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感能力途径和策略的研究
2017-02-25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姚连英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姚连英
培养学生数感能力途径和策略的研究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姚连英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概念及数学能力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这种教学目标一是可以推动这一阶段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二是可以使学生奠定一定的数学能力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有益价值。但小学学生由于生理发展尚不完善,在数学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尚不能理解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能力培养时要从基本的数感能力进行培养,以数学能力为突破口,帮助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掌握、内化知识,把握数学的基本概念。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数感能力培养进行系统化探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数感能力
数感能力是最为基础的数学能力,想要对学生进行此项能力的培养,就要依靠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一般概念的理解,教师在低年级段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数感能力的培养可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顺利开展,并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论是从哪一方面进行考虑,都必然要重视对学生的数感培养,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教案设计中安排数学猜想、操作实践、质疑问答等学习板块,使学生在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迁移同化数学感觉,最终形成整体数感。
一、从生活引入概念,形成数感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学习任何学科知识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之上,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生活中引入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形成数感,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低年级段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激发学生内在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推进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而数感本质上是学生对“数学”这一概念的本质感受及感情,具有数学视角,并从这一视角捕捉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这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教学内容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发掘数学原型,从而对学生进行数感培养。例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时,有一道题目是:5×9-5=5×( ),在这一题目中有学生误填了4,在面对这一教学情况时,教师要对此进行原因分析,经过分析后发现学生是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不清楚,不能够正确理解算式所要表达的意义,更为深层的原因,即这一算式对学生而言还较为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从生活引入,借助“手指头”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直观到抽象的客观规律,对学生进行生活化引入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培养学生抽象化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生活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二、进行直观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建立数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有着具体发展过程的,这一阶段的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而低年级段的学生尤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直观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建立数感。这是由于直观操作可以高效合理地帮助学生获取到感性的数学认知,并对数学关系建立初步认识与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有所了解,并与数学知识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实践操作,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数感能力的建设与培养。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概念时,有学生错将自身身高选取了“米”这一单位,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基本的长度单位知识概念,不懂得换算,同时也缺乏一定的空间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直观实践操作,画出一米、一分米、一厘米,进行观察比较,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数学基本规则的建立,认识到“米、分米与厘米”间的相关关系,从而解决这一数学教学问题。实际上,这种数学教学不仅有效地拓宽了学生对长度与空间的感性认识,还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了初步的表象意识。这一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学与实践的相关关系,推动了学生对数学本质属性的认知。
三、关注算法观念,发展学生数感
在小学数学素质化教学的今天,数感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重视的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到了数感教学层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教学时就应当重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学习,而非刻板的“数学计算规则”学习,具体到低年级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数学的拆分组合训练,关注学生的算法发展观念,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感觉的建立与培养。学生在经过一定的数学学习与培养过程后,已经具备一定的数感观念了,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平衡数学学习与数感建立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入质疑教学与反思教学。在学生进行算法规则的数感学习时,教师要不断地使学生在进行算法学习过程中进行类比、反思与质疑,这样才能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数学计算观念与不断发展的数学感情,推进小学数学低年级段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教师对小学低年级段学生进行“数感”教学,实质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感悟的教学,这种教学是较为抽象的,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发展与作用是较不明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经理逐步建立与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进行长期培育,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感情与能力的双重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1]黄胜光.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策略[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4):8-8.
[2]张华.“小”操作里的“大”思维——从“周长”课堂教学例谈小学数感培养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3(2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