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一把双刃剑

2017-02-25兰溪市第一中学龚瑞峰

中学生天地(C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入题双刃剑篇幅

■点 评:兰溪市第一中学 龚瑞峰

执一把双刃剑

■点 评:兰溪市第一中学 龚瑞峰

论述类文章并没有开篇必须直陈中心论点的规定,但是,考虑到考场作文一般是800字的篇幅,最好还是开门见山地亮出中心论点,接着有条不紊地进行论述。一旦入题慢了,占用篇幅过多,下文就不能充分地展开论述。

比如《执一把双刃剑》这篇文章,开头两段引用诗歌、歌词,铺陈事例,将“旧时光的慢”与“网络时代的快”作对比。然而这两段入题文字占据了文章近一半的篇幅,自然使后文论述篇幅不足,不论是谈“网络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还是论证“网络的便利过了头反而使人懒惰”,都只能用一段文字匆匆带过。

此外,作者的论点是“网络这把双刃剑的剑柄是执在自己手中的,其挥斩方向终究是由自己决定的”,然而文章主要论述了网络带来的利与弊,对于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作者始终没有提出明确的态度和做法。这使得文章只在一个层面上展开,没有深入推进。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正在快速变革,网络正在持续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和手机的联姻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使得爆炸的信息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不自觉地沉浸在电视娱乐、网络游戏、手机碎片化浏览等消遣、消费中。

对材料揭示的问题,你怎样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得抄袭、套作。

模拟得分:40分

曾几何时,读过木心的诗歌《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想象从前的生活,慢是一种情怀。还有汪峰的《春天里》:“没有信用卡,没有她,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但我当初是那么快乐,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怀想曾经的时光,是一种美好,美好在慢的时光里。

这个标题看起来很辩证,但表意不明,“双刃剑”指的是什么?标题除了简明,最好还能体现文章的核心思想,建议从“网络”和“我们的生活”关系上着手修改。

而在如今物欲横流、狼奔豕突的时代,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我们推向似乎唯有快才能产生价值的迷幛。而我们的脚步还未来得及停下来等等灵魂。网络的弊端日益凸显,引人深思。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能像以往旧时光里头的自己一样,会趁着月色聚在晒谷场上拉拉家常,唠唠嗑了。究其原因,好多人说是现在的各种聊天休闲APP及网络的发展给自己带来极大便利,出门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的事完全可以被一个微信群所代替,而且在网络上还能同时进行各个不同交际圈的沟通,那种旧时光里的做法显然是失去了意义。虽然与此同时,他们也发觉了自己“好友遍全国,挚友寥无几”的窘态。

第一段引用诗歌、歌词,展现旧时光“慢”的美好。第二段列举事例,指出人们不再像往日旧时光一样拉家常了,并指出原因:是网络发展带来便利,同时提出“好友遍全国,挚友寥无几”的窘态随之而来。

但这样入题太慢了,400多个字,铺垫冗长,描述详细,中心论点却始终没有明确呈现。不论用什么方法开篇,都要把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够直接紧密的东西去掉,精练简洁地亮出中心论点。否则论点不清晰,入题占用大量篇幅,后文的论证怎么可能充分?

在哲学里有这么一段话:“真理是在一定条件范围里才成立的,真理和谬论是会相互转化的。”便利过头了也是一样会造成这样那样的麻烦,那时候便利恰恰就是产生问题的根源。毕竟大家都知道人的天性中少不了的就是那惰性,一旦人们依赖上了便利带给自己的惬意,便会深陷其中,慢慢变得怠惰。

这一段引用了哲学概念,提出网络带来便利是好的,但“过了头”也会产生问题——依赖便利会让人变得怠惰,这也是后文提出“网络是双刃剑,就看执剑的人将它挥向何方”这个中心论点的基础。作者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具有一定的思辨性。

客观来说,网络发展并没有错。它使身处异地的两人能畅通无阻地沟通,而不必费时费力费财待在一起才能有所交谈。它在购物方面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少好处,人们宅在家中便能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即便远在海外,也只需“加入购物车”一秒就能搞定。它为大家提供各式各样的渠道来放松、娱乐自我,让我们的娱乐方式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以往的那些花样……

这一段从正面论述网络发展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让购物、娱乐等变得尤其便利。但是一些内容与第二段的重复,使文章脉络不通。

建议文章开头明确推出中心论点,然后引用哲理进行阐述,接着把第二段的部分内容与这一段结合,集中渲染“网络有利于生活”这个分论点。这样,将网络的诸多优势论述透彻,然后转到论述网络的弊端,使正反对比鲜明。

逐渐地,这些好处不断被完善,人们也越来越依赖它们。终于它们变成了使人堕落的过度便利。人们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开始变得沉默,不再有那么多话要说,因为他们不能相互发送网络表情包;人们开始依赖网络购物,就连楼下超市就有的东西都要去某宝上购买,理由是上下楼太累、超市太大找东西太累,等等。对于此事,某专家分析,在网络上购物只是看到一个数据的减小,并没有实体店购物时那种要被掏空钱包的悲怆感觉,所以网络购物兴起速度惊人。青少年甚至部分中年人开始沉迷网游,刷副本,打怪升级,忙得不亦乐乎……

这一段罗列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论述网络的便捷使懒惰的因子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还引用了专家的分析,从理论上阐述人们为什么会依赖网络。

但是整段话逻辑不严谨。人们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变得沉默,不愿意去实体店购物,这些确实是对网络的便捷产生依赖的后果,但网络游戏使人沉迷主要是因为它实现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穿越、格斗、角色扮演等,“便捷”并不是人们沉迷其中的主要原因。所以,列举的现象还需要重新梳理。

人们总以为自己是崇高的,于是他们并不会认识到自己身上会出什么问题,关于沉迷网络一事,他们认为那必定是网络的错,引自己染上“网瘾”。殊不知,网络这把双刃剑的剑柄是执在自己手中的,其挥斩方向终究是由自己决定的。自伤的罪责也只能归到自己头上,这是赖不掉的。

所以说,我一开始的言论便是错误。与其说是网络的弊端日益凸显,不妨说是,挥动网络这一把利剑的我们被其发出的耀人光芒晃了双眼,伤了自己。哪有双刃剑的背面就是用来自伤的道理?

倒数第二段,从现象到本质,提炼出中心论点:“网络这把双刃剑的剑柄是执在自己手中的,其挥斩方向终究是由自己决定的。”结尾通过否定自己一开始的言论重申观点,比较新颖。

全文至此,一直在论述网络带来的利与弊,而对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如何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没有提出明确的态度和做法,使文章只在一个层面上展开。建议补充应对方法,增加文章深度。

猜你喜欢

入题双刃剑篇幅
Britain's“Shark House”
辽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入题”“破题”和“点题”
工作狂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双刃剑作用机制*
辽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入题”“破题”和“点题”
乡土文化资源与高中历史学科整合的实施办法
直了集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proximal and distal nerve segments of rats with sciatic nerve injury during Wallerian degeneration
知识是把双刃剑
民间借贷:经济领域的双刃剑
寄小读者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