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理,缓解数学焦虑
2017-02-25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吴汉文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吴汉文
关注学生心理,缓解数学焦虑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吴汉文
数学是高中课程的必修科目,在课堂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其教学地位的日益提高,与此相关的心理问题也开始出现,其中普遍存在且突出的是数学焦虑,这是一种典型的学科焦虑症,在学习中呈现为一种非智力因素,会导致学生逃避数学学习,造成数学兴趣的低落,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焦虑;策略
高中生数学焦虑心理的防治缓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旦出现便会影响学生的各方面,不仅是心理、情绪上的负面影响,弱化学习兴趣,打击自信心,还会使学生对自身数学思维、能力产生错误的信息导向,妨碍其素养发展。对此,我们要加强重视,结合实际积极研究,在了解表现特点的基础上探讨破解途径,有效改善,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重拾数学学习的信心。
一、数学焦虑存在因素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导致高中生出现数学焦虑的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方面,下面我就分别阐述,简要分析。
1.教师:过度训练,身心俱疲
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大,重难点较多,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关键,不可避免地会设置大量练习,甚至高频使用题海战术,在训练过程中,学生时常会遇到难题,这给其造成了无形的压力,长此以往,学生就容易对老师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出现抗拒学习的心理。但是,在应试制度的驱动下,他们又不得不面对,这就让其十分矛盾、沮丧,不仅在心理自信上难以投入,而且生理也备受折磨,身体过于疲劳,由此数学焦虑便产生了。
2.家长:盲目攀比,施加压力
受到应试制度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对孩子有很大的期望,这看似是爱的鼓励,实则是无形的压力。有些孩子基础不好,但时刻被父母的期望驱动着,心理承受不了,就会产生焦虑。此外,如果家长缺乏数学素养,无法提供给孩子帮助或者没有时间辅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难以解决,在无助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沮丧、难过,进而产生数学焦虑,陷入心理问题,一时转不过弯来,影响后续学习。
3.个人:学习挫败,丧失信心
学生在高中阶段自我意识增强,表现欲望变得强烈,极度渴望展现自我,学习就成了他们自我展示的舞台,这原本无可厚非,甚至是积极心理,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赢得他人的表扬而去学习,学生就容易模糊重点,在这一过程中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进而丧失自我,容易受外界影响。一旦遇到学习障碍就会觉得内心挫败,产生数学焦虑,久而久之,就会一步步丧失学习信心,让焦虑变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二、缓解数学焦虑的途径
针对客观因素,就要加强重视,结合实际,充分考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善,站在学生立场,给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避免数学焦虑的加剧,以此缓解,促进问题的解决。
1.丰富教法,消除畏难情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法调动学生兴趣时可联系实际,抓住学科生活性的特点,为其创设熟悉的学习氛围,帮助其缓解、放松,避免神经紧绷。具体实施时,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入热点话题,以此引导探究,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让其主动融入,积极探索。同时,可以在教室设计一个数学角,展示有趣的数学故事,提供学生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其在分享、体验的过程中领会学科魅力,进而对其产生好感。此外,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评价,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展开针对性地指导,让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及时改正。比如有的学生解题能力不强,但是回答问题很有条理,无论是课堂发言还是习题练习,逻辑都很清晰,对此我就会先表扬其优点,然后指出其问题,让其在听取意见的过程中,积极反思,清楚认识不足,并虚心接受,以此弥补学习中的不足,随之不断改善,增强信心。
2.加强沟通,营造和谐氛围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仅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息息相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还属于美学的范畴,在发挥实际效用的同时彰显着独特的魅力。意识到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其在学习中把握学科美学方向,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进而产生学习兴趣。由此,便能唤醒学生对数学的激情,鼓励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有效避免焦虑的产生。作为引导者,我们要树立严谨的教学精神,细心、耐心地指引学生,帮助其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在认知过程中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此外,要加强家校联系,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注重平时的言行,尝试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对其成绩持合乎情理的态度,避免让其感到烦躁、不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获得多方的支持与理解,在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向上,逐渐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树立意志,培养学习信心
所谓“意志”,就是人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自发形成的一种强力行为,是自主克服困难的过程。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认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要想帮助学生强化意志,就要先让其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长期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促进积极性格的培养,进而从根源上防治数学焦虑。具体实施时,就要经常夸奖学生,所谓“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不要以为高中生就不需要赞扬,实际上他们十分在乎我们的看法,稍稍的鼓励就会让其好感倍增,自信心增强,久而久之,学生借助他人的肯定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内心深处觉得“我很好,我能行”,无形中就能培养风险意识,提高自我调节能力,面对困难、挫折时不会轻易放弃、沮丧,尝试着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能避免数学焦虑的产生,还能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促进自信心的增强。
总之,数学焦虑是高中生数学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不容小觑,无论出现与否,在教学中都要加强重视,做好防治措施,避免问题的恶化和加剧。具体引导时,要结合实际对症下药,强化家校联系,合力解决问题,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环境,让其自信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