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中小学创新教育的启示
2017-02-25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孔德宏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孔德宏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中小学创新教育的启示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孔德宏
大学生创业作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地方高校在学生创业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但实际效果并不乐观。笔者试指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近年来,地方高校非常重视创业教育工作,但“重视”与“声色俱备”并不能代表“正视”和“有板有眼”,他们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
一是对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些学校尚未将学生创业教育真正纳入高校整体育人体系当中,而是将其看作是“业余教育”和“精英教育”。一方面,学校没有完备、系统、规范的创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只针对部分专业的部分学生。
二是对创业教育本质认识不到位。创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旨趣。然而,一些学校在很大程度上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倡导和促使大学生创办公司,将目光局限在少数优秀学生的创业活动上,比如组建了多少学生创业团队,荣获了多少创业奖项等等。
三是创业教育活动缺少必要的组织协调。地方高校的某些教师在创业教育活动中,认为那只是相关机构和专业教师的事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动支持、配合不够,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时各部门之间也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商。
(二)在校大学生创业时面临诸多困难。因为有时间、有想法、有激情,再加上社会提供的诸多有利条件,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有一定的优势,但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也面临许多现实问题。
一是创业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首先是创业意识淡薄。总体上看,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唤醒与培养也就较晚,学生对待创业的态度可以概括为“只是喊破了嗓子,没有甩开膀子”,很多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却没有具体的创业规划和行动,即便行动起来的也缺乏执行力。其次是创业心智相对较低。他们虽然聪明灵活,但是依赖性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二是在校生创业面临一些现实难题。资金是在校生创业遇到的头号难题。绝大部分在校生的创业资金,来源于家庭的资助和个人的兼职收入。项目是在校大学生创业面对的关键问题,干什么?怎么干?这些大学生在选择项目时很容易出现选择失误和创业点子缺乏操作性。
三是在校生的创业环境有待优化。首先是外部环境问题。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从大的环境来看,还存在着政策不落地、措施不落实、项目难落成的问题。其次是内部环境问题。我们在看到创业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风险。如果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和必要帮助,那么,自主创业的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他们的创业激情和再创业意愿。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中或浅尝辄止、或举步维艰,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深入查找和剖析。
(一)主观因素。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投身自主创业靠的是一腔热血,他们坚信只要有精力、有活力、有激情就能干成事。但问题是,仅凭借这一腔热血,而没有必要的理性思考是万万不行的,如果不对市场进行实际调查研究,没有一套周密的计划和稳扎稳打的行动方案,一切的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二)客观因素。目前,国家在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有些政策还需要在与实际情况的对接中不断完善,一些政策红利需要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不断释放,相应的方法措施需要在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中继续细化。因此,倡导创业、支持创业、成就创业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方高校一般都设立了专门的咨询和辅导的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机构的作用还停留在发布信息方案上,既缺少专业的老师,更没有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教程,这些都是致使在校生创业难以成功的外部因素。
当然,有些问题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提高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是一项宏大的事业。从横向上看,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为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做好工作;从纵向上看,培养人的创新能力要从中小学阶段抓起。由于人的创造性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对我们在不同阶段的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说创新能力培养在大学阶段以专项开发为主,那么它在中小学阶段就是确保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一)发掘创新型的教师。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创新型的教师。而所谓的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具有教育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造就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师。发掘和培养创新型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师德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一观念落实到教育领域便是为学生服务。所以,在新时期,师德教育有它内在的新意。其一,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服务内容,选择服务方法,做到说服务、做服务、事事服务。其二,要真诚为学生服务,不是虚情假意,不是为了时髦,而是出于内心自愿,真心诚意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其三,要优质地为学生服务,这就是服务质量要高。其四,教师为学生服务主要是通过执教来进行的,因此执教水平直接影响服务质量。
二是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参加以自学考试为主要形式的学历升级及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业务进修、骨干教育培训等,聘请特级教师来校当顾问,请专家来讲座,大力开展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
(二)培养创新型的学生。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首先必须对他们进行创新价值观的创新教育的尝试教育,使他们把创新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体现,意识到自己是创新的主人,而不是局外人、旁观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其次,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的能力。在具体操作上,学校应给学生松绑,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布置课外作业方面,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再次,要给予实践的机会,对于自然学科,能做实验的一定要坚持让学生动手,要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生活,关心科技发展。
(三)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创新型的教师培养创新型的学生,而创新型的教师、学生都要在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氛围中才能得以实施、发展。我们应重视对教育教学的评价,建立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氛围。
一是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决不以单纯的“分数”为唯一衡量标准。重视学习课本的基本知识,但更重视学会学习;重视学习,但更重视发展能力;重视能力,但更重视做人。强调提高人的素质和品质教育,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发展,强调人的身心和谐而全面的发展。注重潜力的培养和发展,保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鼓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大胆探索,教出特色,为教师、学生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是多角度科学评价。重视综合和单项相结合,终结性和形成性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在评价指标上,充分考虑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性作用。对教育创新、学习创新给予激励,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