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2017-02-25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初中程玉纯
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初中 程玉纯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初中 程玉纯
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抽象性以及逻辑性更强,侧重于思维能力的学习,优秀的思维方法将会是解题的一把金钥匙。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当下教学的首要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及时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寻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地给学生灌输优秀的思维方式,学生长期积累,就能灵活运用。对此,本文将结合平时的教学实例,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内在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没有兴趣,学生就犹如动力不足,学习起来也是无精打采。同时,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仔细观察,根据学生的思维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其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深化学生在新课改下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用学习的主动性去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发挥思维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我联系实际,给学生讲解电影院的故事,在电影院的座位上,试着让学生利用坐标的方式去确定出“第七排四号”的表达方式,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对电影院的位置比较熟悉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乐趣,同时通过举例电影院,还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使得学生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在生活中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出物体的位置,避免了枯燥的知识与概念。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内在动力,使得学生对数学不再恐惧,并且产生兴趣。
通过实际的教学,我发现在课堂上有意义地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好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知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长期灌输,可以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发散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十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创造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强化数学的作用,结合生活实际,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学生通过结合实际迅速抓住问题的重点,使得思维迅速转动起来,并且能够找寻到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化被动为主动,掌控学习的主动权,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单一的数学符号不足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解公式的时候,单纯地给学生讲解公式,学生的记忆可能不太深刻,于是我将公式与生活中的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让习题产生多样性。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充满兴趣,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接着,给学生讲解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我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学校的伸缩门,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不断引导学生直观地去观察,学生再相互讨论,结合所学的知识,于是得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以及两条对角线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定理,巧妙地利用学生身边的实例,既直观,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就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思维奇思妙想。
通过结合学校的伸缩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学生能够怀着饱满的热情去主动探究,一起讨论,得出正确的猜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开放探究型问题,拓展学生思维发散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谓是绞尽脑汁。通过对于实际教学的研究,我发现单纯地依赖教材上的知识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大能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挖掘出学生自身的潜能,使得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具有探究性的数学课题,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道问题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收获成功的时候,再去引领学生探索更加深层的问题,不断地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活动,这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方式的一种好方法。例如在讲解到“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节时,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这是一道简单的证明题,凭借学生的智慧不难证明,但是我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再次给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探究,比如分别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四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将是什么四边形呢?就这样不断地给学生拓展问题,长期积累,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会越发具有发散性。
通过以上例子,可见创设开放探究型问题,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不断地碰撞,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具有很强的重要性,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教学得以优化,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