学法

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小学生采取不同的预习指导方法,使预习活动更具实效性,引导学生在预习数学知识时获取学习乐趣。

(1)低年级学生采用动手操作预习法。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具有好动的特点,鉴于此,可在数学预习中发挥出他们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动嘴说、动手做、动脑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感悟所学的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针对中年级小学生采用合作探究预习法。在我国,很多小学都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填鸭式”,大量的理论知识、计算公式一并涌入学生的脑中,他们很难全部记牢。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合作学习,鉴于此,可针对中年级的小学生采用合作探究预习法,由此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例如,在对《圆锥的体积》进行教学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预习任务:将预先制作好的课件发给学生,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预习,具体的步骤是先观看课件,再进行猜想,最后加以论证。各个小组的成员在合作中交流了自己的看法,进一步明晰了数学思路。

(3)针对高年级小学生采用典型应用题预习法。众所周知,在田径项目中抢跑是犯规的,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却是合理的“抢跑”。高年级的小学生会接触到很多应用题,这类题型相对比较复杂,其中的量存在复杂的逻辑关系,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应用题涉及的量的关系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助于解题思路的明确。如商品利润、盈亏、追及等问题,在教学前,教师可让学生先预习,使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其中量的关系,为解题提供思路。

3.精心布置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要精心设计,使之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层次性和目的性,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预习活动的积极性,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如,在对《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进行教学前,为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如下预习任务:对教材中与本课有关的内容进行通读,结合以往所学的知识,看能否理解内容的意思,同时对无法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标记;根据教材要求,找出日常生活中与本课有关的图形,并用纸剪出这两种图形,然后进行测量和比较,看是否能够找到一些规律,并记录下来。上述预习任务除要求明确之外,还兼顾了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在预习中体验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攻破知识难点、理清学习思路、增强主动探究意识,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预习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预习指导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1]张志新.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5):74-75.

[2]杨素娥.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5(6):83-85.

[3]伍棫华.小学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方法探究——以小学数学为例[J].中国市场,2015(3):72-74.

[4]陆莉莉.预习合作巧练习 水到渠成添活力——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三个问题[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10):163-164.

猜你喜欢

学案思路小学生
不同思路解答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乡愁导学案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我是小学生
“比例尺(一)”导学案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