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口头智慧到实际经验
——探微小学生估算经验的培养

2017-02-25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陈思施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0期
关键词:纸杯审题经验

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 陈思施

从口头智慧到实际经验
——探微小学生估算经验的培养

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 陈思施

塞西尔说过:“一克的经验抵得上一吨的理论。”经验的价值无与伦比。估算作为一种小学数学运算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价值,估算经验对于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至关重要,估算经验是学生的重要数学素养之一。许多数学教师均感觉估算是学生的软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许多学生仍然不知道何时采用估算、用哪一种方法估算,尤其是对进一法与去尾法的选用,更是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他们在解决有关估算类数学问题时正确率不高。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估算经验的培养,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将估算经验的培养策略与诸位分享。

一、致力审题训练,把握估算时机

估算是一种有别于精确计算的运算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对运算结果进行大致推算。许多学生只要看到“大约”两个字就采用估算,这是一种想当然式的机械估算意识,说明学生不知道何时采用估算,没能把握估算时机。有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所谓的估算技巧:根据一些题目中的一些特殊字词来判断和确定是否采用估算,如“大约”、“大概”等,正确把握估算时机不能机械地根据字面意义来理解,需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审题能力。笔者致力于审题训练,从内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估算时机。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笔者给学生出示了如下题目:汽车的行驶速度是108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大约用了11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这道题无需估算,谁知许多学生在计算时故作聪明,对运算结果进行估算,有的学生算得“108×11≈110×10=1100(千米)”,有的学生算得“108×11=1188≈1200(千米)”。显然,多数学生对题意没有理解透彻,于是,笔者组织学生重新审题,引导学生着重解读“从甲地到乙地大约用了11小时”,使学生知道:“大约11小时”只是告知行驶时间是一个近似数,而不是一个确切数,问题中的“大约”只是与条件相呼应,计算出的路程也是一个不确切的数,但在计算时仍应采用精确计算,不需要对结果进行估算。在重新审题后,学生有了深刻感知理解,吃透了题目表达的含义,学生懂得了并非见到“大约”就要估算,而应根据真实题意进行判断。

二、基于生活理念,丰富估算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灵活的估算策略”,估算经验以丰富的估算策略为支撑。常用的估算策略有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不同问题情境使用不同的估算策略。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每种估算策略所适用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当学生真正弄明白为何选择该种估算策略,学生才能根深蒂固地掌握某种估算策略。

歌德认为:“生活给人的教诲胜过任何一本书。”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是学生的数学老师。笔者基于生活理念,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开展估算教学,在生活实践中丰富学生的估算策略。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求商的近似值)”一课中,笔者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做一套衣服需要用布2.3米,6米布最多能够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部分学生在计算结果时采用了“四舍五入法”,算出结果是“6÷2.3≈2.6≈3(件)”,显然,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按照每件用布2.3米,做2件后还余1.4米,够做一件吗?如果做出来,你觉得衣服还好穿吗?学生恍然大悟,知道为何采用去尾法求近似值。在解答进一法问题时,笔者还采用实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是:每只纸杯的容积是150毫升,装1升的水需要几只纸杯?为了使学生理解该类问题采用进一法,笔者让学生现场演示,将1升水倒入容积为150毫升的纸杯,通过亲手操作,学生发现6只杯中装了900毫升后,剩下的100毫升虽然不能装满1只纸杯,必须再增加一只纸杯才能将1升水装下,所以计算结果应当采用进一法。学生有了生活经历,在今后解答相应问题时就会对号入座,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

三、灵活应用练习,积累估算经验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和创造,灵活应用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精讲多练是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笔者在估算教学中优化练习内容,新颖练习形式,开展变式练习,以锻炼学生的估算技能,提高灵活估算的能力,在练习中积累估算经验。

变式练习是发展学生应用灵活性的重要途径,灵活多变的题型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发散,提高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他们对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而且提升了学生估算的水平。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笔者为了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设计了如下题组:(1)一个杯子的容积是240毫升,一瓶1.25升的饮料最多可以倒满几杯?(2)一个杯子的容积是240毫升,装1.25升的饮料需要几个这样的杯子?该题组采用了变式练习,旨在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对取近似值的方法有一个鲜明的对比,使学生懂得何时采用“去尾法”,何时选用“进一法”,帮助学生积累估算经验。

“凡是没有实际经验的都是口头智慧。”估算经验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的,在练习中感悟所得来的,是在多次失败中总结和积累出来的,让我们丰富学生的估算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历练中提高估算能力,积累估算经验,实现从口头智慧到实际经验的转变。

三、听说游戏,学会静中有动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好动,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坐下来仔细听讲其实有一定的困难。那么,我们不妨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让他们静中有动来学习数学。听说游戏教学法就是完全利用了小学生的这个特性,它通过老师提出问题,问题的答案具有多样性,让同学们举手发言,并且答案不能雷同,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法”的时候,就利用游戏的方式来讲课。我告诉同学们:并不是每个数都是可以除尽的,总有一些数在除的过程中有余数。之后提问:“你知道余数是1的算式都有哪些吗?”提出问题之后,有的同学马上就举起了手:“3÷2=1……1”,这个应该是最简单的一个余数是1的算式了吧。还没等我继续发问,其他的同学又举起了手,答案各有不同。有的说7÷3=2……1,有的说15÷7=2……1等等。同学们都不甘示弱,有的同学先说出了与自己心中所想相同的答案,于是,他们又另想其他的答案。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倾听能力,而且会让同学们认真思考,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

听说游戏是在同学们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再进行发言,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同学们倾听的习惯。它还会活跃课堂气氛,让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都有机会发言。同学们静下心来听,之后发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提高教学效率。

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会培养学生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都起着重大的帮助作用。良好的倾听习惯,让数学课堂完全在老师的控制范围之内,使课堂变得井然有序,同时也减少了老师为了维护课堂秩序花费的时间。因此,我们老师重在教给同学们学习的方法,让同学们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从而为高效的数学课堂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纸杯审题经验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三招”学会审题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当心,纸杯可能有毒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纸杯提气球
纸杯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