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7-02-25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

数学大世界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三位数笔算课本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 沈 洁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 沈 洁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新课标的改革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新的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中智力发育和思维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数学教育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中,还是存在一些“教学”大于“思维”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制衡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发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弊端。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围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个人看法,希望可以帮助广大同仁更好地在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上取得显著成绩。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以及根本原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在小学课堂中教师角色逐渐转化,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课堂改革,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课本知识可以做到基本掌握,但一旦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就无从下手。例如,学生们可以算对加减乘除式子和人民币的课本应用,但在实际生活中去买东西时往往算不对钱数,缺乏独立思维能力。另外,理论教学大于实际教学,教师掌握课堂的主要方向,但忽略了学生所需要的思维能力的引导,一味地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却没有对学生自身思考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探索问题的深层原因和多样化的解决途径,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单一,模式固定,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丧失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在实际中不能根据课堂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体来说,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重视,需要教师加强培养。在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学校重视应试教育和教师仍以自身为课堂主导,忽视学生为主体,而且应试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让如今的课堂仍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做笔记为辅,主要围绕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要课堂教学内容,造成了学生单一固定的思维模式。

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优势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将学习中一些杂乱无章的知识点进行有序的整合。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认识、锻炼培养、提升三个阶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需要具有不同层次方面的能力:(1)逻辑推理与整理归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逻辑推理与整理归纳占有极其重要的比重。小学数学中的一些运算法则、定律、概念等并不能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它需要一定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将一个无规律的式子进行分析推理,了解其中的运算规律并带入到实际学习中,从而逐渐培养并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2)综合分类与分析比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将有关联的内容总结到一起以便于后续的研究与扩展。在整合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对所整理的内容进行有序分类,将具有相同点的内容放到一起。紧接着,这些归纳分类好的知识点就需要学生进行分析,从中找到课堂所讲解的重点内容,并展开想象,将其与以前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并找出其中的不同;(3)总结分析与具象思维。学生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后,所需要做的便是提升思维能力。在做题的同时,将其本质和内容整合,再以抽象的思维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将所学内容进行掌握,更对自身思维能力进行了提高,从而大大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

三、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仅仅在课堂中学习课本的知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使用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需求。针对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1.联系实际生活,根据课本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实际问题,才能最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有一种亲近感,就会自然地将生活中的逻辑思维延伸到课堂教学中。比如,我在实际课堂中,在讲解关于认识长度单位的内容时,课本中各种不同单位的认识是课堂的重点。新授后让学生给一些物体填合适的长度单位时,有些学生会对选择哪个单位感到困惑。但我会先让学生实际动手测量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如:自己数学课本的厚度、桌椅的长度、指甲的宽度等,再加上单位,这个过程中学生很愿意配合,会真正地动手操作,然后记录数据,得出相应的数据单位。虽然只是一个简短的互动,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刻地记住了不同物体之间使用单位的区分。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逐渐拓展和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

教师要做到善于加深问题的思考深度,题目设计由简到难,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其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继而会加强学生对新问题的思维理解方式,理性客观,有理有据,层层剖析,深入思考。比如在学习三位数加法笔算的内容时,由于需要学生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我在课堂中并没有第一时间讲解三位数加法笔算的方法,而是通过复习之前学习的两位数加法笔算的知识,唤起学生对竖式计算的记忆,简单的题目求解学生往往很愿意动手。在学生全部求解后,我再出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题目,让学生思考竖式计算的方法,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会对旧知识整合变成新知识感到很好奇,之后让学生尝试动手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就很容易得出了笔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加深了之前的学习内容,更锻炼了学生自己的总结能力,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问题提出之前,做好问题的引出工作

这个阶段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信息合理高效地推理归纳出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比如,在学习认识分数的内容时,我首先在课堂中引入实际生活的情景: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伙伴吃,那么一个人可以吃多少呢?学生会说到一人一半,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两份,那么一人吃的是不是苹果的二分之一啊?学生会产生迟疑,但在思考之后就可以理解分数是份数比上总数的意思。这时就可以趁机出一些类似的题目作为练习:一个圆饼需要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吃,每个人吃多少?学生的模仿能力总是很强,会很快说出四分之一,这便认识了分数。

总而言之,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时,教师需要更多地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总结归纳,在长时间的坚持之后,学生便会养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三位数笔算课本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摆三位数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积是三位数还是四位数
口算 笔算 估算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摆三位数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三位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