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有效质疑回归数学课堂

2017-11-17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双甸小学顾海波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0期
关键词:长方体物体角度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双甸小学 顾海波

让有效质疑回归数学课堂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双甸小学 顾海波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子用这样一句话道出了“疑”与学习的重要关联。课标(2013版)中关于“问题解决”也提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小学数学课堂上常听见:“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明不明白?对不对?”等伪善式提问的现象,热闹但没有深度。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有效质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思路与方法:

一、“故弄玄虚,留破绽”——激趣置疑

让学生学会质疑,首先要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疑可质。通常,我们可以故弄玄虚,预留一些破绽,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领会质疑的角度、方法,为主动质疑铺垫思维。

如:观察物体(二年级)一课,我是这样置疑的:

侧面

背面

正面

师(出示侧面):这是一个物体的侧面,猜猜它是谁?

生(摇头):不知道。

师(出示背面):再来看看它的背面,它是谁呢?

生(犹豫):可能是手机。

师(再出示正面):看看它的正面,现在我们能肯定它是?

生(肯定):手机。

师: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不能单看一面,我们还得要全面地观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在上述过程中,把生活中的手机故弄玄虚地出示侧面,由于所提供的有用信息较少,学生不禁心生疑惑:“这是什么?”随着观察图片的渐次出现,答案逐渐明朗,学生自然就能说出正确答案,同时初步感知了什么是全面观察——要从不同方位观察。

置疑的过程中,由于故弄玄虚,制造出了学习的新鲜感,激活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有效质疑渲染出合适的心理氛围。

二、“有的放矢,学方法”——有效质疑

有效质疑除了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外,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明白从哪个地方可以质疑,怎样质疑。教学中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一方面或两方面的质疑方法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让思维角度新,思维有深度、有层次。

1.异同对比,形成有效质疑的角度

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比较强,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同时也可以是一个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质疑异同,可以是同中求异,亦可异中求同。

如观察物体(二年级)一课,一开始是观察较为大型的物体,物体不动,观察者的位置变化,然后出示小型玩具,同时将小玩具的图片与原来固定不动的物体——大楼对比。经过对比和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要想观察小的物体,我们也要用改变位置的方法全面观察吗?小物体的优势是什么?有没有方便的方法观察?”正反、大小等,就是学生形成的质疑角度。

2.涵咏咀嚼,形成有效质疑的梯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在数学中反复品读,反复思量,于思维阶梯的转折处搭设有效质疑的斜面,可以让学生快速地形成质疑的梯度,从而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如观察物体一节,可以出示下面四张图,引导学生体会全面观察的意义,思考:“为什么是他观察到?”形成从四个方位到三个方位、从动物到交通工具等有梯度地质疑:“站在什么位置观察?”“观察的是哪个面?”“所以应该是什么样子?”

图1

图2

图3

图4

3.追根溯源,形成有效质疑的深度

当学生明白了知识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多追问因果关系,深刻理解新知,同时学会有深度地进行质疑、进行思考。

《观察物体》一课中,出示下面的图片:

师:桌上有一个长方体,小女孩和小男孩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呢?

生:小女孩看到的是正方形,小男孩看到的是长方形。

师:如果将长方体换成正方体呢?

生:两人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师:由此我们知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虽然只是将长方体改为正方体,但却溯源到观察的本质——不同的位置观察的样子也可能相同。这样的引导质疑,有助于学生有深度地质疑的形成: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到底相同还是不同呢?

三、“恍然大悟,明道理”——轻松释疑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最终目的。对于比较简单的质疑,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对于有点深度的,可以查阅资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而对于疑难的,则应该在老师的点拨下把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完成。如“站在哪个位置观察?”“观察到的是哪个面?”等几个问题,应由学生自己或小组内解决,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样子是否相同?”则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中有效释疑。

学贵有疑,我们应该有置疑的态度,引导学生质疑,并在轻松的氛围中释疑。让学生在质疑能力的形成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并使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能力得到长足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长方体物体角度
神奇的角度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抓不变量巧解题
角度不同
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