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资源,升华小学数学课堂
2017-11-17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庄小学李允允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庄小学 李允允
巧用“错误”资源,升华小学数学课堂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庄小学 李允允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千差万别,基础能力悬殊甚大,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始料未及的错误。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的处理方法,可以反映教师的智慧,教师应利用学生的“错误”点亮课堂,使“错误”成为可贵的教学资源。文章具体论述了巧用学生“错误”,升华小学数学课堂的可行策略。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错误;资源;有效课堂
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个人不会出错、犯错,自古就有“人无完人”之说,也有“孰能无过”之辞。“失败是成功之母”,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从失败中崛起,从错误中成长,在挫折中成熟。
学生在学习时不出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可能的。新课标倡导探究学习、尝试学习,既然是尝试和探究,就会有失误,就会出差错。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并独具匠心巧处理,将学生的错误变为丰富的可贵资源,使我们的课堂因学生的错误而更精彩。
一、评价和欣赏错误,增强学生自信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学习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学生的参与主要取决于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又包括学习动机、成功的体验和自信等。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不妨从学生的“错误”入手。
对待学生的错误,应少一些指责和批评的方式,多一些评价和欣赏的态度。作为教师,首先要用大度、容忍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用尊重、理解的心情对待学生,不挖苦、不讥笑、不批评,多引导,让出错的学生再审题、重新理思路、找方法,在“错误”中豁然开朗,否则,教师的批评、同学的笑谈,都会让学生产生“失败者”的心态,站到“学困生”的行列。教师对错误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找到出错的原因,做出正确的答案,实现“失败”到“成功”和“自信”的质的飞跃。
例如,在四年级的《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中的“四舍五入试商法”,是学生们容易出错也倍感难度的部分,对于学生的出错,教师应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让学生豁然开朗。如170÷32=?,教师给出了问题后,先让学生自主试商,有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作基础,这道题学生自主完成,不该有问题,可是,多数同学的做法是:
于是算式为:170÷32=5……20。
对于类似的错误,教师应从问题本身入手,不是做错,而是出自马虎。教师将这样代表性的错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找找错在什么地方,或者小组讨论错在哪里。经过思考和讨论,他们会明白,试商5之后,商应该与除数32相乘,而不是与看作的整十数相乘。让出错的学生再做一遍,学生们不仅不会感到尴尬,反而因问题的解决而信心百倍。
二、巧用学生错误资源,引发学生找“病因”
有心、用心的教师会要求学生整理错题集,教师在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改试卷等时,也应该备个错题集,随手将学生的错误记录下来,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为课堂针对性地教学准备和积累素材,让学生的“错误”也在适当的时候派上用场。
例如教学“混合运算”时,学生们出错率较高,如:
上习题课时,笔者将这些学生在练习中出错的题呈现给学生,出示后提问:“这三道题的解法正确吗?”当多数学生回答出“都是错误的”时,笔者继续引导学生:“面对这些错误,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想法?”都是孩子们自己出的错,不少同学的脸上写满了自责和愧疚。于是,老师与学生们一起找出“病因”,促使“病除”。
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与“错误”相伴的智力题作为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思维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资源。如在教学《简便运算》时,笔者用学生们常出的错误,与学生们一起探究问题所在之后,设计了一个难度较大,也折射出学生们普遍性错误的问题,开发学生的智力,提升思维力。如笔者呈现给学生一道运算题:小马在解决“800-○÷5=?”的问题时,先算了减法,再算除法,于是得到了答案40,你能根据这个错误的解法以及结论,求出○应该是多少吗?再算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
这个问题由学生的“错”说开去,然后将错就错,算出○是多少,再根据运算法则求出算式的正确答案,如此的教学彰显了教师的教学智慧,问题难度较大,利于能力的提升。
三、运用“错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主要学习模式,对于学生的“错误”,相互探究更见其必要性。教师在课内外的活动中,应将学生的错误作为宝贵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有所悟。
例如笔者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植树方案的设计”问题:在全场20米的小路一边栽树,按照每5米一棵,请设计一个植树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这个问题是探讨性的问题,也属于创新性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提高思维力。给出这个问题后,部分学生认为太简单了,5米栽一棵,用除法,于是得到20÷5=4(棵),然后静等老师的表扬,脸上写满期待。一会,有学生的答案是20÷5+1=5(棵)时,教室里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孩子们各抒己见,争论声此起彼伏……
对于这样有异议的问题,教师不能立刻判断孰对孰错,应该把“裁判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争论、辩论、讨论中明确对与错的“因”,从而判断出“果”,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错误就会迎刃而解。
学生出错是难免的。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抱着“平常心”,拥有“宽容心”,并且巧妙、合理地用 “错”资源发展学生的思维力,通过学生的“错误”,助力数学教学更高效。
[1]杨英兰.错,不一定是“错”——谈小学数学课堂上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考试周刊,2017(07).
[2]岑晓芸.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