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让“对话”引领教学
——小学数学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

2017-02-25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李梦婷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0期
关键词:对话导学生活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李梦婷

问题导学:让“对话”引领教学
——小学数学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李梦婷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教师如何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问题导学”的主要意义就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在问题的发现与探索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形成以生生互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

问题导学;小学数学

“问题导学”,就是在既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索和研究,主动运用知识、技能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升自我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以“问”为先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的影响,注意力不易集中,快速、有效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情感体验为切入点,创设多样化情景,巧妙引入教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以小游戏的方式开始,层层深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

问题一: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能准确说出小明的位置在哪吗?

问题二:你能找到一个好方法,快速、简洁地表示这个位置吗?

问题三:你能猜出(2,3)这个位置是谁吗?

通过游戏的导入,学生在小组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得到了提升。

二、明确目标,自主探索

新课改要求由原来的教师主体地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由原来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好导向作用,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原有的知识架构为脚手架,循序渐进地引入新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第一课时,以学生原有的平均分的知识点为基础,提问:4个苹果怎样分能使两人分到的苹果一样多?2个呢?1个呢?分的时候要注意“怎样分才会使两份同样多”,通过一系列的问答,既回顾了旧知“平均分”,又引出了分数的基本定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既了解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避免了新授知识的生硬灌输。

三、任务学习,有效引导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关键性、层次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感知、发现、解决。问题导学单可以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1.把握合理的教学时机

问题导学单主要有三种情况:预习单、共习单和研习单。预习单主要是用于课前预习,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共习单是在课堂中由学生通过自我感悟、生生互动等形式进行的自主学习;研习单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拓展的平台。

2.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问题导学单是以纸质的形式下发给学生,有简洁、内容清晰、任务明确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内容量有限,形式单一、呆板无趣等,而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能明显补足纸质形式的缺点,可以营造比较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位置》时,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借助E+互动平台,用平板实际拍摄,让学生分辨前后左右,并且思考每一面所看到内容的不同,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对教学内容有切身的感悟。

四、生生互动,相辅相成

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让学生们在自我成就感和效能感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是问题导学的核心之一。以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往往能发现他们思维最直接、最容易接受的切入点,所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中相互启发,相互探讨,进而形成自己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可能不失为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学生对于“借一当十”这种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解决“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如何借”的问题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计数器和小棒两种教学工具,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的方式,自己发现“借一当十”的本质含义,并且在互相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方法,进而衍生出不同的计算过程。

五、实践应用,层层深入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高于生活。小学数学所学习的知识大多比较浅显,生活痕迹比较明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多数学生对于人民币的概念十分陌生,对于进率等知识的理解更是模糊,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提出恰当的问题,学生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和清晰。“小小商店”铅笔5角,贴纸1角,橡皮3角,尺子2角,毽子8角。

问题一:1元可以刚好买哪两件商品?

问题二:1元最多可以买几件相同的商品?

问题三:1元最多可以买几种商品?

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学生不仅对生活常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观察生活的积极性,也可以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对于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问题导学”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旨在以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内在动力,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有利于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知识的构建当中,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王莉.“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顾红军.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4(12).

猜你喜欢

对话导学生活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